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準媽媽都想知道,被推入產房後,醫生將會如何協助自己順利生娃。這裡就為大家一一揭秘,讓各位一目了然:
分娩時醫生會做啥
1.確認產兆
對於沒有經驗的孕媽媽,很可能會受一些症狀誤導以為自己要分娩了,這時候就需要醫生來做專業判斷,然後再決定是否讓孕媽媽住院待產。
2.指導產婦
一般情況下,臨近產期時孕媽媽都會先到醫院待產,這時醫護人員會幫忙指導辦理住院手續,安排床位等。另外,在孕媽媽分娩前,他們也會就生產方面告訴孕媽媽一些注意事項及相關技巧。
推薦理由:子初入院待產包是為媽媽貼心準備,裡面有衛生褲、衛生巾、溼巾、馬桶墊、護臍貼、防溢乳墊等。產品舒適經濟,為分娩後產婦提供更柔弱的安心保護。
3.觀察進度
孕媽媽分娩過程中,醫生會評判產程進行的狀況,在必要時會採取適當方式加快產程。
4.評估胎兒情況
醫生會通過胎兒監視器以及超音波來檢測胎寶寶的胎動、呼吸、心跳、伸屈力和羊水量這幾項指標,從而對胎兒生理活動進行評估,並判斷孕媽媽是否需要進行緊急分娩。
推薦理由:無論順產還是剖腹產都會大量出血,月子紙是分娩時候必須要使用的物品。有些醫院會自己準備,有些也是產婦自帶。十月結晶月子紙,採用好木漿精心製作而成,質感柔軟舒適,適合產婦媽媽使用。
5.剃毛、灌腸、導尿等準備
為了儘量避免孕媽媽分娩時被細菌感染,醫護人員在分娩前會將孕媽媽下體陰毛剔除,如果孕媽媽不願意的話,也可以不用完全剔除;孕媽媽生產時,如果用力過大可能就會排出便便或擠出大腸,這樣就很可能會使胎寶寶受到感染。
所以分娩前,醫護人員一般會對孕媽媽進行灌腸;產婦需要裝上導尿管以免膀胱內尿液阻礙胎兒的產出,還能避免失禁的尷尬。
6.器械輔助生產
生產時如果遇到孕媽媽骨盆過小或胎兒過大等種種意外,使得產程延長,醫護人員會藉助一些器械,如真空吸引器來幫助孕媽媽加快產程。
推薦理由:孕產婦分娩時,由於躺著無法攝入水分,這就需要可彎吸管的幫忙。這種彩色條混裝,每一根都會獨立包裝,建議媽媽們一次性使用。
7.臍帶胎盤處理
寶寶順利出生後,醫生會剪去連接孕媽媽和胎寶寶的臍帶,並處理胎盤。如果胎盤沒有隨著寶寶一起分娩出來,醫生需要用適當的力道將其從孕媽媽體內取出來。
8.協助產臺哺乳
在產程結束後,醫護人員會將寶寶放回媽媽身邊,讓寶寶自己「覓食」,同時還可以增加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感情。
生產時如何配合好醫護人員
1.勤排便
子宮膨脹會影響胎寶寶的出生,所以分娩前孕媽媽既要吃飽喝足,還要注意排尿排便。
2.思想放鬆
分娩時孕媽媽的緊張情緒也會減慢產程,所以孕媽媽要放鬆心情,分娩時伴隨宮縮的節奏做深呼吸,這樣可以舒緩心情、減輕疼痛。
3.選擇最佳體位
所謂的最佳體位就是可以減輕孕媽媽疼痛感的體位,所以沒有特殊情況,孕媽媽分娩時不必採取其他什麼特定的體位。
4.補充營養和水分
分娩需要消耗許多能量,所以孕媽媽一定要補充足夠的營養和水分,這樣分娩時才能有足夠的體能支持。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