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窗外豔陽高照,雪已經是昨天。
寒潮來襲,武漢,迎來了今冬的第二場雪。南方的雪,是輕薄的,也因為其輕,呼嘯的北風完全使不上勁,只能任其飄搖。於是這小小的雪片,就在天地間張掛起一張經緯不一、流動的玉簾。雪是可以賞的,因其視覺之美,不像雨,只與殘荷聽。雪溫柔的涼意,即便在寒冬,也是有誘惑力的。
從辦公室去食堂,步行大約五分鐘。來去故意不打傘,任雪胡亂地貼上臉頰,化作一點點晶瑩。迎面走來的三個女生,本來打著傘,也忍不住把傘靠向一側,「哇」,她們的笑容與撲面而來的雪一樣柔美。
「未若柳絮因風起」,描述南方的雪,再貼切不過了,才女謝道韞也因此名垂青史。翻開《大辭海(中國文學卷)》,謝道韞有一個詞條,如下:——東晉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侄女,王凝之妻。聰慧有才辯。嘗在家遇雪,謝安曰:「何所似也?」安侄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世稱「詠絮才」。作品留存很少。原有集,已失傳。 「作品留存很少。原有集,已失傳」,天可憐見,如果不是這句詩,「詠絮才」都沒了出處,怎麼形容我的林妹妹呢?以柳絮喻雪,不僅形似,柳絮風中起舞的意態,更寫出了雪花清靈俊逸之美,實在是絕佳的比喻,「安大悅」是必然的。「意態由來畫不成」,卻是可以賞玩和體會的,前者如因風柳絮、珠入玉盤,後者如一江春水、姣花照水弱柳扶風。而且柳絮是暮春最鮮明的物候之一,「猶自風前飄柳絮,隨春且看歸何處」,賞雪賞出了春天的氣息,透過漫天飛舞的雪花,看到了一城風絮,多麼奇妙浪漫的時空旅行。謝道韞的柳絮詩,《世說新語·言語篇》和《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中均有記載。然則,縱然才華出眾、膽識過人如謝道韞,在正史裡也只能是「王凝之妻謝氏」。謝安賞識侄女的才華,對她的婚配也極其上心,首選當然是與門閥謝家門當戶對的琅琊王氏。謝安曾想把謝道韞和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配成一對,因為王徽之的才華是兄弟七人中最高的,就是那位雪晝訪友得其門而不入「高興而來,興盡而歸」的奇人。就因為王徽之生性傲慢,放蕩不羈,不拘小節,深受儒學影響的謝安不能容忍,又因為王凝之為人比弟弟王徽之相對穩定、踏實,謝道韞最終許配給了王凝之。但這王凝之,如果人品和才學還算不錯,武略就實在不敢恭維了。王凝之任會稽太守時,孫恩、盧循叛亂,戰火綿延到會稽,此時王凝之不組織兵力抵抗,深陷五鬥米教的他居然相信祈禱神靈能保佑百姓不遭塗炭,天天請求上天派天兵天將抵抗叛軍。結果可想而知,城破之時,就是王凝之及其子女殞命之日。而此時的謝道韞真正顯示出她的膽識和氣魄,竟然毫不畏懼,手持利刃帶領家中女眷奮勇殺敵,最終,因寡不敵眾被俘。孫恩一度要殺她的三歲外孫孫濤,謝道韞厲聲而辯:「事在王門,何關他族?此小兒是外孫劉濤,如必欲加誅,寧先殺我!」孫恩感佩謝道韞才華出眾、品德高尚,又見她如此大義凌然,不但沒殺其外孫,還放走了兩人。謝道韞最終寡居而亡。無論才氣膽略,謝道韞都在其夫王凝之之上,謝道韞本人也對其丈夫不滿意,但在那個時代,女性始終是依附男性的,強如謝道韞也逃不出這鐵律,奈何?每次賞雪,都會想起這位柳絮才女。感嘆不平之餘,自覺身在這個時代,還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