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第七個主題園區「迪士尼·皮克斯玩具總動園」將於4月26日正式對遊客開放。
當天也是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兩周年的紀念日。「迪士尼玩具總動園」主題園區取材於迪士尼·皮克斯最經典的動畫系列之一——《玩具總動員》,作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開幕後的首個擴建項目,該園區於2016年11月、度假區開幕不到半年即破土動工。
園區包括三個新景點——彈簧狗團團轉、抱抱龍沖天賽車和胡迪牛仔嘉年華,一個獨特的與迪士尼朋友見面的主題區域——友情驛站,以及艾爾玩具店和玩具盒歡宴廣場。
作為一款擁有全球統一標準的頂級遊樂產品,上海迪士尼的到來在多大程度上刷新了中國遊客體驗?和傳統的遊樂觀念產生了哪些表面和內在乃至文化層面的衝突?
顛覆
迪士尼文化在中國是否贏家通吃?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隨機調查了二十餘位去過上海迪士尼的遊客,年齡範圍涵蓋千禧一代、未成年學生群體、親子家庭等,他們給出的遊玩理由和印象除了好玩新鮮、安全性高、全家出遊新體驗之外,很多「真愛粉」則提到「迪士尼情懷」、「能滿足王子夢公主夢」、「讓大人重返童年的地方」,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則直接說,「因為想看看童話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從開業首年接待1100萬人次、2017年完整年度接待1200多萬人次的結果來看,這確實是人們喜歡的一種娛樂文化方式。」上海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迪士尼文化從米老鼠動畫片開始,不斷更新IP,從文化創意產業延伸到主題公園,形成的是一個知識文化創意密集,並且具備精細化服務和沉浸式體驗的綜合性產品。
「上海迪士尼每一位員工都是表演藝術家,我看到迪士尼的一個員工一邊做導遊一邊手裡拿了一根拐杖,她說這是撿垃圾的機械手。一個清潔工也是一個得體的導遊,同時撿垃圾不是很複雜,但是還是用機械手,可以體現旅遊產業每一個部分的創意、技術和精緻化。」何建民舉例說。
景鑑智庫創始人、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研究員周鳴岐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從文化和產品角度來看,迪士尼的進入告訴了國人什麼才是真正的主題公園,長期以來中國的樂園大多是遊樂器械的堆積,缺乏主題文化,更缺乏優質IP。
此外,打出「原汁原味迪士尼,別具一格中國風」口號的上海迪士尼也考慮到了全球標準化統一化與中國本土化的銜接。華特·迪士尼公司總裁兼CEO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曾表示,上海迪士尼所有城堡道路名稱、創意故事等都是先用中文寫出來再翻譯成英文,人猿泰山主題秀由迪士尼與中國導演合作,建築也由中國原先的廢棄建築材料拆卸下來回收再利用。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上海迪士尼開業後遊客量大是因為迪士尼強大的品牌效應受到期待,且其規劃設計和項目打造上比國內其他主題公園更為人性化、更精緻、體驗感更強,而且主題包裝更具視覺衝擊力。另外上海具有地理優勢,長三角人口多景區多,旅遊互動度高。
但林煥傑也坦言,迪士尼在中國並不會贏家通吃,一些遊客不一定喜歡上海迪士尼的某些項目或者國外的文化元素。「中國的遊客多,需求也多元,迪士尼文化不一定能滿足所有需求,相反一些中國主題公園的中國文化、兒童、海洋等元素也有一定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