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莞的橋頭鎮,可能許多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便是那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其實,橋頭鎮還有一座頗具文化底蘊的古村,與油菜花相距不遠,很值得去探訪一番。
當時我觀賞完油菜花,在地圖上發現了這座古村,於是欣然前往。這座古村落始建於南宋時期,迄今已有將近800年歷史。它就是逕聯古村,古稱「逕背村」,由於這裡曾出過3名進士,因此也是遠近聞名的「進士村」。
我經過村口的天主教堂,踏上幾級石臺階,走進三開間的門樓,沿著石板路往裡走,便來到了村子內部。這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古村落,村裡幾乎沒有現代的建築物,整個空間似乎還保持著數百年前的模樣。然而這裡的房屋大多都已被廢棄,有的陰暗狼藉,有的只剩下殘垣斷壁。若靠近房屋仔細觀察,還能欣賞屋簷下方的壁畫或浮雕,雖然已有些破損,但仍能感受到從前工藝的美感。
羅氏宗祠是村裡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了,它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於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過。祠堂正門前有一塊寬闊的空地,左右對稱地立著兩個方正的石臺,每個石臺上各有兩塊頂部雕著獅子的石碑,其中一塊石碑上還刻有「光緒九年癸未進士」的字眼。石臺的正前方,立著兩根高聳的鐵柱,柱體早已生鏽。我猜想這可能是旗杆,不知從前是否有旗幟在上方隨風飄揚?
祠堂內有一副對聯,上聯為:自祖宗而子孫/自子孫而玄裔/千支發達/代代無窮,下聯為:由珠璣至蓢底/由蓢底至鳳山/一派分明/源源不竭。我很喜歡去閱讀古建築的對聯,因為從這一字一句中,可以感受到古人所傳達的思想和精神。正如祠堂正門兩側掛著的匾額:「祖孫五進士,叔侄兩藩侯」,這個家族有著輝煌的歷史,他們希望將家風傳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祠堂前方的那一口似弓箭狀的水塘。它看起來很平靜,很深邃,就像一個背後藏著許多故事的人,任由時光流逝,卻始終一聲不吭。水塘倒映周圍的房屋和樹木,仿佛水底也存在著一個虛幻的世界。水塘並沒有圍起護欄,邊上是石板砌成的小路,一位母親正牽著她的女兒緩緩走過。母親低著頭,似乎正與女兒說著些什麼,這畫面竟有一種時空穿梭的感覺。無論時空怎麼改變,母親的愛都是相似的,從前這塘邊小路應該也發生過這樣的畫面吧。
村裡還有不少有故事的古建築,但由於我時間有限,並沒有一一遊覽。我只是隨意捕捉了一些畫面,但我記住了身在其中的感覺。此刻我回想當時,仿佛還能感覺到那暖暖的陽光,以及輕輕吹拂過耳邊的微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