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出國留學,相信大家第一步就是想先看一下各大院校的排名,但是排名又有哪些榜單可以參考呢?
拿美國大學來說,最常見的榜單有:U.S.News美國大學排名、USnews 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看多了可能就會發現不同榜單的排名參考因素不同,這就導致了同一所大學在不同榜單上的排名可能會相差很多, 那麼究竟該怎樣參考呢?
評估維度與權重:
全球學術聲譽——40%
僱主聲譽——10%
師生比——20%
師均論文發表數——20%
國際教職工比例——5%
國際學位生比例——5%
從以上排名參考因素中我們可以發現,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和QS世界大學排名都注重同行評價。U.S.News,QS,泰晤士三者都非常注重論文引用。泰晤士排名與眾不同的是更加注重學習環境。
今天小編就單獨來說說受到大多數學生推崇的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究竟有何參考價值。
作為一份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榜單,U.S.News從1983年就開始做大學排名,所以對全球學生而言,都有著指標性的意義。
當你看到UsNews報告的時候,應該怎麼看待其中的數據?如果只看當年的排名,對於評價學校質量來說,好像根本就不是一個最重要的因子。
1. 如果看學校排名,也要看五十年的(50-Year RANKING)
影響學校排名的計算方式大家都知道。當年學校排名反應的是一種即時趨勢,或者說,可以反映出學校的發展趨勢。某學校某幾年學校排名很高,但其實一直平庸的例子並不少見。所以道理很直觀,如果用學校排名衡量學校的質量,當然要看一個長時間段,這是學校質量穩定性的表現。
其實好的學校,哪年的學校排名都比較高。一般50年學校排名和當10年學校排名呈正相關,且50年學校排名較高。但如果某學校當10年學校排名明顯高於50年學校排名,對不起,您虛高了。很不幸,國內很多留學單位的評價機制目前還是只看當年學校排名,這是需要改進的。
2. 學校的排名,不等於你的能力排名
學校排名是學校實力的總的體現,並不是每學生的能力體現,這個很多PHD之前也說過。所以會發現,有時候某學校虛高的學校排名是某幾個GSF帶來的,比如校外捐助。確實,GSF學子的捐資助學額度比較高,但短期內學校排名上升,並不代表該學校所有人的都能受益。也就是說,即使學校的排名高,可能你一輩子都是DS。
其實評價每個人的水準,以及學校的質量,唯一的檢驗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時間,看長時間情況的排名到底如何。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真對。
3. 國內發布的學校排名解讀有一定的問題,應該直接從美國UsNews報告中看學校排名
國內發布的學校排名解讀,人認為相當於在美國的報告基礎上又引入了一些評價標準。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參數越多可能準確性倒越差。並且制定解讀標準的人,並不了解每個學科領域。所以大家看學校排名,還是更多的要UsNews的學科分類中按照15%,30%等等來判斷。
4. 不同學科相比較時,當然不能看排名的絕對值
大家都知道不同學科排名差別很大,如果直接比較不同學科學院的排名,當然很荒謬。前面提到的UsNews TOP10,會比較客觀。有的單位會將不同專業的學院按照領域平均排名來比較,也就是說你的排名位於平均排名的上多少或者下多少,我覺得這平均排名,也不如TOP 10來的客觀。
5. USNews中的其他數據,也值得參考
前面提到,衡量學校質量,50年排名和top rank都比看當年排名更客觀。其實還有一些數據,也值得參考。
同行聲譽,這代表一個學校長時間的影響力,正因為一直都是好學校,所以大家才持續關注,所以才會願意給出點評。畢業生出路,名字很直觀,畢業生的出路,你會發現,質量一直都好的學校,該值也高。
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當你踏入社會的時候,別人會怎麼看待你?沒錯,你身上的標籤只有你的學校,在別人不知道你姓甚名誰,你的能力怎麼樣的時候,學校就成為了你唯一的名片。
在這種情況下,名校的「光環效應」就出來了。換句話說,名校意味著排名高的學校,說明他們會用最好的教育資源去培養最優秀的學生。在學校裡,你收穫的不僅在於知識層面,還有思維邏輯方面的能力,而這種思維、見識方面的提升,才是真正讓人受用終身的,也是進入社會的敲門磚。
總體來說,美國大學的排名對於留學生來說,只具有參考價值,美國的高等教育從來不是一份簡單的冰冷的排名和數字能概括的。就讀一所排名高的院校並不能拿到錦繡前程的保險,不努力不奮鬥照樣被社會淘汰,而畢業於「後面」的院校也能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網絡,僅用於信息分享,轉載請註明...
更多信息及更新,請持續關注
集中贏留學信息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