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在本年一月所作出的調查顯示,護士在香港十大職業中排名晉身第四位,僅次於大學教授、醫生和工程師。這顯示出護士的專業形象獲得市民大眾的欣賞,更反映出其專業地位已被肯定。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個32歲的新手護士Sarah,29歲重返大學讀EN轉行做登記護士的真實故事。
大學畢業數年,換了數次工作,卻仍然未能找到一份可以令生活穩定下來的工作。不可否認面臨這種狀況的80後和90後其實大有人在,當時29歲的Sarah也是其中一員!為了追求追求高薪穩定的工作,在香港除了報考公務員之外,進修成為專業人士也是不錯的選擇。幾番權衡之後,Sarah選擇轉行做護士。
今年32歲入行當護士約一年的Sarah表示:她決心轉行當護士,是因為這一行收入穩定,需求大。
「記得當年畢業後當記者,工資只有不到一萬港幣,學到的東西很多,也開闊了我的眼界,但是工作三年後我發現儲蓄的金額實在太少了,便轉行做PR。那間公司的規模不大但生意很好,每單Job完成後都有提成,但收入雖然多了,還是覺得不穩定,很怕有天經濟不好會失業!當時我向朋友打聽各行業的資訊,發現護士這一行雖然辛苦,但是需求大,經驗愈豐富愈有價值,不怕被取代。於是便報讀某大學的EN課程,最終成為了登記護士,登記護士的起薪點約二萬港幣,而且在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工作滿三年便會有約滿酬金,頂薪點有四萬多(註冊護士起薪更高),可以令生活穩定下來!而且護士的工作相對有意義,可以幫到有需要的病人。」
放棄從前所學過的一切,離開舒適圈重返校園,和一班比自己年輕近十年的同學一起上課,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氣?Sarah表示一開始也很擔心和同學有代溝,開學後才發現其實她不是最老。
「我們大學的EN課程和RN(註冊護士)課程的性質不一樣,我們很多同學都是曾修讀其他課程或有工作經驗的人,例如有保健員、酒店前臺、診所助護、老師等等,三十歲的學護,其實不罕有。關於至於年紀大會很難跟上進度這一點,Sarah指完全不會。「其實年紀大不一定會記性差,只要持續的學習就一定能跟上進度,有心讀,永遠不怕遲!」」
Sarah表示畢業後成為一個護士,最難過的就是剛開始的半年。
「畢竟兩年的學護生涯很多時候都是紙上談兵,即使學校有安排我們到醫院實習,到畢業後還是覺得自己的臨床經驗非常不足。愈想做得好、早一點獨立成為一個好護士,便愈大壓力。因為涉及人的生命,所以我們的工作不能出錯。剛開始的半年要在又忙又亂的病房中,用最快的速度熟悉一切,的確很難熬。我很慶幸有一班很好的同學,大家畢業後在不同的醫院工作,面對相同的壓力,有事發生了便在微信群裡吐吐苦水。吐槽之後,在恢復正能量!」
Sarah表示。她有朋友因為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成就感,也決定轉行,問她報讀護理學課程前,到底需要考慮些什麼。她說:「首先你要不怕血、不怕髒。即使是你面前有一大張傷口圖、不同類型的糞便圖,你都能面不改色的繼續吃飯,應該就沒有問題了。另外,情緒管理也很重要,要有一定的抗壓力!」
這樣的建議可以說很真實了,但對於身經百戰的護士來說,這都不是事兒了吧!
HKRN全稱HongKong Registered Nursing,香港執業護士執照考試,由香港護士管理局(HongKong Nursing Council)負責發展和管理。內地護理學學生或護士如果想前往香港當護士,可通過HKRN考試並註冊香港護士執業證書。
需年滿21周歲,並具備良好的品格;完成3年的專業課程,持有護士執照證書和資格證書。通過筆試及實操考試即可成為香港註冊護士。
需年滿20周歲,並具備良好的品格;完成2年的專業課程,持有護士執照證書和資格證書。通過筆試及實操考試即可成為香港登記護士。
據港媒報導,香港人口老齡化,醫療體制面對重大壓力,香港特區政府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日前公布數據,預計至2030年香港會出現「醫護荒」,多個醫護崗位如醫生、牙醫、牙醫衛生員、普通科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醫務化驗師、驗光師等都會出現人手短缺問題。
其中,醫生人手最壞情況將缺1575人,而普通科護士於最壞情況則缺2727人。委員會報告提出重要建議:加強醫療專業人員的培訓及吸納海外人才,緩解一線醫護人員「壓力爆煲」的情況。
有意向赴港就業的「新紮護士」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素材來源網絡,侵刪
RN/ISPN/HKRN/AURN/SGRN/JP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