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為了你我放棄了整個東京,這樣選擇真的錯了嗎?

2020-12-22 星星與動漫

《天氣之子》正在熱播之中,繼《你的名字》後,新海誠又一次給我們帶來了視覺盛宴。但是對比與《你的名字》的火爆,這部動漫就要平淡得多,很多人對它表示迷茫,也有很多人對於它表現出來的觀念表示不理解。尤其是最後森島帆高選擇了天野陽菜而放棄了整個東京,讓東京大半部分淹沒在了雨水中,表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甚至很多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它。那麼新海誠為何會讓天野陽菜做出這樣的選擇,他到底要說明什麼呢?小編認為,他只是想告訴大家什麼是「愛情」!

故事簡介

十六歲的帆高因為父母的壓抑、學校的苦悶和青春的躁動,選擇了離家出走,孤身來到了東京。由於手頭錢財用盡,又找不到工作,最終在從事都市傳說等奇聞異事報導的須賀那裡打工。帆高在尋找「晴天少女」的過程中遇到了具有暫時改變氣象能力的女主角陽菜,即真正的「晴女」。

帆高和陽菜利用「晴女」的能力,在久雨不晴的東京,開始了接單賺錢,在一次次的改變天氣中,帆高了解了天氣對於人們的重要,也慢慢的喜歡上了陽菜。陽菜卻在一次次改變天氣中,付出了代價,最後了解到了「晴女」是獻身者的本質。選擇了獻身,換來了東京天氣的正常。

但是帆高在痛苦自責和思念陽菜中不能自拔,最後排除萬難在陽菜成為「晴女」的神社中,登上了天空,選擇換回了陽菜,然後東京整整下了三年的雨,而且還在一直下。

整個故事,前期非常平淡,後期帆高為了陽菜克服一切、放棄一切的場景加上唯美的畫面和動人的音樂,還是非常感染人的。這裡面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帆高和陽菜的愛情。

帆高的選擇,最本質的愛情

帆高和陽菜的愛情,如果沒有後面「晴女」獻身的一幕,估計這個故事就更加平淡了,但是這恰恰就是愛情最本質的顏色。沒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就是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很乾脆也很美好,然而如今的社會這種本質的愛情,也許真的只有在15歲左右的少年少女中才能發生了。帆高為何如此選擇,我認為有下面幾個方面。

第一,因為他人對陽菜付出的漠然。陽菜最開始明白「晴女」需要獻身才能換回東京正常的天氣時,她雖然猶豫了很久,不過最後還是選擇了獻身的。很多受過她幫助的人,都在夢中看到了這一個場景。但是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了默然,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是這一個態度,一下子刺激到了帆高,選擇一定要再見陽菜一面,見到後,又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帶回她,因為他不能再一次失去陽菜了。

第二,因為愛情。這是帆高最內心的答案,因為他愛著陽菜。

「即使,再也沒有晴天也沒有關係,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

這是帆高的回答,這是害怕失去所愛之人的吶喊。對於帆高於陽菜的愛情來說,真是不驚天也不動地,但是他們改變了整個東京。當然這個責任確實不應該由他們來唄,這不過是因緣際會罷了。

新海誠的表達

現在很多人拿新海誠和宮崎駿做比較,說實話他們兩個人確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宮崎駿的動漫思想是開發性的,是更加符合這個世界發展的,是普世的。而新海誠,真的很簡單,沒那麼複雜。他要表達的只有「愛情」。

在《天氣之子》中,我認為他表達「愛情」要比《你的名字》更加前進了一步。雖然故事沒那麼好看,但是他表達的只不過是最本質的愛情罷了。

沒有太多的曲折波瀾,沒有太多的世俗偏見,有的只有兩個人的真心相愛。帆高最後為了陽菜放棄了整個東京,看似天真,但是不恰恰說明了愛情的純粹嗎?不夾雜任何東西,簡單、乾淨。這才是愛情應該有的本質。

很多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評價這個選擇。

那麼,憑什麼要求新海誠犧牲對於他來說很重要的表達,而去附和別人的看法?憑什麼要求一個人犧牲對於他來說很重要的東西,去讓別人高興?憑什麼要求一個人最重視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不是嗎?

