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暖和起來了,隨著疫情好轉,不少媽媽開始帶著寶寶走出家門,去享受美好春光。
表妹家寶寶剛滿一歲,正在蹣跚學步的時候,帶娃去買鞋,售貨員給表妹介紹:1歲寶寶應該穿步前鞋。
表妹蒙了,步前鞋?我娃開始學走路了,不應該穿學步鞋嗎?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穿鞋?
很多媽媽在寶寶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為寶寶準備各種小鞋子,然而現實是:剛出生的寶寶並不需要穿鞋子。
在我們這邊有句俗語:三翻六坐七爬爬,說的是寶寶在三個月學會翻身、六個月學會坐、七個月學會爬,7月齡之前的寶寶的小腳丫基本上是不需要和地面接觸的,光腳和其他物體接觸,會給寶寶刺激,讓其觸覺發育更好,所以7個月之前的寶寶並不需要穿鞋子,媽媽可以根據天氣和環境,給寶寶穿上厚襪子、薄襪子,甚至是光腳,而不是給寶寶花費重金買鞋子。
等到寶寶到了七八個月的時候,他開始學爬、學站立,媽媽就需要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來給他選擇一款合適的鞋子了。
寶寶鞋的分類
在有娃之前,人們對所有學齡前寶寶穿的鞋子統稱為寶寶鞋,但是根據寶寶年齡的不同,其實寶寶鞋還有更細化的分類。根據寶寶發育情況的不同,人們常說的寶寶鞋,可以細化分為步前鞋、學步鞋和穩步鞋。
步前鞋
顧名思義,步前鞋就是寶寶走步之前穿的鞋子,主要是在寶寶8-15月齡,寶寶開始爬行和學走路時候穿的鞋子。
8-15月齡是寶寶開始爬行、嘗試站立、學習走路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通過小腳丫與地面有充足的接觸,逐漸掌握平衡感,從而學會走路。為了培養寶寶的足底抓地感和平衡力,並且保護寶寶的小腳丫,媽媽要給寶寶選擇一雙合適的步前鞋。
一雙好的步前鞋會讓寶寶有光腳的觸感和舒適感,這就要求步前鞋鞋底軟(可以輕鬆對摺),有抓地感,並且能有很好的透氣性和包裹性,能保護好寶寶的雙腳,簡言之步前鞋需要:柔軟、透氣、包裹性好。
學步鞋
大多數寶寶到了16月齡都會學會走路,一直到寶寶滿三周歲,這段時間他會逐漸掌握走路的訣竅,越走越順利,越走越多,對於鞋子的要求也會發生改變。和步前鞋相比,因為寶寶走路的時間延長,寶寶可能開始嘗試走在各種各樣的路上,鞋底太薄太軟,寶寶嬌嫩的小腳丫很容易會受傷,所以媽媽需要給寶寶準備一雙合適的學步鞋。
因為走路增多,學步鞋需要有一定的耐磨性,鞋子的質地就要比步前鞋厚一些、有型一些,鞋底前三分之一可以彎折,鞋底稍厚,具有一定防滑鞋,鞋前掌稍薄,有較硬的後跟杯和足弓承託,幫助穩定後跟骨和承託足弓,穩定腳形,使足部在良好的環境下發育,以便更好保護寶寶小腳丫,並且幫助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走路姿勢和習慣。
穩步鞋
大部分寶寶到了2歲左右已經能夠走得穩穩地,一直到寶寶4歲,這段期間的寶寶活動量增大,他們開始隨著自己的意識這裡走走,那裡走走,鞋子的保護性更加重要。媽媽要開始為寶寶準備一雙穩步鞋了,這個學步鞋有一定的重合,媽媽可以根據自家寶寶走路情況,酌情選擇學步鞋或者是穩步鞋。一般情況下,如果您家寶寶兩三歲走得比較穩,比較多,就可以選擇穩步鞋,反之,在寶寶3歲前,還是選擇學步鞋更有利於寶寶學走路。
同學步鞋相比,穩步鞋仍舊需要鞋底三分之一能夠折彎,但是鞋底的硬度要更高一些。
如何給寶寶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
上面我們講了寶寶什麼時候穿什麼鞋子,首先,媽媽要根據自家寶寶的發育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鞋子種類,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如何給寶寶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
