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保定電(記者石英傑)省會女大學生找家教受騙上當遇害的惡性事件發生後,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再次引發了社會高度關注。10月20日,記者就保定在校大學生求職進行採訪時發現,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防範意識薄弱的問題。
暗訪中僅1人拒絕「來家面談」
20日上午,在保定市區的生活區和中小學附近的牆壁、電線桿上,記者發現大學生們求職做家教的小廣告隨處可見。在當地一家生活類周刊的個人信息欄中,記者初步統計,就有20多條在校大學生做家教的求職信息,其中河大學生佔了一大半。
為了調查大學生的「防人」意識,記者以家長的身份撥通一位應聘女生的電話。記者在電話中告訴她上初中的兒子作文比較差想要找位家教,約她出來見面。她爽快地答應下來。當記者要求她來家裡見面時,她略微有些猶豫,說自己一個人有些不方便,提出換個地方。記者稱身體不適,並說下午孩子放假在家,再次要求她來家裡面談。這位女生對孩子放假的說法表示懷疑,但最終還是答應了記者的請求。
按照同樣的方法,記者隨意撥打了多位大學生的求職電話,只有一位最終拒絕了記者的「過分要求」。
自行求職埋下隱患
據了解,大多數高校都設有家教中心,為本校學生提供中介服務,然而去那裡申請家教的學生卻很少。河大物理學院一位大三的男生就告訴記者,自己不願去學校裡的家教中心,因為那裡的手續太繁瑣。
據介紹,河北大學學生會組織的家教中心,已經開辦了4年,經過逐漸完善,目前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安全運行體系。在家教中心,在校學生提出家教申請後,要參加中心組織的文化考試,成績合格者發給資格證書,並建立求職檔案。家長來學校尋找家教,由中心根據檔案推薦合適人選。為了學生的安全,中心要求招聘者提供身份證、工作證等身份證明,同時需帶孩子一同前來。如果家長確實有困難不能到中心見面,中心會派出1-2名工作人員,隨同應聘者同往考察招聘者的家庭狀況。雙方滿意後,中心向家長收取一定數量的中介費,然後和當事雙方籤訂協議。中心將對應聘雙方全程服務。
河大學生會主席宋少俊坦言,大部分大學生圖省事撇開家教中心自行求職,這些學生在應聘過程中因缺乏對招聘者的考察,造成人身傷害、工資拖欠等事件時有發生,自身利益很難得到有效保證。
安全警鐘應時時敲響
據河大學生會家教中心的統計,該中心每年報名申請家教的學生約有500人,但能找到家教職位的每年也就在300人左右。在河北大學學生處,記者同時了解到,河北大學目前在校生共有3萬多人,其中貧困學生佔到25%。這些學生急需通過勤工儉學來彌補拮据的生活費用。因而許多大學生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往往急於求成忽略安全因素。
河北大學校團委的滑小軍表示,大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往往容易上當,大學生求職應該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目前,校團委推出一項「大學生求職進社區」的活動,希望通過各種宣傳方式,樹立家教中心的品牌,吸引更多的家長,努力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對於求職的大學生,他提醒大家最好選擇合適的組織,如果自己單獨應聘赴約不要選擇招聘者的家中,如果確實需要也要結伴而行,要和孩子見面,考察好對方的家庭狀況後再決定是否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