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撿!長在路邊的藥食兩用野菜,做菜好吃,做藥能緩解溼疹

2020-12-17 有間食堂

說到馬齒莧,可能居住在農村裡的人大都不陌生,它模樣不起眼,生長在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如果細心,或許你就可以在你身邊居住的地方發現這顆植物。小編對於這個馬齒莧科植物的最膜拜的地方是它對皮膚病症有奇效,去年夏天,小編飽受溼疹的侵擾之苦,癢到難以忍受,後來翻閱醫書藥典,得知它可以緩解騷癢之症,而且對溼疹的治療會有一定作用,小編親身試驗,取新鮮的馬齒莧煮水後,取水塗於皮膚患處,每天次數不等,癢的症狀神奇降至到不再影響睡眠。現在,小編來扒一扒這個馬齒莧。

馬齒莧是什麼?馬莧菜,馬莧菜屬於馬齒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學名「馬齒莧」,馬齒莧風味極佳,又具有良好的食療功能,是藥食兩用佳品。又名醬板草、長壽菜、瓜子菜、馬蛇子菜、五行草,馬蜂菜,在上海被稱為"保健菜",是一種特色野菜。因其生命力極強,又有「長壽菜」之稱。

馬齒莧的採摘時間:馬齒莧是1次播種多次採收,採摘應在花前,以保持莖葉鮮嫩,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的食用部分。嫩莖的頂端可連續掐取,掐取中上部,留莖基部抽生新芽使植株繼續生長,直至霜降。採收時也可間拔,收大留小。野生馬馬齒莧的採摘最佳時間是在6——8月,立秋之前採摘為宜。

馬齒莧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先來看一張表格,從上面來簡單了解它所含的營養成份

有研究表明,地中海一帶的居民由於經常食用馬齒莧,心臟病和癌症的發病率低於其他地區的居民。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馬齒莧有「天然抗菌藥」的美稱,現代研究證明,馬齒莧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是治療夏季腹瀉的常用藥;消熱解毒消癰,可治火毒瘡瘍。因為馬齒莧含豐富的ω-3脂肪酸,所以可以做為保健食品來食用,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生機率。取馬齒莧榨汁對平滑肌有顯著的作用,用它製成的飲料可以明目。

對於皮膚病的患者來說,馬齒莧可謂是一劑不花錢的良藥。新鮮馬齒莧取汁水,用於治療溼疹皮炎類急性紅斑滲出期,具有收溼止癢、清熱消腫的作用。可用於化妝品皮炎、溼疹、特應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其他過敏性皮炎見紅斑、丘疹、滲出,水腫、疼痛、瘙癢者。

以下人群不能食用:脾胃虛寒、腸滑腹瀉者、便溏及孕婦禁服 。.

如何食用馬齒莧?馬齒莧作為一種野菜,在中國已經有很久的食用歷史。每年夏秋季節,大量野生馬齒莧生長旺盛,採拔莖葉茂盛幼嫩多汁者,將根部去除,洗後燙軟,將汁輕輕擠出,拌人食鹽、米醋、醬油、生薑、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調味品,做涼菜吃,味道鮮美,滑潤可口。也可烙餅,做餡蒸食。為了延長它的食用時間,很多地方至今還有將馬齒莧洗淨,燙過,切碎,曬乾,貯為冬天食用。

馬齒莧粥:

材料:鮮馬齒莧100克,粳米50克,蔥花5克。

步驟:1、將馬齒莧去雜洗淨,入沸水中掉片刻,撈出洗淨切碎;

2、起鍋燒熱油,放人蔥花煸香後放入馬齒莧,加精鹽炒至入味,裝盤待用;

