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旅遊。看看香港都有什麼好吃地?
碗仔翅是一款常見於香港街頭的仿魚翅湯羹,其材料以粉絲為主,以澱粉將湯煮至濃稠,並加入老抽和生抽弄成棕色,佐以麻油、浙醋、白胡椒粉、辣椒油等。在香港,由於街頭碗仔翅常加入大量味精,其湯底只是由清水、醬油、味精、澱粉組成,碗仔翅仍然大受歡迎。
香港雞蛋仔是香港地道街頭小吃之一,臺灣稱雞蛋糕。香港雞蛋仔獨具特色,讓你聞香而來,看一眼就會愛上它。香氣濃鬱:蛋的鮮香和奶的純香完美結合,烤出的雞蛋仔香氣四溢,滿街飄散,使人聞香而來。口感超好:獨有配方精製而成的雞蛋仔外殼酥脆,咬開時看到分成兩層,上層中空,下層是軟綿的夾心,口感超好沒的比。色澤誘人:原味雞蛋仔為金黃色,看上去就知道,一定是酥脆無比的美味。
魚蛋粉是以爽滑幼細的桂林米粉以大地魚、豬骨熬湯作為湯底,加上魚蛋、牛丸、炸肉卷、魚塊、薄脆、雲呑、炸魚皮、鮮蔥為配料做成的,米粉入口香軟順滑,配料則各有各風味,若再佐以地道辣椒醬(油)就更加醒辣開胃。魚蛋粉本來是潮州美食,大約在光緒年間開始傳入廣州。時至今日,經營潮州魚蛋粉小食店已經在廣州遍地開花.
香港車仔面,是香港一種廉價麵食。車仔面出現在1950年代,是香港市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年代。國內難民湧來香港,謀生困難,香港街頭湧現了流動攤販,最多便是搭起車仔面檔擺賣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一類熟食。販賣車仔面的木頭車中放置金屬造的「煮食格」,分別裝有湯汁、麵條和配料,配料通常有魚蛋、牛丸、豬皮、豬紅、蘿蔔等平價菜色。顧客可為麵條自由選擇配料,通常十多塊錢就可飽吃一頓。
菠蘿包,是源自香港的一種甜味麵包,據說是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因而得名,有好多種劃分,臺式的,港式的,廣式的等等,大致相同,名字也叫法不一,香港叫菠蘿油,臺灣叫菠蘿包,還有的叫冰火菠蘿包,星動力冰火菠蘿旺等等。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份,麵包中間亦沒有餡料。
狗仔粉香港是1960年代出現的街頭小吃。當時香港經濟環境差,順德人以熱水開粘米粉搓成條狀的粉來填肚。由於粉條尖頭尖尾,像唐狗尾巴,故稱為「狗仔粉」,又簡稱粉仔,用上湯來煮的白麵條,麵條有半隻手指粗,上面淋上蝦米、菜脯、豬油渣等配菜,簡單但非常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