根據寶寶腳型選
大多數寶寶的腳丫都是肉肉的、厚厚的,媽媽在給寶寶選擇鞋子的時候,就需要選擇鞋面相對較高、內部空間比較充足的肥一些的鞋子。但也有少部分寶寶腳丫瘦瘦的、長長的,媽媽就需要選擇版型相對較瘦的鞋子,否則就容易讓寶寶腳部受到傷害。
鞋底柔軟有韌性
從出生到6歲,寶寶的腳丫一直在發生變化,剛出生的寶寶足弓是平的,到兩三歲的時候,足弓會有一定弧度,到五六歲的時候,寶寶的足弓才能發育完善,所以不同年齡段的寶寶穿的鞋子鞋底也有講究。
如果給寶寶選擇步前鞋,鞋底可以輕鬆對摺就可以,但是到了選擇學步鞋和穩步鞋的時候,媽媽們就要多注意了:拿到鞋子可以對摺一下看看,適宜寶寶穿的學步鞋和穩步鞋,彎曲處應該位於鞋子的三分之一而不是二分之一處,這樣才能與寶寶腳部曲線相貼合;鞋子對摺的時候不應過分柔軟,但也不能太困難,最好是帶有一定的韌性,稍微用力可折彎最好。適當的鞋底硬度可以起到減震效果,才能更有效保護寶寶腳部不受傷害(詳見下圖)。
鞋底厚度適宜且防滑
給學步前的寶寶選擇步前鞋,鞋底越薄越好,能讓寶寶充分感受到地面的刺激,讓寶寶更好掌握穩定性。
到了寶寶選擇學步鞋的時候,鞋底就需要有一定的厚度,如果鞋底太薄,起不到保護作用還可能會令寶寶腳部變形;但鞋底太厚,寶寶腳部不容易受到刺激,也不利於寶寶腳部發育,一般建議媽媽給寶寶選擇學步鞋,鞋底和鞋墊總厚度在5mm為宜,如果選擇穩步鞋,鞋底可以稍厚,前掌部分可以稍薄一些。
另外,寶寶選鞋子還有很重要的一項標準:防滑,寶寶剛學步,走路本就不穩,如果鞋子再沒有防滑作用,那會是很危險的一件事。為寶寶選鞋子,一定要選擇鞋底有防滑紋的,這樣可以保護寶寶在遇到光滑路面時候不易摔跤或跌倒,保證寶寶安全。
鞋子大小適宜
媽媽為寶寶選鞋子,需要讓寶寶站立試鞋。一般情況下,鞋子要比寶寶的小腳長度多5mm,寬度多5mm。買鞋的時候,媽媽可以把自己手指插進寶寶鞋內,保證鞋子後跟部分留有一個手指的厚度,鞋頭部分留有腳趾活動空間為宜。對於腳部較胖的寶寶,媽媽需要選擇款式寬鬆的鞋子,腳部較瘦的寶寶,需要選擇瘦款鞋子,讓鞋子儘量貼合寶寶的小腳丫最好。
冬季的鞋子一般都比較厚,媽媽為寶寶選擇鞋子,需要讓鞋比腳大5-10mm為宜,寶寶站立穿上鞋子之後,後跟部分留有一個手指稍寬鬆為宜。寶寶選鞋子,鞋頭部分儘量要寬鬆,讓寶寶腳指頭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寶寶腳長得快,很多媽媽願意選擇比寶寶腳丫大幾碼的鞋子,認為能多穿一段時間,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做容易讓寶寶的腳丫在鞋子裡太放鬆,不利於寶寶掌握正確的走路姿勢,也不利於寶寶腳部骨骼的正常發育。所以建議媽媽給寶寶選鞋子合適最好。
鞋子選材用料儘量天然
媽媽為寶寶選鞋子,鞋面用料一般建議選擇天然皮革、棉麻布料,鞋底選擇優質橡膠底。
有較大異味的鞋子並不適合寶寶,而對於某些過敏體質寶寶,天然皮革或者毛料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過敏反應,媽媽買鞋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其他
為寶寶選鞋子,建議優先根據以上幾條標準進行選擇,然後才從價格、美觀等方面考慮鞋子的其他情況。
給寶寶選鞋,一般選擇搭扣或者魔術貼而不是鞋帶結構,方便寶寶穿脫;
鞋子後跟、包頭部分也需要有足夠硬度,可以保護寶寶腳跟和腳趾;
發光鞋、叫叫鞋很受寶寶們喜歡,但是在這裡並不推薦,因為這些鞋子的發聲、發光部位在腳後跟,容易讓寶寶們因為好奇頻頻在腳跟部位用力,或者是經常性地低頭看腳跟,不利於寶寶正確的走路姿勢。
給寶寶選鞋子,看似簡單,你真的全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