3、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電飯鍋內,加水放入備好的馬齒莧調至煮粥模式。

清淡鮮香,風味獨特,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養胃的功效。


相關焦點

  • 農村路邊常見的野草,人稱「鐵莧菜」,作用非常大,你認識嗎
    小夥伴好,我是最愛你們的三農小達人小良,小良為大傢伙分享一種多年的草本植物鐵莧菜,小時候許多人把它當做餵豬草,賣到塊錢一斤,現在成為我們城裡人的搶手貨,現在成為餐桌上的美味野菜,食藥兩用,吃起來清爽可口,營養價值非常出色,假如地裡碰到此草,記得要把它帶回家,我們今天跟著小編輯一起來分享此野菜的知識吧
  • 農村這3種野菜,藥食兩用,營養又美味,只可惜現在很難找到了
    農村這3種野菜,藥食兩用,營養又美味,只可惜現在很難找到了農村裡有很多野菜其實也有藥用價值,不只是能吃,還能治療身體一些小毛病,這些野菜還能吃,在很久以前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好的時候,吃到東西比較匱乏,那時候很多人都會挖野菜吃,把野菜當糧食吃
  • 腳上長了溼疹,我是這麼做的……
    原創:極炁生態圈公眾號以前對「藥」的理解就是醫院或藥房出售的用來治療疾病的物品,而對「食」的理解就是日常用來充飢的飲食物。後來學習了中醫之後,漸漸地明白了「藥食同源」的含義,也知道了廚房有時候也能變成「藥房」。去年乙亥月的一天,我發現自己的右腳背上長了點溼疹。當時沒太在意,到了第二天,右腳整個腳背紅腫流水,不僅嚴重地影響了我的工作,還惹得我一時心煩意亂的。
  • 溼疹晚上睡覺特別癢是為什麼?溼疹癢擦什麼藥能迅速止癢
    02.室溫、環境中的過敏源、煙塵等都是加劇瘙癢的幫兇有時候如果室溫太高,會使溼疹癢感加重。溼疹本身瘙癢部位就會有一定的灼熱感,要是室溫一高,你的溼疹部位就會灼熱感加重,瘙癢感不會緩解,只會加重。所以溼疹患者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適當開開空調,降低室溫。對啦,還有就是環境中要最大限度的減少過敏原,以降低刺激引起的過敏反應。家裡不養寵物,如鳥、貓、狗等。
  • 東北農村的特產,美味野菜「刺五加」吃法有哪些?
    在東北地區野菜資源豐富,所有的野菜之中,最有名氣的就當屬「刺五加」了,一般當地人俗稱「老虎潦」。是東北地區的特產,當年曾被前蘇聯的人稱為西伯利亞人參,民間也有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的說法。可見其營養價值和在當地百姓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 用它,做的菜和大排檔的一樣好吃!「藥食同源」食材匯總之紫蘇
    本文提到的紫蘇,既可以入藥,也可以做菜,是一個藥食兩用的食材。我們日常用的紫蘇,既有紫蘇葉,也有紫蘇籽,它們的功效是相近的。我們主要就來提紫蘇葉。首先我們先提一提紫蘇葉的挑選方法!其實大家在家自己做,也能做得和外面一樣好吃。當然,紫蘇可不止這麼一道菜可用,本小仙兒就是舉一二例。
  • 農村路邊的這種野菜,營養豐富,美味可口,常吃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在農村的路邊或者山坡上生長著一種野菜。它的名字叫馬蘭頭,又名紅馬蘭、馬蘭青、馬蘭菜等,各地稱呼不同。為菊科馬蘭屬多年生草本,原產亞洲南部和東部,中國是原產地之一,是各地主食的野生蔬菜。馬蘭頭營養豐富,可以補充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不僅含有抗氧化的物質,還能有保護細胞預防疾病的效果,所以說是一種食藥兩用的食物類型,對於身體健康來說有一定的好處。
  • 你吃過最好吃的野菜是什麼野菜?
    野菜由於沒有使用農藥化肥,自然生長,被消費者譽為天然食品和健康食品,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重視。野菜就是過去採集來餵豬的豬草,大多數野菜具有特殊風味,具有藥療作用。野菜品種比較多,各個地方都有當地人民喜歡食用的野菜品種,在我們南方地區從秋季溫度下降後就可以快速採集野菜食用,北方地區由於氣溫低,一般是要在春季以後才能採集食用,最好吃的野菜因人而異。我認為在我們黔西北地區最好吃的野菜有魚腥草、薄荷、薺菜、野生水芹菜、香椿、蕎菜等。
  • 但路邊的你不要隨便撿
    事實上,白果含有少量的有機酸,尤其綠色胚含量最多,生食或多食都會引起急性中毒。如果不小心誤食白果中毒,病人會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及胃腸道症狀,偶有末梢神經功能障礙,出現頭暈、口乾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甚至視物旋轉、精神萎靡等。
  • 春天農村最常見的10種野菜,好吃又養生
    4、馬齒莧馬齒莧是最常見也是最常吃的一種野菜了,馬齒莧又可以稱為五行草、長命菜等,馬齒莧在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不論南方北方,隨便找個花園或者田間地頭都能採到。6、刺兒菜刺兒菜其實就是小薊草的別稱。是一種優質的野菜。
