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2021福建陶瓷行業發展大會在福建晉江舉辦。來自廣東、福建的陶瓷人、跨界嘉賓聚在一起,共襄福建產區的新未來,大家談了福建產區的最大競爭力、「接班」、「巖板」……
先上嘉賓的幾張PPT給大家看看:
歸然書院院長鮑傑軍
前高時石材集團渠道系統營銷總監、設計得到材料學院院長宋曉傑
銘盛陶瓷總經理蔡釗銘
Ps:由於三位嘉賓的演講內容十分豐富,陶城君將另外刊文報導
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首席專家、新銳榜評委會主席黃芯紅
中國建築材料流通協會首席專家、新銳榜評委會主席黃芯紅提到,福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陶瓷產地,這幾年也有很多新的亮點。他說:
「第一,福建是行業轉型升級做的最好的一個產區。第二,福建產區是創新最好、創新最快的產區之一。第三,福建也是環保做得最好的產區之一,很多企業在2010年、2009年就開始煤轉氣。第四,福建產區企業的管理,在全國各產區裡也是走在前頭。」
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晉江市建材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吳聲團
福建省陶瓷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晉江市建材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吳聲團提到:
「福建陶瓷行業如何發揮小品類優勢,更進一步提升產區競爭力,如何讓新生代走向臺前,發揮新生力量開創產區新未來,以及上下遊更加緊密合作,持續提升產品質,讓產品更具有性價比等方面,都需要每家企業去認真思考,更需要在座各位能人志士的通力合作、聚合謀劃,提出具建設性的建議。」
為什麼中板、750×1500(mm)規格產品「火」了,福建陶企卻不是最受益的?「坐擁」全球重要的石材加工中心之一——水頭,福建又該如何把握巖板的發展機會?「煤改氣"全國化的情況下,已經率先轉型升級的福建又該如何把握新機會?會上,大家是這樣說——
佛山陶瓷學會執行會長、行業資深技術專家徐平
「福建這兩年每年發展得很迅猛、很快速。從研發的角度來講,在創新方面,福建(陶企)響應的速度非常快,決策流程短,這是優勢。」
——佛山陶瓷學會執行會長、行業資深技術專家徐平
華鵬陶瓷總經理姚松榕
「今年有一個產品很火,750×1500(mm)規格產品。三年前,福建有很多企業做這個規格,但今年,750×1500(mm)規格火了,卻好像跟晉江沒什麼關係。確實,晉江做了很多(走在)行業前面的東西,為什麼這些東西做了以後,最後和(福建陶企)沒多大關係,甚至說,很多晉江企業在產品上面,只有少量的企業掙到了一點錢,後面的錢都被別人掙走了,這個可能更值得我們思考。」
——華鵬陶瓷總經理姚松榕
寶達集團執行總裁張剛
「從產區的調整(來看),第一個調整是長三角,諾貝爾正在進行一體化的「全面升級」;然後是山東的調整,鮑老師剛剛講,淄博在恢復元氣,但是恢復得了往日的輝煌嗎?;緊接著是佛山的調整,我覺得佛山肯定要的是(成為)陶瓷行業全球最大的產業中心,(包括)會展、瓷磚、原材料、設備,但他絕對不會要那麼大的瓷磚廠,不會要那麼大的產能。我個人看來,這個恰恰是是福建的機會。因為新興產區只能承接簡單粗暴的(產業),福建從地緣、累積等方面來看,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還差一點。(現在的)機會對福建產區來說千載難逢,比如巖板,我認為巖板最大的市場在這裡。」
——寶達集團執行總裁張剛
建華陶瓷總經理吳思旭
「江西產區大多數都是拋釉、中板,我們福建產區有柔性化定製,特別是剛剛提到的750×1500(mm)規格,以前銷售會把信息都回饋給工廠,工廠在做的750×1500(mm)產品也會和廣東做出差異化,比如仿古類的、幹粒半拋、啞光等等工藝都在做,很多廠會在年底就把這些產品拉出去。我們也不是說跟風,確實有這樣的需求。」
——建華陶瓷總經理吳思旭
國星陶瓷三廠總經理朱水根
「其實柔性生產並不是刻意去追求或者說它有多大的生存空間,(它)在某個階段上是對(企業)的生產和發展是有幫助的,對某些品類(也)有作用。比如說仿古磚本來就是講究多工藝的(品類),從坯到釉,做高端仿古磚,沒有一款產品可以從年頭做到年尾。因此,這種模式(柔性化生產)還是有優勢的,到底能不能發展成大規模,還要看後續發展。」
——國星陶瓷三廠總經理朱水根
道氏集團陶瓷事業部總經理趙桃生
「福建在產區之間來比的話是比較獨特的,不像廣東跟高安,它們都是走大量的,都是一些很接近的產品。福建的產品,不管是木紋磚也好,仿古磚也好,包括這兩年出現的地鋪石也好,都是福建比較獨特的,跟廣東、江西產區沒有大的競爭,可能只是個互補,可以成為這些大品牌的互補。獨特可以說是福建產區的是核心競爭力。」
——道氏集團陶瓷事業部總經理趙桃生
新景泰總經理彭基昌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福建可能一百個老闆就做了一百個品牌;佛山呢,(有)一百個賣磚的還是賣同一個品牌,所以就有個百億企業出來了。怎麼進行集團化,這是歷史傳承下來的一個難點。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拆除圍牆,把格局做大,比如說:我們的廠就這麼大了,50畝、100畝,地已經用完了,那能不能幾個廠聯合起來,把圍牆拆掉,搞一條大的窯?10億+10億+10億就是30億了。假如把格局再做大一點,搞一個聯合體,我覺得現在(福建)的被動局面,甚至今天爭論的一些東西就能得到解決。(福建陶企)為什麼(經常)恐慌,為什麼要「追」產品,因為(陶企的)窯爐太小了,怕產品不好賣,不好賣就虧本,那就只能不斷地變化,不斷地去恐慌。」
——新景泰總經理彭基昌
陶城報社社長、潭洲陶瓷展總經理李新良作為論壇主持人則給了幾個建議:
1、福建有創新、研發的優勢以及供應鏈管控的優勢。福建產區每個老總都對生產線的情況都了如指掌。對供應鏈管理很嚴,供應鏈管控有優勢,如何發揮這個優勢,這有很大的機會。
2、未來(福建)怎麼去做品牌,我覺得還是抱團、人和。可能企業和企業之間合併不太現實,但是福建陶瓷行業抱團去發聲(是可行的),因為做品牌,是做to B的產品,客戶首先是認區域品牌。
3、在佛山潭洲展期間,希望可以搞一個福建品牌日,大家都來,一起搞一個大活動,我們展會可以組織幾百家媒體為福建發聲。
最後再刷一波美圖!
▶這是陶城報微信第2226期
記者:唐映如 房耀坤 發自福建
聽說,努力工作的陶瓷人都有【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