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承興國際事件一周年,三方模式之困盡顯,何去何從?

2020-12-25 資管裕道人

時光飛逝,曾經轟轟烈烈的承興國際事件,轉眼已過去一年的時間。

2019年7月8日,諾亞財富公告宣稱旗下歌菲資產踩雷承興國際,涉及金額高達34億元。諾亞旗下的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了供應鏈融資,而承興國際的實控人羅靜則因涉嫌欺詐活動被警方刑事拘留。

此消息一出,宛如一顆深水核彈一般引發市場的劇烈反應;除了承興國際以外,諾亞財富的股價也隨之出現了大幅下調。

此消息一出,各個當事方紛紛開啟宣告和甩鍋模式。

雖然當事方各執一詞,還沒有最終的一個定論。但是34億元的畢竟不是一個小的數目,此次承興事件的暴雷,將諾亞財富這家國內規模最大的三方財富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各種質疑聲不絕於耳,質疑其基礎資產的篩選,風控能力的強弱以及投資能力的專業性與否。同時引發對於供應鏈金融的反思和三方財富機構的定位。

無獨有偶,銀保監會在此次事件後不久下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該文件不僅確立了銀保機構開展供應鏈業務的四大原則,還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直指目前供應鏈金融存在的一些問題。

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承興國際時間的影響有多大。

一年時間,恍若隔世;如今承興國際實控人依然被刑拘。而諾亞財富針對事件的處理和投資者兌付,還沒有一個公開的說法。回顧整個事件,不得不引發諸多思考。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財富管理機構?供應鏈金融如何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如何避免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一.承興國際供應鏈回顧

關於諾亞旗下的創世核心私募基金,該基金的銷售方是諾亞財富,管理人為歌菲資產。融資方是承興國際,通過對基金進行底層穿透之後發現,該產品的底層資產是基於承興國際控股相關方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京東)之間應收帳款的供應鏈融資。

事情爆發之後,京東完美躺槍

京東率先澄清此事,稱合同文件存在偽造,對這種行為表示震驚,並已配合受害方進行了報案。與此同時,京東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說明:

1.承興控股是京東的普通供應商,存在一定業務,但涉嫌偽造合同;2.上海歌斐資產在被詐騙過程中,自始至終沒有通過任何方式和京東進行合同真實性的驗證,暴露自己在合規和風險上存在的缺陷;3.希望諾亞正視自身的管理問題,在提高自身專業上下功夫,而要通過混淆視聽來一味推卸責任。

如今涉事雙方各執一詞,但此次案件對京東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諾亞財富而言,可謂是一次極大的危機事件。

二.揭開供應鏈金融真相

其實承興國際事件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爆點和看點,但由於疊加實控人被刑拘,蹭了供應鏈金融的熱度加上涉事方京東和諾亞財富,因此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承興國際事件和供應鏈金融沒有任何關係。所謂的供應鏈融資,也不過只是一張「披著羊皮的狼」而已。

供應鏈金融的核心

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方式。它是藉助產業鏈上下遊關係,把相關企業看做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核心企業作為參與主體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提供融資方案,提供資金一方包括商業銀行以及保險、信託,私募等非銀金融機構。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在整個融資中居於主導地位。

具體到承興國際案當中,可以看到此次承興發起的融資事宜,是以應收帳款為融資方式的供應鏈金融。以承興國際控股及相關方與京東的財務關係作為交易的基礎,承興國際為融資方,京東為底層債權還款人,資金來源是私募基金。

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完整的供應鏈融資鏈條,實際上這僅僅只是形式上的。在整個產業鏈中,核心方是京東而不是承興國際。它是屬於京東的上遊供應商,在正常情況下,供應鏈金融的操作模式應該由核心企業的京東發起,為上下遊企業的融資提供背書。

承興國際的邏輯缺陷

而此次承興國際卻是反的,邏輯上就存在明顯錯誤。

為什麼?從融資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的支撐在於核心企業,而供應鏈金融也是圍繞核心企業的信用進行展開,為上下遊企業提供信貸服務,在整個供應鏈中起主導和核心。

最簡單不過的道理,鑑於核心企業在生產和供應鏈中的地位。因此一般的融資都是由核心企業發行,因為成本最低,市場認可度最高,而且能夠得到市場的青睞,還能獲得最佳條件,擁有定價權。

縱觀承興國際,頂多算供應鏈中的一個配角。此次融資方是承興國際,並沒有首先考慮選擇京東提供融資,而且繞道尋求私募基金。不僅成本較高,而且流程複雜,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常識。對於債務類的融資,能選擇低成本的一定不會選擇高成本。

