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吳國林科學網博客;作者:吳國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中國攻讀博士學位的人越來越多。當然,我並不是說中國的博士生招生數量多了,這在於中國人口的基數比美國多得多,不能以美國的博士數量做為中國博士招生數量的基準;還必須考慮中國大學的研究水平,有多少高水平的大學;也要考慮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簡言之,中國博士的招生規模應多於美國,中國才有可能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真實的掌握和原創,或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原始創新能力有可能超過美國。 今年送教育部平臺進行博士論文評審的通過率明顯降低,博士中的害怕心理增大了。為此,作者在上課時也給博士生講了,讀博士需要的前提條件,受到了博士們的認同。 (1)智商要高。要成為一個博士,最早有著名中國人民大學的肖前教授曾經講過,讀博士,先到達到半個博士,這實際上意味著入學的博士生已有相當強的研究能力,這是對智商的要求。現在博士生的數量多了,但是,必要的智商要求還是需要的:
如在碩士期間經過嚴格的科學研究的訓練,概念清楚,有較好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對於文科博士來講,必要的基本的自然科學和邏輯推理知識是必要的,如掌握微積分與命題推理等,還需要有現代哲學的基本訓練。沒有這些訓練,他就難以寫出一篇較好的小論文,而小論文是大的博士論文的基礎。 (2)情商要高。讀博士會面臨各種問題,師生的關係,同學的關係,論文與發表的關係,甚至是原以為不行的同學都發表了很好的論文,而自己發表不出來,而且投了很多次稿。還有的導師不管,還有的是導師管得太厲害,不同的導師有不同的風格,都需要面對。在讀博期間,家裡也可能發生某種重大事件,都需要從容面對。 (3)不怕打擊。這是指在讀博過程中,如果遇到非常重大的問題,也要經受得住考驗,而不能想不通。甚至更換導師,也要想得通。實在不行,我可能放棄讀博士,同樣也有美好的人生。特別「雙一流」大學的博士要求更高,論文更難完成,特別博士論文使用教育部平臺送審等等。 (4)更是一種情懷。這是指讀博士不一定能發財,而是對人生的另一種追求,以追求知識為己任。當然能發合理之財也是可以的。說得更大點,如果你是在「真的」世界一流的大學,那麼,除了為祖國創造價值之外,還必須為人類創造知識,為人類的未來指點指點,這也是一種情懷。
聲明:除特別註明原創授權轉載文章外,其他文章均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學術與科研資訊》稿約
南大核心綜合社科、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校學報投稿連結
全國行政學院學報投稿匯總(一)
全國黨校學報投稿匯總(一)
全國社會主義學院學報投稿匯總(一)
全國碩士研究生獨作可發期刊投稿匯總(一)
全國碩士研究生獨作可發期刊投稿匯總(二)
全國碩士研究生獨作可發期刊投稿匯總(三)
全國碩士研究生獨作可發期刊投稿匯總(四)
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投稿匯總(一)
全國青年學院類學報投稿匯總(一)
閱讀原文可搜索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