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全工程師考試時間已定在11月14、15日,今日繼續為學員們更新生產管理必背知識點 ,一起來背吧~
1.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
(1)按來源分類
1)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學因素,包括生產性粉塵和化學有毒物質。
②物理因素,例如異常氣象條件(高溫、高溼、低溫)、異常氣壓、噪聲、振動、輻射等。
③生物因素。
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①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②精神性職業緊張。
③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
④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視力緊張等。
⑤長時間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
①自然環境中的因素。
②作業場所建築衛生學設計缺陷因素,例如照明不良、換氣不足等。
(2)按有關規定分類
分為6大類:①粉塵(52種)、②化學因素(375種)、③物理因素(15種)、④放射性因素(8種)、⑤生物因素(6種)、⑥其他因素(3種)。
2.職業接觸限值
化學有害因素的職業接觸限值包括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最高容許濃度、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超限倍數四類。
3.職業病分類
①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19種)
②職業性皮膚病 (9種)
③職業性眼病(3種)
④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種)
⑤職業性化學中毒(60種)
⑥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7種)
⑦職業性放射性疾病(11種)
⑧職業性傳染病 (5種)
⑨職業性腫瘤(11種)
⑩其他職業病(3種)
4.職業病危害預防與控制的工作方針與原則
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遵循「三級預防」的原則。
第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是從根本上杜絕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人的作用,即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合理利用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以減少工人接觸的機會和程度。
第二級預防,又稱發病預防,是早期檢測和發現人體受到職業病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第三級預防,是在患職業病以後,合理進行康復治療,包括對職業病病人的保障,對疑似職業病病人進行診斷。
第一級預防是理想的方法,針對整個的或選擇的人群,對人群健康和福利狀態能起根本的作用,一般所需投入比第二級預防和第三級預防要少,且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