換言之,京東沒有作為供應鏈金融的發起方,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所在。因為京東更能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如果是京東作為供應鏈金融的發起方,相當於給相關金融機構做了確權。而京東的信用無疑是最佳的,因此能夠獲得一個成本最低的方案。

而承興國際發起融資,成本之高本身就預示著風險所在。之所以京東不提供確權,是因為京東沒這個必要,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上遊企業在京東面前是多麼弱勢的存在。

僅從融資成本和主體來看,承興國際融資就非常不符合邏輯和常識。而且從京東事後的說明來看,京東並不對此案並不知情,而且事後也報警,此次事件對於京東沒有什麼影響。但是這有悖於傳統融資方式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出反常必有妖。

通過梳理概念我們發現,承興國際並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因為它不滿足供應鏈金融的閉環提條件。最多算得上是應收帳款融資,而這實際上相當於就是信用融資,依賴的是核心主體信用。承興國際的高成本,決定了其信用等級的高低和風險的高低。

三.三方財富機構之困

承興國際事件中,作為基金管理人的諾亞財富及其旗下的歌斐資產受到市場的廣泛爭議。結合諾亞近年以來的踩雷事件,更是人們不禁唏噓,連國內三方財富的龍頭都頻繁踩雷,其他的機構更是風險高企。

此次事件中,諾亞財富是沒有串通承興國際欺詐投資者的,這一點諾亞自己也做了說明。但是毫無疑問,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諾亞沒有嚴格履行好作為管理人的義務,盡職調查不夠仔細,風控措施不夠有力,以至於到最後形成了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

事發之後,諾亞在公開信中公布了以下幾項措施:增加了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查封了相關銀行帳戶,發催收函,啟動合規信息披露,提起的刑事訴訟並向相關部門進行了備案。

同時宣稱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正直誠實,並保證絕不發現任何問題去掩蓋問題,用一個錯誤來另外用一個錯誤,向投資者表態將傾其全力,以最大可能前途摸清狀況,保持資金資產安全。

自身原因不可規避

這之後,諾亞創始人發布了一封公開信,其中的這樣一段話非常值得回味。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經濟走到周期的盡頭,當經濟下行,抵押品衰竭資本品價格不再上漲的時候,暴雷的會越來越多,系統性風險也越來越大,作為有一定規模的資管機構,確實很難100%規避風險。我們這次碰到的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宏觀市場當前處於信用周期的末端,這也可能是從事金融業無法反抗的宿命。

不得不說,諾亞財富在公關方面絕對是市場一流。以上這一段經典的話語,在當時也引發了諸多討論。這段話本身是正確的,但是卻完美的把諾亞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經濟下行,方顯風控實力

不錯,在整個經濟下行周期中,暴雷會越來越多。任何一家機構,即使是持牌金融機構如銀行、券商、信託、保險等都很難保證100%規避風險。因此要求私募不出風險是不可能的,泥沙俱下之下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僅僅將原因歸咎於宏觀經濟而不反思自身,則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任何一家企業踩雷,總會牽連一波金融機構;但是總會有那麼幾家金融機構及時抽身,得以保全資產質量。這取決於最初授信設置的措施,盡職盡責的貸後管理以及事發之後的及時有力措施。

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金融機構是經營風險獲取收益的機構,因此風控能力從來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經濟上行時期,歌舞昇平一切安好,都是一片祥和風景;而經濟的下行時期,才是大浪淘沙,鑑別一家金融公司風控能力的最佳時期。

對於諾亞同樣如此,作為基金管理人,如果能事先辨別到承興國際融資中的風險。更好的進行盡職履責,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件。畢竟從金融和風控的角度來看,承興國際本來就很反常。作為主動管理機構,諾亞顯然沒有履行好一個基金管理人的義務。

儘管承興國際採取了措施,但是截至到本文發稿股價依然處於停牌狀態。雖然諾亞贏了官司,但是從銀行帳戶的凍結情況和目前的各方情況來看,至今仍是一個爛攤子。而對於踩雷的投資者,目前似乎沒有太多的說法。而那34億元的資金,究竟去了至今是個謎。

寫在最後

承興國際事件留給我們的思考有很多,關於供應鏈金融,關於三方財富,關於投資者教育等等。諸多思考,一時間糾纏一起。

同樣也應該看到,此次事件諾亞並不是孤獨的。諾亞的問題絕不是它自身一家的問題,反應的是國內三方財富機構的模式之困,這就是以銷售為驅動的模式。

國內財富機構目前主要以銷售佣金為驅動,決定了其「重銷售不重售後」;而如今很多機構自己做起來主動管理方。但問題在於,以諾亞財富機構為代表的機構,本身接觸的都不是優質資產,所以風險本身就高。三方的模式決定了,很難做到獨立客觀,而這恰恰又是三方存在之根本。而解決這一困局,則需要相當的努力。

