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在爭論:英語和日語哪個更難?
其實,沒有哪一種語言,是絕對的簡單或複雜,難不難,只是相對的。例如,西班牙人學葡萄牙語,義大利人學習法語,通常都會比你簡單。
因為,它們屬於同一語系(有些國家還不止一種官方語言)。所以,很多歐洲人能說不止兩三種外語,那並不是什麼語言天賦。
那有沒有一種語言,對中國人而言,是有先天優勢的呢?
我想,除了日語,恐怕也找不到第二個了吧?因為你縱觀世界,再也找不到哪個國家的語言,能像中文這樣,與日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例如,日語的文字,由三部分組成:
漢字
平假名(漢字草書的簡化)
片假名(漢字楷書的偏旁部首簡化)
也就是1千多年前,日本還是一個「只有口語,沒有文字的國家」,信息的傳播只能靠「講故事」,一代一代往下傳。直到有一天,日本人從中國進口了偉大的漢字,從此,日語才有了書寫記錄的功能...
這有什麼優勢呢?
比方說,在記憶「日語50音」和「日語詞彙」的時候,歐美人看到的,就是一堆「符號」,而中國人,卻能看到自己的母語。歐美人只能死記硬背,中國人卻可以充分地發揮聯想,有些都不用刻意去記。
你還能見到很多「日語口語」非常流利的歐美人,「日文書寫」卻是個渣。為什麼?漢字太難!又難記,又難寫!
一個普通的日本小學生,六年的時間,也就只能掌握幾百個漢字。一個成年日本人呢,也不過2000多個。為什麼?漢字太難!
而你呢?一出場,就已經具備他們窮其一生可能都無法達到的高度(漢字詞彙量和書寫方面)。
很多人不服,說「日語漢字」的意思,與中文大不相同,例如:「娘、手紙、泡湯」…等等。拜託,這樣的詞彙,常用的也就100多個,花個兩、三天時間總結一下,便可以拿下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而且,這類「形同義不同」的日語漢字,大部分都集中在「入門階段」和「日常會話」當中(和語:日本固有的詞彙),數量也有限。
到了「進階階段」,尤其是寫作的部分(如論文),你就會發現,那些所謂的「高級詞彙」(比較陽春白雪的),大都是「中文漢字」(意思與中文相同),還有很多連發音都和中文相似(「音讀」)。
因此,是否熟練運用日語裡的漢語詞,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日本人有沒有文化素養的標誌(不信你去對比一下日本的小學、中學、大學的課本,就會發現「中文漢字」越來越多)。
所以你才會看到,很多一句日語都不會的中國人,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吃喝拉撒都不誤事兒。但是,一句英語都不會的中國人去美國呢?一句阿拉伯語都不會的中國人去伊拉克呢?恐怕是舉步維艱,上廁所都困難。
這也是赴日遊火暴的原因之一,也是很多中國人去了日本卻學不會日語的原因之一:不會日語也活得挺好啊。
又有人說「日語語法」比英語難。這個也是相對的,會的自然覺得不難,不會的再簡單也覺得難,所以沒有「正確答案」。但是我覺得,日語語法比英語有規律的多(限於篇幅不在本文細說)。另外,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相同級別的日語語法書,大都比英語語法書要薄得多,只是巧合嗎?
我知道又有人要拿「日語敬語」說事兒了,什麼曖昧不清、模稜兩可、總讓人琢磨不透。可是,如果連最擅長「中庸之道」的中國人都搞不定的話,那些直來直去的老外還有機會嗎?
你讓老外給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還行」、「隨便」、「你看著辦吧」….你還說日本人難懂!?
發音方面就更不用說了,日語的音素不但少而且簡單,既沒有義大利語那樣的「小舌音」,也沒有英文中「θ」和「ð」這種漢語本身沒有的發音。反正就是沒有中國人發不了的日語音。
那為什麼很多人都說日語比英語難?
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你已經學了不少於10年的英語了(不管主動還是被動)。而你在日語上面,才投入了幾個小時?
一門語言的基礎知識,總量是相對固定的(詞彙量不超過3000),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投入的時間越多,必然會越來越簡單。如果有人覺得難,要麼是方法有問題,要麼是投入的時間還不夠,如此而已。
不過,即便是學會的人,也都希望日語有很難的口碑吧?這樣更能體現出自己厲害之處。
結論:沒有哪種語言是絕對的簡單或複雜。但是,對於學日語的中國人而言,個個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老祖宗賞的禮物)。
by 東京溫哥
微信:wenqiangjp123
相關連結:
《三個月學會日語》(社群版)
《三個月學會日語》是一套科學的「日語學習方法論」。幫助你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重要的知識。所有內容均為溫哥的研究總結,教科書上找不到。
價格:799元/人
團體價:3人一起報名 599元/人
註:3人以上均為599元/人
微信報名↓
3個人一起報名 ↓
付款後:
第1步:請將交易記錄截圖(下圖所示)
第2步:加溫哥的微信(微信號:wenqiangjp123)
第3步:發送截圖,等待入群。
支付寶報名↓
支付寶:pay@wenqiang.jp(姓名:溫強)
付款後:
第1步:請將交易記錄截圖
第2步:加溫哥的微信(wenqiangjp123)
第3步:發送截圖(註明支付寶姓名),等待入群。
了解詳情,請回復關鍵詞: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