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家人撒謊肇事逃逸、信息造假被執行人花招使盡執行法官千裡尋人面對陳年舊案、各種突發情況執行法官窮盡一切執行措施克服萬難,鍥而不捨就是要找到被執行人跟著鏡頭,一起走進本期執行現場↓
01
狡兔三窟?肇事者玩失蹤竟被執行法官堵在馬桶上
女子口口聲聲說「劉某不在家」,但是屋內雙人床上凌亂的被子、地上男士的鞋子,都表明她在說謊。那麼這位「劉某」究竟是何許人?躲在哪裡?執行法官為何輾轉多處要找到他?
2013年,一場交通意外令申請執行人傅先生年僅兩歲的兒子脾臟出血,脊髓損傷,交警部門認定,肇事者劉某負事故次要責任。2014年,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劉某需要承擔的賠償責任作出了判決。由於孩子本身就患有血友病,這次事故讓他的病情迅速惡化,每月治病就需要花1萬餘元。而明知這一情況的劉某,卻選擇一走了之,一躲就是五年!傅先生隨即申請了強制執行。然而劉某不僅玩失蹤,還和曾經的生活徹底做了切割,連他的親朋好友也不知道他在哪裡,案件執行遇到了瓶頸。五年裡,雖然負責辦案的執行法官換了幾任,但是申請執行人傅先生和執行法官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劉某的下落,終於,這一次有知情人提供了線索。2020年5月15日,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線索,執行法官兵分四路,在兩個行動點碰壁之後來到第三個行動點——位於某小區的出租屋。出人意料的是,執行法官竟然在屋內衛生間的馬桶上堵到了劉某。
在法院的通知下,申請執行人傅先生也來到執行局,在了解了劉某目前的經濟情況後,傅先生表示只要劉某願意履行義務,自己可以接受分期還款的模式。最終,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達成了分期履行的執行和解協議。先期支付2.5萬元執行款,隨後每月支付3千元,直至付清所有款項和利息。而對於之前劉某抗拒執行的行為,執行法官也作出了相應的懲戒。
02
20年前是好友,20年後卻成了仇人
1997年,申請執行人王先生將3.7萬元借給了自己的好友張某,在當時,這可絕不是一筆小數字。
王先生萬萬沒想到,這3.7萬元讓他從此踏上了漫長的「討債之路」,還錢的日子到了,曾經的好友張某卻跑了。
隨後,王先生向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張某還錢,法院一審支持了原告王先生的訴訟請求。之後,王先生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被執行人張某卻「人間蒸發」了。
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極為有限,執行法官想要找到「躲債」的張某困難重重。此後的十多年,張某一直沒有出現過。直到2015年,執行法官才得知,原來在這期間,張某因為詐騙被判處了有期徒刑12年……
消失了這麼多年,原來是去坐牢了!
2019年,這起執行案由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葛少鋒接手,案件再次啟動了執行程序。
那麼,一個剛出獄,又沒有工作,且名下還沒有任何財產的人,能還錢嗎?經過一系列的調查走訪,執行法官發現,張某雖然患上了骨髓增生症候群,但就其嚴重程度而言,並不像白血病那麼嚴重。想要他一次性將全部欠款還清,確實有一定難度,鑑於他的身體狀況,法官無法對他採取司法拘留的強制手段,但是根據他的生活情況和收入狀況,他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履行能力。最終,在法院的努力之下,張某和王先生達成了執行和解:每個月支付人民幣5百元給申請執行人,直至欠款還清。
03
肇事者16年不還錢,法官扮成快遞員約他見面
在2003年的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款的執行案件中,肇事者劉某在車禍發生後就逃得無影無蹤。雖然張先生打官司索賠成功,劉某應當賠償張先生10餘萬元,但這紙判決書在之後十幾年都無法得到執行。
因為劉某偽造了證件,導致當時逃逸後法院無法執行到他的財產信息。而法官對被執行人掌握的唯一一條信息,就是16年前劉某在派出所暫住證裡面的照片。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16年,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前往劉某的老家,調查了他的原始戶籍資料,發現他的名字和地址是真的,但最關鍵的身份證號是假的,而且就改了幾個數字。
所幸的是有電子支付,劉某的銀行卡綁定了微信,通過銀行流水可以直接查到他的微信消費記錄。
2019年12月,申請執行人張先生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崇福鎮上發現了劉某的行蹤,立即報告給了執行法官,執行法官一刻不敢耽擱,立即前往崇福鎮。
一開始,執行法官設計了「引蛇出洞」的計劃,佯裝快遞員給劉某打電話,讓他出來取件。
在工廠經理的配合下,劉某終於露面了。有錢消費卻不履行判決,最終法官對劉某實施拘留15日的處罰決定。
在被拘留的第7天,劉某的妻子前往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繳納了全部執行款項,案件終於執結完畢。
執行手記
徐東澤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助理「我從上海到阜陽,從阜陽到金山,從金山到嘉興始終沒有放棄追逐他留下的每一個痕跡。」這個他,就是逃了16年的被執行人。我從事執行工作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但扮演的「角色」卻不少,求職者、快遞員、購貨商……不是為了搞「噱頭」,而是案件需要。只要有一絲線索,我總會想方設法轉換「角色」,目的只有一個:讓被執行人現身。
這起案件起源於16年前,2003年12月9日,劉某駕駛大貨車在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與張某駕駛的小型汽車相撞,張某當場受傷昏迷,劉某棄車逃逸。後經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判決,劉某需賠償張某人身損害賠償金及車輛損失等16萬餘元,但劉某始終怠於履行判決義務。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後,劉某玩起「人間蒸發」,使得案件一度陷入僵局。這個案件的執行難點在於:時間跨度很長,且被執行人從未出現過,就連申請人都沒見過劉某本人。劉某肇事逃逸後,留給執行法官的只有一張暫住證信息,暫住證上的照片和身份證號碼成了案件的唯一的線索,找人的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去劉某老家調查過程中,通過當地村委會,我找到了劉某的真實戶口信息。再通過「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查詢,發現劉某名下有一張浙江嘉興的銀行卡,而且還綁定了他的微信。那段日子,我跟隨劉某的「微信消費記錄」,開始了「掛圖作戰」。每一個劉某曾消費過的點,我都會標註出來,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尋人軌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我總結出了劉某的生活規律,吃飯、就醫、寄快遞都在桐鄉的一個印染廠附近。直覺告訴我,劉某應該與這家工廠有密切的聯繫,我和同事趙經緯再一次踏上去嘉興的找人之路。原來,劉某多年隱姓埋名,竟然躲在這家印染廠上班,這一次,我沒有與他擦身而過。劉某對他交通肇事逃逸又躲避法院執行的事實供認不諱,在家人的幫助下,劉某一次性支付張某16萬元本金及利息共37萬元。至此,跨越16年的案件終於圓滿執結。
文章來源:公眾號@浦江天平
來源 | CCTV今日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