承興國際最終如何收場?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寫在承興國際一周年|踩雷投資者口述:我眼中的諾亞財富
    2019年7月8日,諾亞財富公告旗下歌斐資產踩雷廣東承興國際,涉案金額高達34億元。此消息一出,涉及該事件的各當事方,旋即開啟了輿論戰和相互甩鍋的模式。對於承興國際而言,由於公司涉嫌詐騙,實控人羅靜已經被刑拘。
  • 承興國際事件引爆供應鏈融資風險
    而此次承興國際控股事件中的供應鏈金融為應收帳款形式的融資模式。根據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查詢可獲得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的應收帳款融資信息。承興國際為融資方,   此次承興國際控股事件中的核心企業明顯是京東,而不是承興國際控股。不過,由於京東本身就有供應鏈金融產品,作為有34億元應收帳款的供應商,京東為承興國際控股提供供應鏈金融更為合理。而且,京東是供應鏈下遊的付款方,作為供應鏈金融的發起方能確保交易的真實性,相當於直接做了確權。
  • 諾亞財富「踩雷」承興國際:34億「壓頂」 供應鏈金融模式是否可靠?
    諾亞財富「踩雷」承興國際:34億「壓頂」 供應鏈金融模式是否可靠?諾亞財富披露稱,其向羅靜方面提供供應鏈融資34億元,標的是「承興國際控股關聯方」與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貿易)的應收帳款債權。京東集團對此予以否認,稱承興涉嫌偽造與京東等公司的合同進行詐騙,且警方已經發現部分文件造假。7月9日,承興國際控股也發聲,極力撇清與京東集團的關係。
  • 京東:諾亞踩雷與我無關,承興國際偽造合同詐騙
    7月8日晚間,美股上市公司諾亞財富(NYSE:NOAH)發布公告稱,旗下上海歌斐資產管理公司的信貸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Camsing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
  • 承興國際控股:廣東承興控股並非本集團的成員公司
    摘要 【承興國際控股:廣東承興控股並非本集團的成員公司】承興國際控股澄清公告稱,廣東承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並非本集團的成員公司,本集團保留就任何已作出的有關本集團具誤導性及或不實報導而對任何媒體採取任何法律行動的權利。
  • 「踩雷」承興國際 諾亞財富美股一度大跌23%
    諾亞控股公司發布的英文聲明稱,旗下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信貸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的第三方公司提供了供應鏈融資,本金總額約為34億元人民幣,而承興國際控股的實際控制人近期因涉嫌欺詐活動被中國警方刑事拘留。歌斐資產管理已採取各種法律行動,致力於履行其義務,保證基金投資者的利益。
  • 承興國際再度暴跌23% 京東、蘇寧等陷入諾亞財富風波
    而港股承興國際控股最慘,暴跌近90%;新加坡主板公司CamsingHealthcare(BAC)交易量較小,股價變化不大。而配置規模高達6000億的諾亞財富踩雷承興國際,股價暴跌20%,導致此事進一步發酵。
  • 承興國際澄清:廣州承興不是成員公司,沒跟京東籤相關合同
    諾亞財富34億踩雷承興事件陷入羅生門。繼諾亞財富和京東相繼發聲之後,7月9日晚間,羅靜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承興國際控股(02662.HK)發布公告稱,有媒體稱集團與京東之間訂立偽造合同,董事會就此澄清,廣州承興並非集團的成員公司,而集團與京東之間並未如媒體報導提到的訂立有關合同。
  • 諾亞踩雷承興國際 真是底層資產造假?
    諾亞踩雷承興國際 真是底層資產造假?  被捲入的相關方稱,承興國際涉嫌偽造和它的業務合同對外詐騙,歌斐資產未就合同真實性與其驗證  博信股份董事長、承興國際控股實際控制人羅靜被刑拘一事,已引發連鎖反應。7月8日,諾亞財富一紙公告引發業界關注。
  • 承興國際羅靜:商界女強人的浮與沉
    博信股份天地板的7月8日,諾亞財富公告稱,旗下歌斐資產的信貸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總金額為34億元,作為承興國際控股實際控制人的羅靜被推至風口浪尖。實際上,早在6月20日,羅靜已因涉嫌欺詐活動被警方刑事拘留。
