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早教在中國經過近20年的發展壯大,已經成為社會共識。隨著消費升級、教育觀念更新,泛90後父母日益追求早教品質和多元化,也對硬體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5年前,親子早教中心的使用面積普遍在500平米左右,近兩年逐漸過渡到800平米甚至更多。以國內某知名早教中心為例,標配要求120平米的感統教室,班級面積不低於50平米,活動大廳要滿足日常親子活動所需。
在很多城市800平米以上的場地是相當有難度的,而且租賃成本也非常高。針對這種情況,如何通過設計提高空間利用率,滿足功能需求,是設計師的首要任務。換句話說,如何讓500平米的親子早教中心達到1000平米的使用需求和體驗?
下面結合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分析,希望能夠帶大家感受一下空間規劃的小竅門。
如何最大限度提高面積使用率?首先要尊重原有空間的構造,順勢而為才能發揮空間的特點。以本案為例,我們利用原有結構關係,將不規則牆面設計成展示櫃或造型牆面,這樣即符合空間的特點,提高收納;也使設計協調統一,突出空間的整體感。
其次,通透的設計會使空間顯得更加開闊明朗,富有層次。以前臺和活動大廳為例,通透的設計也使得兩個空間有機的合在了一起,使本來相對較小的兩個空間變成了一個大的空間,既滿足了園所的後期使用也豐富了空間層次。空間的裡外銜接更緊密,方便前臺的工作空員照顧到活動大廳的情況,隨時隨地給家長和孩子更好地服務。
再者,以變化的曲線為主的局部造型,既滿足了展示、收納等功能需求,又使得空間內外「流動」起來,曲線的變化使得空間具有引導性也更加有趣。此外洞口造型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也使得內外溝通更便捷,。
親子早教中心活動大廳的使用者,有家長、兒童、老師,兒童做遊戲活動,教師日常接待,家長在照看孩子的同時能夠獲得片刻的休息。所以大廳宜開闊、明亮,休息區、遊玩區相互銜接,方便孩子自由奔跑和遊戲。
近年來,在一些兒童活動場所,母嬰室、哺乳室、兒童衛生間有一些過分奢華的設計,其出發點不是孩子的真實需求,而是譁眾取寵的一種手段。其實,衛生間宜整潔、乾淨,方便後期的衛生清潔,也避免孩子在這個空間過多逗留,在使用後儘快離開,更好準備下一節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