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為Sally
Information
高中:廣州某中學
ED錄取院校:西北大學(U.S.News全美排名第9)
專業:經濟+統計方向
GPA:95/100
託福:112
課程體系:AP(已考9門,7門滿分,4門在讀)
SAT:無
最近,藤門學子Sally在ED中以無SAT成績斬獲U.S.News排名第九的西北大學offer。
和Sally的訪談持續了50分鐘, 期間她侃侃而談且邏輯縝密,對自己做的每一項活動都有獨到的見解,有領導力、勇於嘗試、學霸都是她的標籤。
01
獲40萬獎學金,AP7門滿分的女學霸
Sally就讀於廣州碧桂園中學,修讀的是AP課程。
不過最初她讀的課程體系是IB,但因旅行、從美國親朋好友等方面了解到美國文化後,堅定去美國接受教育的決心。
Sally說:「我喜歡美國是因為文化多樣性、整體氣氛自由,不會受到局限性等。」
於是,Sally在讀高中時就主動要求轉到了AP課程部。
左二為Sally
與此而來的還有高達三年40萬的獎學金,原來Sally在升高中的那一年成績是IB部門的年級第一,因此學校給予獎學金以此鼓勵。
「我喜歡挑戰」
女學霸在AP選課上對自己毫不「手軟」,目前大多數學生考5門、6門,但Sally已經考完9門,其中7門都是滿分,還有4門在讀。
多考幾門課程必然對申請美國大學是有益的,但Sally說更喜歡挑戰自己,選課喜歡排滿,想要在能力範圍內把能考的都考出來。
量變促成質變
Sally託福的聽、讀、寫都是滿分,而這也是通過長時間的學習積累,加上考了至少7次才收穫的成績。
而且此前這三項都是從25分一點點學習考出來的。
在問到她有什麼學習方法時,她說,只要堅持、量變會產生質變,成績自然就會上去。
02
選校也講策略,
「偶然發現」的西北大學
對於選校,Sally早心有所屬。
最初,在賓大和芝加哥大學之間猶豫不決,最後在藤門老師的推薦下發現學術和社交氣氛更平均的西北大學,通過了解她發現西北更適合自己。
因為自己還想嘗試更多可能性,沒有在申請初期就定下專業。而是希望在求學期間,通過選課來發現興趣所在,繼而確定專業。
主動參與各類活動,第一排右四為Sally
而西北大學正好有這樣的選課自由,完美契合Sally的想法。
西北大學在U.S.News 2021年排名第九,對於如何申請這樣的名校,Sally說:「努力,最大的感受是努力就有回報,還有就是相信自己能做到。」
03
主文書:「我是什麼樣的人」
Sally的成績硬核,但能讓她在所有申請者中stand out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文書。
文書的真實性往往最能打動招生官。
Sally也更樂於突出「我是什麼樣的人」,而這一點和美國大學的招生原則也不謀而合,大學更在乎「你是誰」,「你有什麼想法」。
Sally的主文書前前後後共撰寫了三個版本,而最終用於申請西北大學的版本,是經過和藤門老師「頭腦風暴」的共同結果。
參加常春藤+精英營活動,左四為Sally
文書主題為如何學會面對人生中一次次挑戰,以及如何戰勝這些挑戰。比如,學會面對女孩初潮的「尷尬」、應對父母離異,合理安排繁忙的社團活動等。
就是在不斷地摸索和自我教育中,Sally逐漸變得獨立成熟。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找到了興趣所在——做一個創業者。
文書清晰地表達出Sally的人生軌跡,也讓招生官看到她面對挑戰時候,是如何應對的;有理由讓招生官相信,在將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中,她同樣會無畏前進。
04
斜槓女孩,
不參加商賽的社長搭建不出線上平臺
別看Sally在學習上十分用心,在課外活動和實踐上還是個斜槓女孩。
(斜槓,英文Slash,形容有多重身份和職業的多元生活人群)
就像她自己說的,只有多嘗試才知道自己的興趣點。當然,保持自律才是將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礎。
參加小學支教活動,後 左三 為Sally
在校期間,Sally的實踐活動很豐富。
學校活動
鯊魚保育社(Shark Marina)社長;
學校自動澆灌系統:幫助學校建立智能花園系統;
校排球社活躍組員。
實習
商賽
課外活動
自創項目
Diamond Challenge挑戰賽
在藤門老師的指導下,Sally在疫情期間參加了鑽石挑戰賽。參賽的proposal是搭建一個國際課本二手售賣平臺。
對於提案靈感,Sally說是根據親身體驗而來。自己考完AP課程後,如果將課本扔掉實在浪費。如果有二手國際課本售賣平臺,這樣不但不浪費,還能實現課本利用率最大化。
在她提出這樣的idea之後,大家一致通過,後合作完成市場營銷策略等。最終得到全國第一的好成績。
鯊魚保育社
Sally成為鯊魚保育社社長後,除了宣傳保護鯊魚的理念外,還借鑑了國外的新盈理念:通過讓大眾領養鯊魚而募集資金,並把資金給國外專門做此類研究的團體中,通過這種間接方式來保護鯊魚。
鯊魚保育社舉辦活動,左一為Sally
雖然作為高中生能做的甚少,但Sally帶領社團在最大能力範圍內為保護鯊魚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線上售賣平臺
疫情期間不能參與更多實踐活動,Sally卻在機緣巧合下自創社區食品售賣平臺。
Sally媽媽朋友是專門為日式餐廳供貨的供應商,但疫情襲來導致餐廳生意不佳,進而導致供應商囤貨嚴重。為了幫助媽媽的朋友,Sally想到可以將這些數量多、重量大的日式食品銷售給自己小區的家庭。
疫情期間大家出門購物不便,且全家人消耗食材較大,這批人群就成為了Sally的線上顧客群體。
後期,她還專門將不同食材配搭在一起,做成食材組合箱的形式售賣。不但,滿足了本小區的多元化需求,也幫助了媽媽的朋友。
無論是學術,還是課外活動,我們看到一個樂於嘗試、勇於探索、保持自律,並隨時調整心態的Sally。
而這些特質,正是美國大學所看重的,希望她在西北大學開啟另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熱點-
| | | | | | | | | | | |
-資料&備考-
| | |
-科研&實習-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