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正在熱播之中,繼《你的名字》後,新海誠又一次給我們帶來了視覺盛宴。但是對比與《你的名字》的火爆,這部動漫就要平淡得多,很多人對它表示迷茫,也有很多人對於它表現出來的觀念表示不理解。尤其是最後森島帆高選擇了天野陽菜而放棄了整個東京,讓東京大半部分淹沒在了雨水中,表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甚至很多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它。那麼新海誠為何會讓天野陽菜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到底要說明什麼呢?小編認為,他只是想告訴大家什麼是「愛情」!
故事簡介
十六歲的帆高因為父母的壓抑、學校的苦悶和青春的躁動,選擇了離家出走,孤身來到了東京。由於手頭錢財用盡,又找不到工作,最終在從事都市傳說等奇聞異事報導的須賀那裡打工。帆高在尋找「晴天少女」的過程中遇到了具有暫時改變氣象能力的女主角陽菜,即真正的「晴女」。
帆高和陽菜利用「晴女」的能力,在久雨不晴的東京,開始了接單賺錢,在一次次的改變天氣中,帆高了解了天氣對於人們的重要,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陽菜。陽菜卻在一次次改變天氣中,付出了代價,最後了解到了「晴女」是獻身者的本質。選擇了獻身,換來了東京天氣的正常。
但是帆高在痛苦自責和思念陽菜中不能自拔,最後排除萬難在陽菜成為「晴女」的神社中,登上了天空,選擇換回了陽菜,然後東京整整下了三年的雨,而且還在一直下。
整個故事,前期非常平淡,後期帆高為了陽菜克服一切、放棄一切的場景加上唯美的畫面和動人的音樂,還是非常感染人的。這裡面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帆高和陽菜的愛情。
帆高的選擇,最本質的愛情
帆高和陽菜的愛情,如果沒有後面「晴女」獻身的一幕,估計這個故事就更加平淡了,但是這恰恰就是愛情最本質的顏色。沒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是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很乾脆也很美好,然而如今的社會這種本質的愛情,也許真的只有在15歲左右的少年少女中才能發生了。帆高為何如此選擇,我認為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因為他人對陽菜付出的漠然。陽菜最開始明白「晴女」需要獻身才能換回東京正常的天氣時,她雖然猶豫了很久,不過最後還是選擇了獻身的。很多受過她幫助的人,都在夢中看到了這一個場景。但是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了默然,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是這一個態度,一下子刺激到了帆高,選擇一定要再見陽菜一面,見到後,又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帶回她,因為他不能再一次失去陽菜了。
第二,因為愛情。這是帆高最內心的答案,因為他愛著陽菜。
「即使,再也沒有晴天也沒有關係,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
這是帆高的回答,這是害怕失去所愛之人的吶喊。對於帆高於陽菜的愛情來說,真是不驚天也不動地,但是他們改變了整個東京。當然這個責任確實不應該由他們來唄,這不過是因緣際會罷了。
新海誠的表達
現在很多人拿新海誠和宮崎駿做比較,說實話他們兩個人確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宮崎駿的動漫思想是開發性的,是更加符合這個世界發展的,是普世的。而新海誠,真的很簡單,沒那麼複雜。他要表達的只有「愛情」。
在《天氣之子》中,我認為他表達「愛情」要比《你的名字》更加前進了一步。雖然故事沒那麼好看,但是他表達的只不過是最本質的愛情罷了。
沒有太多的曲折波瀾,沒有太多的世俗偏見,有的只有兩個人的真心相愛。帆高最後為了陽菜放棄了整個東京,看似天真,但是不恰恰說明了愛情的純粹嗎?不夾雜任何東西,簡單、乾淨。這才是愛情應該有的本質。
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價這個選擇。
那麼,憑什麼要求新海誠犧牲對於他來說很重要的表達,而去附和別人的看法?憑什麼要求一個人犧牲對於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去讓別人高興?憑什麼要求一個人最重視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不是嗎?
現在的愛情,夾雜了太多不應該有的東西,相貌、家世、房子、車子、票子、親戚朋友的看法等等,讓最本質的愛情早就消失殆盡了,當然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沒有辦法讓大家去選擇本質的愛情,那麼也請大家不要得不到就要去毀掉它。我們內心不應該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憧憬和期盼嗎?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請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