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通訊傳播委員會」近日盤查島內5大有線電視業者,確認他們已與大陸的愛奇藝、騰訊等大陸公司終止合作。下令禁絕之後還要反覆檢查,只為確保大陸影音平臺「已下架」,自詡「軟實力」和「言論自由」的民進黨當局,為什麼對大陸影視節目怕成這個樣子?
今年早些時候,某民進黨「立委」稱愛奇藝在臺灣有超過600萬人次下載,要警惕大陸「統戰」。夠上綱上線了吧?「立法院長」蘇貞昌的調門比他還要高八度,直呼須防止大陸節目「入島、入戶、入腦」,「一定不能讓大陸達到吞併臺灣的目的」!
這是什麼神邏輯?臺灣民眾看幾集大陸劇,就會導致臺灣被「吞併」?蘇貞昌們究竟是被「芒果乾(民進黨所謂的「亡國感」)」燒壞了腦子,還是戲精上身滿口胡柴?顯然,後者可能性較大,因為蘇貞昌本人似乎不怕「被洗腦」,也是看大陸劇的,還曾把他的選舉對手比作《延禧攻略》裡的角色爾晴,說乍看爾晴漂亮可愛,看到70集卻發現「心機怎麼那麼重,壞點子怎麼那麼多?」
為了一己政治目的,就把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娛節目抹黑成洪水猛獸、屠城木馬,還動用公權力強行「屏蔽」,某些人的心機和壞點子,確實是多了點。
民進黨對大陸影視節目堪稱「愛恨交織」,私底下可能看得欲罷不能,比如蔡英文就曾自曝追過《延禧攻略》、《如懿傳》、《甄嬛傳》,但一聯繫到政治,恨與怕就湧上心頭。怕什麼?怕的是臺灣民眾和他們一樣愛看大陸劇,由此對大陸多了了解,多了喜愛,進而看破民進黨長期貶低、中傷大陸的謊言,那可就「代志大條」了。
近年來,大陸影視、綜藝節目在島內人氣迅速攀升。上世紀90年代起,《水滸傳》、《末代皇帝》、《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都在臺灣創下不錯的收視率,《雍正王朝》、《大宅門》和《康熙王朝》等更是讓臺灣觀眾大呼過癮。2012年,《甄嬛傳》在臺灣創下現象級收視,大陸劇由此在島內爆紅。而一眾大陸綜藝節目如《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了》等,也都曾在臺灣大受好評。
數據顯示,愛奇藝臺灣站2019年全站流量衝破17億。谷歌公布的「2019戲劇搜尋排行榜」前5名中就有3部作品在愛奇藝臺灣站獨家播出,包括《小女花不棄》《皓鑭傳》及《德魯納酒店》,其中《皓鑭傳》1月上架後,短短28小時內就衝破百萬流量。
有島內網友看了大陸近年出品的《大魚海棠》《白蛇:緣起》《哪吒》等動漫電影之後發帖說:「有很多故事都是從小聽到大的,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會出現在生活周遭的,總覺得很親切。」「大陸的劇情題材十分多元,越來越精緻,看片像在看唯美畫布,十分養眼,世界最高水準的片越來越多。」「國漫早已不是昔日吳下阿蒙,而臺灣還在為迪斯尼代工,不知道有沒有出頭的一天。」……
看到大陸節目如此受歡迎,看到島內民眾的如潮好評,看到兩岸的文化聯結被悄然勾起,看到兩岸影視製作水平的「彼進我退」,民進黨怎能不泛酸、不心驚、不芒刺在背、不惱羞成怒?所以民進黨當局不但必須下架愛奇藝,也堅決不開放大陸電影,至今每年只核准10部大陸電影在島內上映。
民進黨自詡「民主進步」,「言論自由」常掛嘴邊,最愛自誇「臺灣軟實力」,結果碰到大陸影視劇就心慌氣短,自信全無。他們危言聳聽說什麼臺灣民眾會「被洗腦」「被統戰」,乃至臺灣會被「吞併」,心裡想的其實是「這麼好的節目,怎麼能讓民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