現在的愛情,夾雜了太多不應該有的東西,相貌、家世、房子、車子、票子、親戚朋友的看法等等,讓最本質的愛情早就消失殆盡了,當然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沒有辦法讓大家去選擇本質的愛情,那麼也請大家不要得不到就要去毀掉它。我們內心不應該還有那麼一點點的憧憬和期盼嗎?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請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新海誠《天氣之子》,為了愛情,水漫東京又何妨?
    直到我看了《天氣之子》。 甭想了,就這樣!《天氣之子》的導演是日本導演新海誠2019年的新作品。也是繼《你的名字》之後,第二部在中國上映的新海誠作品。相信有不少中國觀眾是通過《你的名字》這部電影知道新海誠的,而《你的名字》實在太火,所以《天氣之子》上映之後,難免被不少觀眾拿來和《你的名字》進行比較。很遺憾的是,無論是從評分上還是來看還是從票房上來看,《天氣之子》都輸給了《你的名字》,豆瓣評分差了1.3分,中國內地票房差了2.87億,近乎一半。
  • 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你保護東京,我保護你!
    新海誠的這部新作《天氣之子》是2019年度日本本土影片票房冠軍,日本票房突破了143億日元(折合人民幣9.3億),中國票房2.85億,電影講述離家出走的帆高遇到少女陽菜,他們為了能在一起,放棄了拯救世界,選擇了他們自己想要的生活,在電影的結尾他們也再次相遇。
  • 如何看待《天氣之子》帆高為了救回陽菜而選擇讓東京被淹沒?
    於是很多人就會去責怪男主角怎麼不讓女主角為了保護東京而去死。儘管「東京因為降雨」而淹沒,純粹是作品中虛構的寓言故事;但要不要讓一個無辜少女為我們而死,卻成了戲裡戲外共同的討論焦點。以至於這麼優秀的一部電影,豆瓣評分反而一直下降,差點害小編錯過了它。《天氣之子》遭遇差評的現實,簡直比《天氣之子》自己想表達的主題還要深刻。
  • 《天氣之子》打臉《你的名字》?
    昨日,《天氣之子》在國內上映。當電影結束,音樂響起的時候,看著前排偷偷在擦眼淚的男觀眾,這是我心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 在《天氣之子》中,「中二」這個詞貫穿了整個故事。 男主帆高從想要自由呼吸的離家出走,到改變東京的天氣,到和警察對抗成為通緝犯,再到最後的關於拯救世界的終極選擇,無不透露出他的中二之魂。 但是,當你感受著這股中二氣息的時候,心裡卻總隱隱感覺,似乎有哪裡不對。
  • 《天氣之子》:淺析為什麼新海誠會讓帆高為了救陽菜放棄一座城?
    最近看完了《天氣之子》這部電影,影片畫面還是一如既往的美。這部耗時三年才完成的《天氣之子》也成為日本2019年年度票房冠軍。然而,在中國上映後影片卻並沒有廣受好評,反而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簡單回顧下故事,《天氣之子》講的是離家出走的男孩帆高在東京邂逅了「晴女」陽菜,兩人為了賺錢生存便在網上售賣陽菜讓天放晴的能力,後來為了讓東京的暴雨天氣恢復正常,陽菜選擇犧牲自己。而帆高卻救回了陽菜放棄了整個東京,最後東京被暴雨淹沒。很多人看完之後都吐槽電影的三觀問題,為了救陽菜犧牲一座城。
  • 《天氣之子》,有你便是晴天
    這句話勾起了我對《天氣之子》這部電影的興趣,因為《你的名字》無論是從構圖、色彩或是故事情節完全是我的取向,既然是出自同一導演之手,我自然對它也抱了很大的期待,看完電影之後失望有,驚喜也有。離家出走的高中生帆高在寸土寸金的東京中身無分文,必須快速的找到一份工作。
  • 不吹不黑,你覺得《天氣之子》這部動漫怎麼樣?
    )感覺去看《天氣之子》的話,說真的落差感很大,但二刷後對片中細節,更加了解後我發現並不是它爛,相反這部片是我感覺19年裡拍的最好的一部,這部片不像戀愛片,更像是一部成長片。最後當水淹東京可能是很多人最看不慣的地方,但我感覺就像大叔最後說的那樣,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瘋狂的,就和這三年的大雨一樣,世界是瘋狂的事殘酷的,這場雨更像是一種反應這種世界的表現,立花瀧的奶奶也說過東京本就是這個樣子,陽菜是被選擇的天氣巫女但他沒有這個義務,但她也可以選擇過自己的生活,這有什麼錯嗎?
  • 天氣之子,少女陽菜的祈願,這次新海誠要為了愛情將東京給淹了
    涉及劇透,請酌情閱讀看完天氣之子後我又回去將你的名字又重新在看了一遍。說實話看完天氣之子再去看你的名字,我覺得我更喜歡你的名字的故事,而天氣之子與你的名字在畫面的表現方面來看,都是很令人震撼的,對與細節的刻畫也很細膩,畫面的色彩也很豐富,雖說天氣之子中一直在下雨,但是天空中的雲,天晴的景色確實讓人印象深刻,當烏雲從天空中緩緩消散,陽光慢慢灑出的畫面,描述的著實很美。
  • 天氣之子為什麼被說三觀不正?但別忘了世界本就沒有真正的對錯
    作為新海誠去年的作品《天氣之子》,距離上一個作品《你的名字》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四年了,如果說上一個作品大受好評的話,這個新作《天氣之子》可味是兩極分化,至於為什麼會兩極分化小編就說說原因吧。其實前面倒沒有太多疑問,就是後面男主帆高說的一句話:天氣怎麼樣跟我無關,我只要陽菜,就是因為這句話才會兩極分化的,當然這個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經歷和三觀來評價,所以後面小編不會說是對是錯。
