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貴的,我們引導兒童初期自然趨向的途徑能固定兒童的基本習慣,能確定後來能力的趨向。
——杜威
戶外活動時間,我發現愷愷蹲在地上,很認真的看著什麼,過了一會兒,他喊來了好朋友——釐米,一起繼續看著什麼。慢慢地,更多的孩子圍在了一起,嘰嘰喳喳在討論。我走過去一看,原來,井蓋有個洞,就這樣,一場關於洞的奇思妙想開始了——
小朋友們發現井蓋上的洞洞後,對身邊的洞洞產生了無限的好奇,於是我們組織孩子們開啟了洞洞大搜索活動,鼓勵孩子們自己尋找、發現身邊的洞洞。下面一起來進入孩子們探索洞洞的奇妙旅程吧—
課程來源於生活,興趣是幼兒學習的源泉和動力。「洞洞」對於孩子們來說既熟悉又神秘,「洞洞」在哪裡呢?洞洞裡會有什麼呢?孩子們帶著興趣開始尋找幼兒園中的洞洞。
走著走著,孩子們湊在苗圃裡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咦?看我們發現了什麼?
這個我知道!我看到奶奶種地是這樣挖一個洞的,奶奶說是放種子的。
我聽媽媽說菜很甜就會有蟲子吃,它們咬的就是一個一個的洞。
面對孩子提出的疑問,我們立刻請保安老師來為孩子們講解,通過講解和演示,孩子們知道了會噴水的洞叫水管,是用來為植物澆水的。有著方形洞洞的地方,其實叫「下水道」,如果路上有很多水的話,可以通過這裡流走。孩子們在苗圃裡意猶未盡,幼兒園其他地方也藏著洞嗎?
瞧!攀爬架中間有洞洞,我們可以抓著爬到另一邊,這塊木板上也有個小洞,摸起來刺刺的。
我們來看看蹦床上有洞嗎?咦?洞洞底下還有好多奇妙的東西呢!
孩子們在平時玩的玩具上都找到了洞洞。在回班級之後還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發現。
滑滑梯邊上也有洞洞,我看到裡面有螺絲,是固定滑梯的。
點心時間,小寶忽然張開嘴巴,原來他發現嘴巴開也能變成洞,身體上還有其他洞洞嗎?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身體裡的洞。
眼睛洞洞真厲害,可以看繪本、找東西、讓我們走路不會摔跤。
孩子們正在找身體上的洞洞,只聽見莫莫大叫一聲,原來他發現自己的牙齒有個洞,裡面還是黑黑的。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特別的洞——蛀牙吧!
原來吃了太多的糖,沒有好好刷牙,就會長蛀牙,了解完牙洞的產生,孩子們意識到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牙齒,那如何保護好我們的牙齒呢?看看他們怎麼說的吧!
在找了那麼多洞之後,孩子們越來越感興趣,慢慢留意起家裡、路上的洞洞來,在孩子們的引領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加入了找洞大軍。
做飯的鍋上、衣服上、井蓋上、山洞裡都有不一樣的洞。
媽媽說山洞的洞洞可以穿過汽車、火車、還有摩託車呢!
爸爸帶我去買麥餅,我看見做麥餅的地方是個洞,麥餅在裡面烤的香香的~
洗臉池上、故事機上、水錶上、地上都藏著洞洞,它們有的可以記錄水量,有的可以播放故事、還有的可以排水,洞洞可真奇妙。
探索了那麼多洞洞,我們分三個問題:我在哪裡找到了洞洞,我最喜歡的洞洞和洞洞裡住著.進行了洞洞的調查,孩子們在填寫調查中,對洞的探索之旅更加的喜愛。
剪一剪、粘一粘,洞洞出現啦!用彩色筆畫一畫,會出現什麼呢?
本次「洞洞之旅」源於孩子們生活中一次偶然發現。我們抓住契機,從環境出發,以孩子的興趣為導向,以課程遊戲化為理念,以綱要為指南,一步步深入挖掘適合本班幼兒的一系列活動,構建起探究式的班本課程「有趣的洞洞之旅」。課程雖「微」,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番廣闊的世界……
圖片 | 小七班全體小朋友
文字 | 楊芬芬 潘靖雯
排版 | 潘靖雯 楊芬芬
審核 | 楊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