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極海冰融化後 波弗特流渦帶來的淡水將對歐洲氣候產生重要影響
由於氣候變化,北極正經歷著重大的轉變,隨著氣候變暖,其海冰融化的速度越來越驚人。NASA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闡明了這種情況的後果之一,衛星數據表明,海冰融化正在用淡水淹沒該地區重要的洋流之一,科學家們認為這可能對整個大西洋的氣候造成連鎖反應。
-
北極冰川融化改變洋流循環 研究稱西歐氣候或將變冷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密切關注北極海冰的覆蓋情況,將其作為全球變暖的一個指標。NASA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融冰季節高峰時的總覆蓋面積比上世紀70年代末減少了40%。英國埃克塞特大學2019年的另一項研究預測,北冰洋可能在未來20年內經歷一個無冰的夏季。近日,NASA計算出北極海冰正以每十年12.85%的速度減少。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
海洋中環繞大陸的巨大洋流可被視為地球的循環系統,每一支洋流的水量相當於世界上所有河流流量的總和。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據《科學》報導,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提出了這一結論。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10年增加15%。
-
氣候變暖加速全球洋流—新聞—科學網
同時,這些環流似乎開始加速:近25年來,洋流一直在快速加速,部分原因是全球變暖。 2月5日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報導了這一結論。根據結合模型的觀測結果,從1990年到2013年,海洋洋流能量每十年增加15%。
-
北極冰蓋縮減,研究發現冰下熱量將突破絕緣淡水
在地球上,南北極可以說關係到我們整個地球的氣候模式,可以說這個說法好不誇張,而近幾年來,我們的南北極也是在不斷的發生改變之中,根據科學研究發現,我們的溫暖水可能會透到冰凍的北極深處,這將會引發北極的冰甚至是氣候發生一定的改變,看來我們氣候的變化已經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局部的情況了,我們具體來看看情況
-
NASA研究稱:氣候變化正在破壞主要洋流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項新研究,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主要洋流變得更加湍急。 該航天局花費大量時間監視和研究我們自己的星球,使用了長達十年的衛星數據來測量波弗特流渦(Beaufort Gyre),並發現由於海冰迅速融化,該環流的移動速度變得更快。
-
北極高燒不斷,遠古病毒的「冰牢」正融化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這裡的積冰正在加速融化。新華社發五是對植被和農業的影響。隨著北極氣候變暖,北半球中緯度地區頻頻發生極端高溫事件,森林火災的風險越來越高。全球氣候變暖將使世界主要糧食帶向極地擴展,並且擴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氣溫每提高1℃,地球中緯度地區的農作物等將向兩極推進150公裡左右,會使較為寒冷的高緯度地區的農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相應增加。而世界上主要產糧地區是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的耕地面積有限,因此高緯度地區所增加的糧食產量遠遠不能補償其他地區糧食的減產。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社會衝突 軍隊不可避免被捲入
美國科學家說,北極今年夏天可能首次出現冰層完全融化現象。全球氣候變暖讓各國軍隊面臨越來越大挑戰。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更多衝突的發生,軍隊將不可避免地被捲入。變暖加劇社會衝突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芬加近日向國會發出警告說,全球氣候變暖容易使世界各地現有問題更為尖銳,諸如貧窮、糧食漲價、社會關係緊張和環境惡化等,這些因素將威脅一些國家的穩定,導致更多衝突的發生。軍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最重要「基石」。一旦全球氣候變暖引發各種危機,軍隊將不可避免地捲入。
-
專家警告:大西洋洋流作用在被減弱,《後天》場景恐會上演!