  • 承興國際控股暴漲72.55% 此前曾因實控人羅靜被刑拘事件一度暴跌
    從股價表現來看,當天,承興國際控股大幅高開近10%,報0.56港元/股,隨後一路擴大漲幅,尤其是午後,承興國際控股漲幅進一步擴大,一度超過76%,日內振幅66.67%。而截至下午收盤,承興國際控股報0.88港元/股,漲幅高達72.55%,換手率為94.53%。
  • 我與「承興國際」驚險擦肩而過
    承興國際(02662.HK)事件繼續發酵,創始人羅靜被拘,資金方諾亞財富(NOAH.US)急發內部信,信件主要內容為:一是要求京東、蘇寧作為付款人履行還款義務,二是強調有能力解決事情,維護投資人權益。隨後,京東、蘇寧方面紛紛發聲。京東方面表示已經報案,起訴承興國際涉及合同造假,蘇寧官方回應,蘇寧和承興應收帳款債權供應鏈融資事項無關,採購合同涉嫌偽造。
  • 滬深港通 | 羅靜案激千重浪 承興國際暴瀉 京東拒認欠款
    持有承興國際控股(02662)、博信股份(滬:600083)等中港上市公司的「商界木蘭」羅靜被內地刑拘,有指羅靜旗下的信託產品資金鍊斷裂,其因涉嫌經濟詐騙而被捕。不過,事件並非一般的債務違約,背後牽扯出羅靜、資管公司諾亞財富、電商巨頭京東之間的三方糾紛。
  • 34億踩雷承興國際 歌斐資產:「此案系精心策劃、醞釀多年的詐騙案」
    7月8日晚間,美股上市公司諾亞財富發布公告稱,旗下上海歌斐資產管理公司的信貸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總金額為34億元人民幣。承興國際控股實際控制人近期因涉嫌欺詐活動被中國警方刑事拘留。  受此影響,諾亞財富周一開盤大跌22.53.%,收盤下跌20.43%報35.60美元。
  • 歌斐資產34億元踩雷承興國際陷「羅生門」:歌斐提起訴訟、京東報案
    鳳凰網WEMONEY訊 歌斐資產34億元踩雷承興國際事件持續發酵,攪動整個財富管理行業。7月9日,涉事方歌斐資產以及京東上演一出連環劇,7月9日稍早時候,京東方面稱,該事件和京東無關。承興涉嫌偽造和京東的業務合同對外詐騙。7月9日下午,歌斐資產稱,已對承興國際和京東提起司法訴訟。
  • 承興國際羅靜浮沉:商界女強人 年初曾感慨步步驚心
    博信股份天地板的7月8日,諾亞財富公告稱,旗下歌斐資產的信貸基金為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總金額為34億元,作為承興國際控股實際控制人的羅靜被推至風口浪尖。(每日經濟新聞)   1996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 承興國際半日換手率近70%!「商界木蘭」已經出局?
    來源:e公司官微7月18日,承興國際控股(02662)延續反彈趨勢。截至記者發稿,公司股價大漲逾35%,換手率近70%,報1.2港元。前一交易日,承興國際控股逆市暴漲近73%。在近兩日反彈前,受實控人被刑拘事件影響,公司股價本月已跌去逾九成。發布澄清公告後股價暴漲承興國際控股於7月16日晚間發布澄清公告,稱媒體報導的兩廣東公司並非集團成員。公司表示,董事會進一步澄清媒體就羅靜女士(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的刑事拘留作出的若干報導。
  • 追尋承興國際廣州附屬公司:公司的澄清公告是不是撒了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隨著承興國際控股(02662,HK,下簡稱承興國際)董事長羅靜被刑拘,疑似已引發兩起投資爆雷事件。 首先是諾亞財富(NYSE:NOAH)旗下歌斐資產的34億元投資踩雷。
  • 承興國際控股暫停羅靜作為主席兼執董的一切權力
    每經記者:劉晨光 每經編輯:張海妮7月初,承興國際控股(02662,HK)董事長羅靜被刑事拘留一事持續發酵,其背後牽扯出多個相關方,一度上演了京東、諾亞財富與承興國際控股之間關於供應鏈金融協議真與假的「羅生門」。
  • 視頻|風波中的承興國際控股 澄清公告是否撒了謊?
    視頻|風波中的承興國際控股 澄清公告是否撒了謊?(2662.HK)董事長羅靜被刑拘引發系列投資爆雷事件。7月9日,承興國際控股發布公告撇清與廣州承興公司的關係,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事實或許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