很多人可能聽說過,二十年前去美國的中國人,各個都拿全獎,還往國內寄錢之類,而現在學生是因為「質量太差」才自己掏錢。這個說法是真的嗎?這次京領為大家分析下,作為國際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如果要去美國讀本科,我們獲得獎學金的機率到底有多少?
根據美國網站the college match maker數據,有如下15所美國大學(本科)最「慷慨」,給了最多數量國際學生最豐厚的獎學金(基於2015年數據更新)。
其中伊利諾伊理工和哈佛大學最多,均高於500人,加州理工最少,僅26人。看起來獲獎人數很多啊,我們再看看獎學金的數目。
其中大多數大學獲獎國際生平均獎學金數目相當於免去約2萬美元一學期的學費和/或數千美元生活費。少部分大學獲獎國際生平均獎學金為半獎水平,約1萬美元,包括麻省理工、耶魯、南加州、布朗、加州理工。所以,美國大學對國際生真這麼「慷慨」?由於各個大學招收國際本科生數量不一,我們再來看看國際學生獲獎佔比。
獲得獎學金在所有錄取國際生佔比和絕對值有一定出入。其中伊利諾伊理工和葉詩瓦大學錄取的國際學生幾乎100%獲得全獎。而萊斯大學,邁阿密大學,南加州大學獲全獎國際學生佔比也有10%。不要高興太早,這只是已經錄取的學生的獲獎佔比,得獎的大前提是「要獲得錄取」。乘以平均錄取率後,大多數所謂「慷慨」的大學露出了真面目。
高達11所大學真正獲獎機率均低於4%。排名34的羅徹斯特大學稍好,機率為7.3%。剩下獲獎機率超高的大學均為綜排80以後的大學:克拉克大學,葉詩瓦大學,伊利諾伊理工。但是這些真是學生和家長們想要的大學嗎?而且,這次依照的數據,筆者就已經懷疑有「虛高」的成分,並且鑑於美國「知道」中國學生比較「富有」,美國大學給中國學生獎學金的機率,只會更低。
結語
可見,所謂流傳的「最慷慨」的大學本科,在綜合排名稍好的大學中,幾乎不存在。去美國讀本科,如果家長強制要求孩子申請獎學金,真是太難為孩子了,得不得到獎學金,真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家長儘早為孩子做好經濟後盾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