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官方網站發文:教育部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統編教材必讀書目、推薦書目」「統編教材延伸閱讀」以及類似名義出版、推銷有關圖書。請各地、學校及相關人員謹慎對待。
此聲明一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記者上周調查發現,市區圖書市場上,少兒讀物及教輔類書籍中大多帶有「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等相關字樣。這些打著「必讀書單」旗號的書籍真相到底如何?如何給孩子選書才能不踩雷?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現象:封面頻現「教育部推薦」
8月15日,記者分別走訪市區三家書店:綜合性較強、種類較齊全的新華書店金華書城,以及位於中小學校周邊偏向教輔書籍銷售的金鑰匙書店和同創書店。
記者發現,在這幾家書店中,少兒讀物及教輔類書籍佔比頗重,金華書城三樓整層設有教輔及少兒讀物閱讀專區,而在兩家教輔書籍專業類書店中,少兒讀物及教輔類書籍佔比超八成。
在展示區,記者看到這類書籍中,書脊或封面上,大部分標註諸如「教育部新編教材指定閱讀」「統編語文教材推薦閱讀書目」「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定必讀書目」「教育部指定必讀書目」等字樣。
位於市區江北的金華書城三樓教輔用書專區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教輔書封面上印著「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審定」「根據『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編寫」「根據教育部新審定的教材編寫」「嚴格按照教育部最新課程標準編寫」「根據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編寫」等不同名目的字樣。一名購書的家長告訴記者,「教育部」「必備」「首選」等字樣,是吸引他購買此類書籍的一個重要因素。
少兒閱讀與教輔用書的封面頻現「教育部推薦」
記者發現,網絡書店提供的相關「教育部推薦書目」更加紛雜,大部分網上書城搜索關鍵詞,會關聯出現很多搜索結果。
如在京東搜索「教育部書單」關鍵詞有8732個結果,「新課標」則有35萬個結果;在當當網,搜索關鍵詞「新課標」約出現90萬個結果,「教育部推薦」關聯結果約10萬個,關聯「統編教材配套閱讀」的結果大約有2萬個。
位於市區江北解放路的金鑰匙書店二樓,少兒閱讀推薦書架中間的展示牌
觀點:內容品質更重要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蔡偉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博導,浙派語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組入選專家蔡偉表示,教育部作為官方機構從未推薦過類似書單,所謂必讀書目是新課標專家組根據課程標準的推薦意見,對教育教學具有綱領性的指導作用。但是,這些書目也不一定完全適合全國各地中小學生,除了課程標準提供的書目,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選書,蔡偉給出六點意見。
☞第一,家長先讀,不局限於學校、老師推薦的書,而是自主選擇有感動收穫的書推薦給孩子;
☞第二,和子女共同探討,了解孩子的想法;
☞第三,多聽老師意見;第四,多聽同齡孩子、身邊家長的意見;
☞第五,多看多聽兒童文學、閱讀類相關專家的推薦書目;
☞第六,從《中國教育版》《中小學生閱讀》等報刊雜誌上獲取最新的中小學生閱讀書單。「前者優於後者,要注重體驗和實踐,不要盲目迷信專家、學者、權威。」
婺城區乾西小學副校長滕小禕
面對「首選」「推薦」等字樣的課外書或教輔書,家長和中小學生應該如何作出選擇?婺城區乾西小學副校長、語文老師滕小禕認為,應當保持平和的心態,不一味盲目跟從,也不過於牴觸,重要的還是看書本的內容品質。她說,選對書固然重要,但很多孩子看了很多書,語文成績並沒有提高,因此閱讀的方法、效果更重要。
滕小禕提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童話中包括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葉聖陶《稻草人》、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等,寓言中有中國古今寓言、《伊索寓言》等,還有成語故事、神話故事等故事,《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艾青詩選》等詩歌散文作品,《西遊記》《水滸》《駱駝祥子》《簡愛》《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長篇文學名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可根據需要,從中外各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擇合適的讀物,向學生補充推薦。科普科幻作品,如儒勒·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各類歷史、文化讀物及傳記,以及介紹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常識的普及性讀物等,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滕小褘認為,語文課標推薦的具體書目指向文學性更多,人物傳記和自然科學方面是不足的。針對這部分,老師和家長應該予以補充。
金華四中數學老師吳燕
金華四中數學老師吳燕說,如今的教輔書數不勝數,質量良莠不齊,價格高低不一。部分教輔書上出現「浙江學生首選單元測評用書」「百所名校名師推薦使用」等字眼。
對此,吳燕提出,選擇教輔書要做到「六看三不看」。一看出版社,國內名社、省內名社是品質保障,如人民教育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二看目錄內容,分類宜細不宜粗;三看知識解讀,建議學生翻到自己最熟的部分看相應知識解讀,全新、精闢的知識解讀最好,知識能整合成圖表次好,知識能分點羅列再次之,最差的是只照搬教科書,毫無整合;四看配套習題,分程度(如A組/B組/培優基礎)及指明題目出處(如某年某地中考第幾題),說明編者認真過濾試題;五看選擇題答案,好的教輔書不但有正確答案,還有答案解析,甚至有錯誤項錯因分析;六看紙張。「三不看」則是:不看主編(不是編者)、不看書名(華不華麗)、不看價格。
吳燕同時提到,在選擇教輔書時,學生及家長只需選定一到兩種教輔資料,注意階段性和區域性。她建議,根據學習程度不同選擇教輔書,成績相對普通的學生,選擇同步教材輔導書或同步教材練習冊、依據考綱試卷類;成績較優的學生,選擇挑戰壓軸題類、走進重高類、培優尖子類、探究應用類、專題類。
個案:如何選書讀書?這對父子有話說
市區某小學學生、13歲的鐘騏昊出過書,平時熱衷寫詩和小說,每天堅持1小時以上時間閱讀。對於鍾騏昊的閱讀習慣培養,父親鍾升東頗有經驗和計劃。
「現在很多書目,不論什麼出版社,都冠以『新課標』『某某專家組推薦』『教育部推薦』等噱頭,甚至很多版本配套『名家指導以及讀後訓練題』,讓家長無從下手。」鍾騏昊父親鍾升東說,他一開始也是選擇這類書,後來發現幾個問題:一是內容上差別不大,無非在原著基礎上刪減幅度有所不同;二是配套用書並不都適合小學生使用,有些內容超出小學生的認知和理解水平,讀後習題拼湊而成,不同版本內容基本雷同。
兒子在幼兒階段,鍾升東基本讓兒子看繪本和國學經典,培養視覺、想像與語感;小學低段,主要看經典兒童文學、寓言故事和國學經典閱讀;小學中高段,閱讀習慣強化和向有深度廣度的閱讀轉換。
鍾騏昊購書有自己的想法。在閱讀書目的確定上,他往往選擇知名度高的出版社,或名師、任課老師推薦的書目,再根據學習進度,輔助閱讀歷史、藝術、自然科學、數學等領域的書籍。
鍾升東建議,根據孩子自身的閱讀經歷和計劃,在老師推薦閱讀書目之外,可購買一定量的輔助閱讀書目,拓展閱讀範圍和廣度,讓孩子隨時有書可讀。
他認為,不必尊崇「推薦」「必讀」,「硬著頭皮為了考試實用,在某些特定階段,把孩子能力不及或不合胃口的圖書硬塞給他,破壞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得不償失。不要對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書籍橫加幹涉,應該一步步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擴展閱讀視野更為重要」。
來源:金華日報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