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很難想像,在高考上睡覺的林麗淵會一舉拿下廣西高考狀元。因為在別人眼中,狀元是一絲不苟、十分嚴謹的。很顯然,林麗淵看起來並不像。
正文
「日月光華,旦復旦息。」也許正是復旦大學的宣傳海報,讓剛剛初中的林麗淵生出了「鴻志」—考復旦大學。或許很多人都不明白,對於一個高考狀元,考復旦大學不是輕而易舉,為什麼還會稱之為鴻志?
原來剛上初中的她,成天忙著玩,成績並不好。所以能考上復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正是意識到這點,林麗淵從初三開始轉變。
「初一初二沒有考好,初三要考到重點高中,壓力還是比較大。」
在林麗淵的自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她並不像大多數狀元那麼自信。所以自從努力學習開始,林麗淵就一直在自我懷疑、肯定的過程中往復。並不像多數人想得那樣,成績好的,並非就一直成績好。
林麗淵將復旦大學作為目標之後,從成績一般,一躍進入班級前十,並且最終以全市第十五名的成績考入高中。和初中相比,高中更加緊張,也更容易讓林麗淵崩潰。
按照林麗淵的話說,她是一個特別需要鼓勵的人。在初三、高三兩個特別重要的階段,林麗淵都會做一件事—看勵志文章。人就像是一個容器,學習就像是水,終歸有裝滿的時候,只有不斷的充能,才能裝的更多。
所以從高二開始,林麗淵就關注了不少的狀元。當考得不好的時候,林麗淵就會看看這些狀元寫下的文章。每一篇勵志文,總能讓林麗淵找到共鳴點,正是不斷地自我修復,讓她多了一份韌性。
但是讓林麗淵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看這些狀元的文章,終有一日自己也會成為狀元。2007年高考成績出來後,林麗淵作為廣西高考文科狀元,被大肆宣揚,但是林麗淵自己卻依舊不敢相信,因為就在不久前,林麗淵在考場上還呼呼睡大覺。
時間回到2007年高考,剛考完語文的林麗淵,顯得十分不高興。原來她忘了寫名字,這讓她誤以為語文這科成績作廢了。
林麗淵的復旦夢,似乎不能實現了。但正是三年的磨礪,林麗淵想著如果其他幾科能考好,也能上一個不錯的學校,如是想著,林麗淵越想越興奮,不僅沒了最初的不快,甚至還幻想著自己因為缺一門,考了一個好分數而引起轟動。
直到第二天中午,林麗淵突然得知憑藉考號,是能夠計算成績的。這讓林麗淵更加興奮了,突然多出來的一百多分,那預示著自己又能夠上復旦了,因此在考英語的時候,興奮過頭,加上兩天都沒有睡好的她,在考場上居然睡著了。
當堅持做完聽力後,林麗淵就趴在桌子上睡了起來。即便監考老師叫醒了她,但前前後後她還是睡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時間。
後來林麗淵笑著將這件事講出來,但是仍舊心有餘悸。高考更像是「一錘子買賣」,若是那次真的就在考場上睡過去了,林麗淵只怕會後悔一輩子。還好,林麗淵平時基礎牢靠,不然也不敢這麼玩。
相較於高考睡覺,林麗淵還有一件事讓人津津樂道。這就是林麗淵在高三的時候,居然選擇了在家複習。高三一年,林麗淵就不怎麼去學校了,保持著三天在家、一天在學校的作息規律。
小結
林麗淵是一個特立獨行,又十分聰明的女孩子。幾乎沒有高考狀元和她一樣,也沒有人能再複製一遍她的成功。
但從林麗媛的人生經歷來看,正是那次無意間看見復旦大學的海報,讓當時年少的她有了一個大學夢。這個夢想驅使著她,讓她變得更好。於我們也一樣,有夢想,方才遠航!
參考資料:《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