  • 瑪咖藥食兩用,近年來經常被炒作,真相是什麼?
    大家好,我們是紅太陽健康科普,今天跟大家說一下「瑪咖」,首先告訴大家,瑪咖是一種藥食兩用植物,有其特定的功能。瑪咖中含有兩種獨特的成分瑪咖醯胺和瑪咖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可改善睡眠、調節激素水平、緩解女性更年期症狀等。不過專家表示,對於瑪咖具體成分的藥效和作用機理,目前學界尚未研究清楚。
  • 一把炒熟的它,藥食兩用,常吃潤肺化痰,驅蟲消炎,快收藏起來!
    說起南瓜,大家都非常熟悉,都知道南瓜可以蒸著吃,可以煮粥吃,還可以做各種麵食吃。但很多人不知道南瓜真的渾身是個寶啊,它的藤,籽,瓜,甚至皮,蒂都可以入藥。南瓜的藤可以炒菜吃,有清肺,和胃,通絡的功效。南瓜皮有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的功效。就連南瓜蒂都有安胎的功效,南瓜子因為難得吃一個南瓜,數量很少,即使知道它能吃,也還是被很多人丟棄,其實南瓜子的功效可大了。
  • 生長在路邊的野菜,比薺菜好吃,吃過的人都驚呆了!
    隨著氣溫持續上升,馬上到了吃槐花的季節,但是當你抬頭仰望槐花的時候,往往會忽視長在路邊的一種野草,其實是也是一種難得的野菜,默默無聞,被很多人忽視。但是採摘之後,做成美食,竟然比槐花還更有味道!這種野菜的名字叫做灰灰菜,學名叫做藜。
  • 鄧寶友:四十載,只為食藥兩用甘薯
    有些駝背的鄧寶友剛從田地裡回來,雖然看起來有些疲憊,但和記者談起他培育的食藥兩用甘薯時,已經75歲的他馬上兩眼放光,打開了話匣子。  鄧州市農科所所長餘川文告訴記者,河南省科高食品安全檢測有限公司的檢測報告顯示:鄧寶友培育的食藥兩用甘薯所含蛋白質、還原糖等成分明顯降低,結合蒽醌、鉀等含量明顯提高。
  • 這種長在地上的木耳野菜你吃過嗎
    野菜已成為了人們生活消費的一種時尚,外出遊玩主要菜譜就是地方特色野菜,野菜那絕對是招牌菜了。這種像木耳一樣的野菜長在潮溼地面,大家生活中可能都見過但不一定吃過。從外部形態特徵就可以看出其極像我們吃的木耳,只是它是長在土地上而不是木頭上,因此大家稱之為「地木耳」也有人稱為「地皮菜」。不知道其他地方有嗎?都是叫什麼名字?「地木耳」長在潮溼的草地上,它和木耳一樣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雨後晴天生長最快,也是撿拾的最佳時機。「地木耳」吃起來比較的細膩,沒有木耳那種木質的粗燥感,做菜也更入味。
  • 3種藥材都長在一棵樹上,小果子做菜吃清熱解毒,大果子當藥賣
    但樟樹村民們卻偏愛小枳殼,5—6月,枳殼剛剛長出指頭大小,他們將樹上掉落下來的小枳殼撿起來,按當地人的說法,一人每天只能撿七八斤,這個不撿起來就浪費了,撿起來就可以做菜吃。然後進行挑選,清洗兩次後加水漂,每天換一次水,換水的時候要使勁用手揉枳殼,搓乾淨再換水,一般三到四天,撒上蒜、鹽、辣椒麵、生抽攪拌均勻就可以直接吃,這是枳殼的一種吃法—涼拌。
  • 得了皰疹樣溼疹吃什麼好?
    皰疹樣溼疹是指在原有的皮膚病基礎上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或牛痘病毒而發生的一種皮膚病。在1845年由Kaposi提出,又稱Kaposi水痘樣疹、種痘性溼疹及柯薩奇溼疹等名稱。如果不幸患了皰疹樣溼疹的話,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多選擇如下這幾樣食材:馬齒莧它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是古籍上早有記載的對人類有貢獻的野菜。民間又稱它為「長命菜」、「長壽菜」。我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
  • 提醒大家:秋冬交替期間,常吃以下5種「藥食兩用」的野菜,身體健康省藥錢!
    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焯過後涼拌、蘸醬﹑做湯﹑做餡﹑炒食都可以,還可以熬成鮮美的薺菜粥。2、蕨菜:吃蕨菜能起到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但幹蕨菜或用鹽醃過的蕨菜在吃前最好用水浸一下,使它復原。常見的吃法有滑炒裡脊絲蕨菜、蕨菜扣肉、涼拌蕨菜等。
  • 這種野菜越老越好,一到夏季很多人挖根,民間常用它煲湯祛溼
    一般野菜都是越嫩越好吃,老了之後就沒什麼食用價值了,但有一種野菜卻與眾不同,不僅可以吃嫩葉,等它老了之後還可以挖根,可以說價值極高。這種野菜在農村隨處可見,它就是刺莧。刺莧是一種野莧菜,春夏之交的時候,它的葉子非常嫩,可以掐一把回家涼拌著吃、炒著吃,味道不輸自家種植的莧菜。
  • 兒時的野菜,每樣都是養肝佳餚,利於肝硬化患者,城市賣的都很貴
    生於北方,工作於南方,每每想起兒時的野菜,依然充滿嚮往。作為醫務工作者,難得有時間去菜市場。逛上一逛,著實嚇了一跳,兒時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野菜,如今價格讓人瞠目。最近,也有很多肝炎患者朋友們諮詢,吃什麼食物可以養肝,也有肝硬化患者詢問這個季節,能吃些什麼野菜養護養護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