在好萊塢的各種災難電影中,都有關於在全球變暖逐漸加重的作用下,一些類似於海嘯地震等自然現象襲擊人類社會的片段,最終人類將重新進入一個長時間的冰川時期。這個可不是在唬人,如果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像《後天》裡的場面恐怕真的是要上演了。
-
《危險溫度》:全球變暖是北極發生劇變的直接原因
圖片來自網際網路科學家研究證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逐年下降的態勢,而北極地區的海冰融化的越多,在中國東部、韓國和日本地區遭遇的冬季極寒天氣就越多。很顯然,北極陸地冰川正在快速消融。冰川融化已經給世界主要沿海城市造成了直接的威脅。按目前的速度測算,到本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大約0.6米,像「印度洋明珠」馬爾地夫,世界上唯一地跨赤道、橫跨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吉里巴斯等島國,都可能完全消失。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過半,地球面臨緊急狀態?我們能做什麼
地球或將進入「氣候緊急狀態」2020年11月底,第12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行動力》在京發布,它指出了目前地球正面臨著「氣候緊急狀態」,全球氣候的變化不斷加劇對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氣候風險越來越大,很可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從而導致對地球生態系統、社會發展和人類構成嚴重的威脅
-
全球變暖已經加速且不可逆轉
、土地使用、淡水資源使用、化學汙染、大氣汙染和生物化學地球循環。曾參加過17次南極科考的隊員表示,「南極這20年確實是變暖了」;每次卸貨所依靠的海冰冰面,「感覺越來越薄」。 中國南極「中山站」前的陸緣冰的距離,「往年都有將近40公裡左右,今年(2020年)只有20公裡左右」。[]
-
英媒:研究稱大西洋洋流活動加速衰減
這一新研究顯示,該洋流目前的活動水平比公元400年前後減弱了15%,這樣的變化水平是非常驚人的,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是該洋流出現衰減的一個重要原因。報導稱,被稱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的這支洋流攜帶溫暖的海水一路北上,流向北極。它在那裡溫度下降、密度增加並且下沉,然後重新向南流動。
-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冰消雪融出航道報導稱,隨著地球變暖,北冰洋冰蓋縮小,北極圈裡越來越熱鬧。北極航道的商業價值、常態化運營之類字眼越來越多進入人們視線,夏季穿行北極航道的船隻也越來越多。北極航道包括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
-
全球變暖警告!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北極冰架坍塌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冰川消融,已經世人皆知。處在北境的加拿大,自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6日, 加拿大最後一個完整的北極冰架坍塌,根據官方數據,僅在7月底的兩天時間內就消失40%的面積,比美國紐約曼哈頓的面積還要大。 該米爾恩冰架位於埃爾斯米爾島的邊緣,位處人口稀少的加拿大北部努納武特地區。
-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氣候變暖,為何寒流席捲全球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在高喊全球變暖口號的今天會遭遇如此嚴寒?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0日報導,日前多位權威氣候學家表示,連日來的異常氣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氣候變冷的開端而已,在接下來的20至30年間,地球將經歷一個「微型冰河世紀」。
-
全球多地迎來寒潮 分析稱氣候變暖「推波助瀾」
近來,全球多地出現嚴寒天氣,美國遭遇暴風雪,預計將影響5000萬人,日本北海道24小時積雪達到92釐米,兩名烏克蘭居民凍死街頭。 受南下的北極寒流影響,美國中西部和東部地區迎來大降溫,多地溫度降至冰點以下,部分地區可能會迎來降雪。
-
專家稱全球氣候變暖將使東京等大城市消失
國際在線報導:據紐西蘭先驅報消息,看過美國大片《後天》的人們也許不會忘記影片中描寫的氣候變化帶給美國的深重災難。近日,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的學術會議在德國召開,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大衛-金博士在會上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將使地球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
美國要往大氣播撒化學物質應對全球變暖 拯救世界還是飲鴆止渴?
比起新冠疫情,全球變暖引發的氣候危機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更嚴重,也對經濟形成了嚴重的破壞,因此抑制全球變暖並在本世紀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以內是急需實現的目標。而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很多人開始了突發奇想,比如美國的科學家準備在大氣層當中投放化學物質,用來折射陽光以實現給地球降溫的目的。
-
與南極相比,北極有什麼?
位於加拿大西北地區耶洛奈夫以北冰原上的艾卡迪鑽石礦場,是加拿大第一個露天地下聯合開採的鑽石礦場,它開採和加工的鑽石向全球市場銷售每年飛越白令海峽的航班數以千計,海峽及其兩岸頻繁發生的火山活動,其火山灰和氣溶膠對飛行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北極冰量的變化是全球氣候變化的航向標,它記錄了氣候變化又影響著氣候變化,一旦冰融的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將改變海水的含鹽量和洋流的運動規律,進而影響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