  • 天氣之子:為了你對抗全世界,你被陽菜與帆高的愛情感動了嗎?
    《天氣之子》的男主帆高,他選擇了陽菜,是不正真符合了那句「只要能和你在一起,與全世界對抗又何妨?」。新海誠動畫電影《天氣之子》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然後在同年的8月8日、9月12日、11月1日分別在中國香港、臺灣和內地上映,中國大陸於2020年7月21日在嗶哩嗶哩全網首播。
  • 淺析《天氣之子》:隱藏在自私後的忠告,陽菜的選擇是否正確?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大雨一直下,我們生活的城市將會變成什麼樣子?答案肯定是,我們的城市會被大雨淹沒!如果你生活的城市,將會被大雨淹沒,你會做些什麼呢?你是去參加抗險救災,還是搬離這個城市?這些為抗洪做出的選擇,對大家來說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損失。
  • 《天氣之子》:天氣因你逆轉,世界因你天晴,動漫為何治癒人心?
    日本動畫電影並沒有因為有宮崎駿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就止步不前,而是激發了更多青年畫家對於動畫電影精益求精的創作,其中有一位雖然作畫速度很慢,但是每一部創作都是精品的導演,那就是著有《秒速五釐米》、《你的名字》、《言葉之庭》等"催淚三部曲"的導演:新海誠。而他的最新力作《天氣之子》也是力排眾議,即使在萬眾矚目的期待下全球上映,也依然收穫了不凡的口碑,是一部"殺傷力"很大的動畫作品。
  • 天氣之子:帆高早已看清了世界,所以才會做出與陽菜相反的選擇!
    知道新海誠這個名字,是在三年前觀看《你的名字》的時候。三年之後,新海誠這個名字再次出現,這一次他攜新作《天氣之子》捲土重來。或許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新海誠作品獨特的寫實且細膩的畫風,以及故事裡大膽宣言的勇敢愛情。
  • 天氣之子的男主角帆高是個是什麼樣的人?我看到了大家的樣子
    新海誠導演的新作天氣之子正在熱映中,如果你之前看過你的名字,就一定會想再去看看新海誠這部新的作品,感受一下這天馬行空的愛情。天氣之子的男主帆高當時只有16歲,女主角陽菜只有15歲,可以說這是一部完全以未成年人的懵懂愛情為主題的戀愛電影,雖然稍顯幼稚,但卻十分真切。
  • 《天氣之子》口碑兩極分化,豆瓣僅有7.3分,新海誠真的不靈了嗎?
    也是在《你的名字》大火時,新津組的官方網站上默默地放出了新海誠電影的宣傳頁面,並且低調地註明:「這是我們家社長的兒子」,這樣才為網友所知——哈哈哈,這一家人都這麼可愛嗎。
  • 《天氣之子》:選擇大愛成了英雄,我便失去你沒了小愛,如何選擇
    2016年,《你的名字》在中國內陸上映,堪稱壁紙的畫面和扣人心弦的劇情引起了國內觀眾的一致好評,時隔3年,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也終於在內陸上映了。早期新海誠的作品大多以悲劇收尾,因此被網友冠上了不相信愛情的頭銜,那麼這次的《天氣之子》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呢?
  • 《天氣之子》影評
    直到《天氣之子》的出現。從一開始就擺明了是新海誠宇宙根正苗紅的一作,同樣,在國內宣發的時候甚至還打出了「三年前和你一起看《君名》的人三年後是不是還會和你一起看《天氣之子》?」的噱頭——這樣的宣發,像我這種好歹也算是看了幾年動畫片的死肥宅來說,根本無法……拒絕。
  • 《天氣之子》:在日本動畫片中體悟人生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
    繼《你的名字》獲得高票房之後,新海誠導演的《天氣之子》獲得了日本動畫影片的票房第二高。 《天氣之子》 說實話,看了預告片之後,我只是覺得和《你的名字》預告片的剪輯類型很相似(畢竟都是新海誠的作品),所以並沒有抱有太多期望地點開了這部影片,看完之後卻多了不少人生的感悟。
  • 《天氣之子》:漫畫版「我不喜歡這個世界,我只喜歡你」
    作為一個母胎單身,我對影視劇唯一的要求就是甜,當然偶爾也會看看驚悚片提提神。之所以會去看《天氣之子》,還是因為我朋友前段時間給我安利了無數次,每天在我耳邊念叨,讓我不自覺形成了一股執念——有空一定要去看看這部電影。7月份真的忙瘋了,每天都是加班加班,但凡有一丟丟時間都用來睡覺了。
  • 《天氣之子》這部片子並沒有說的那麼差
    看完《天氣之子》,覺得天氣之子講的就是現實,你的名字的幾處不足在於前期的推進緩慢和寓意不深刻,天氣之子則是完美的彌補了這些東西,整部電影看下來沒有一刻鐘大腦是放鬆的,前面給的鋪墊後面沒過多久就用上了。寓意方面,新海誠做了很大的嘗試,他做了一個沒人敢做的決定,就是個人利益大於集體利益並且用電影的方式表達了出來,為了一人而放棄世界,東京又如何,比起東京我更想和你在一起。結局給了很多暗示了,即使東京被淹也沒人相信是因為男主帶回了女主所導致的,那麼不妨設想一下,女主獻祭了自己,男主沒有救回女主,會有人相信女主捨棄了自己拯救了東京嗎?沒人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