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技公司來說,起名也是門大學問。最近阿里就在起名這事上再次引起關注,馬雲將其股票代碼定為「BABA」——難不成以後買阿里股票都要管它叫「爸爸」嗎?不僅是交易代碼,阿里公司本身的名字也特別,讓人會想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其實除了阿里巴巴,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IT公司的名字,都有著特殊的淵源和來歷。
國外篇:
【Amazon】
作為美國最大的一家網絡電子商務公司,Amazon的業務從剛開始的圖書擴展到各種各樣的商品,一開始的名稱是Cadabra,之後因公司業務擴展,因此創始人貝佐斯(Bezos)以地球上孕育最多種生物的亞馬遜河重新命名。另外,公司的Logo上從A到Z的箭頭,是提供應有盡有的商品和服務的意思。
【Apple】
Apple這個名字是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社區農場裡幹活時想出的名字 當賈伯斯正行駛在在從帕洛阿爾託(Palo Alto)通往洛斯阿爾託斯(Los Altos)的85號高速公路上。 當時喬布斯說,「我想出了一個偉大的名字: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至於為什麼賈伯斯會想出蘋果作為公司名稱,有傳言稱賈伯斯喜歡披頭四樂隊,而蘋果是出自樂隊的專輯名稱。
【Google】
谷歌作為搜索巨頭,其名稱和搜索也頗有關係。Google來源於數學詞彙「googol」,表示10的100次方。創始人Page 和 Brin 認為比較符合 Google 業務,寓意著通過谷歌的搜尋引擎可以獲取很多信息。之後又因在公司註冊之時不小心多寫了一個e,將錯就錯的就將公司取名為Google。
【Facebook】
網站的名字Facebook來自傳統的紙質「花名冊」。通常美國的大學和預科學校把這種印有學校社區所有成員的「花名冊」發放給新來的學生和教職員工,幫助大家認識學校的其他成員。
【Yahoo】
看過《格列佛遊記》的人對於Yahoo這個詞一定不陌生。在小說裡,它代表一個在外表和行為舉止上都非常討厭的傢伙-列胡。一般人在取名字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寓意美好的詞,但是Yahoo的兩位創始人反其道而行之,他們覺得自己就是Yahoo。並且他們對於字典裡Yahoo的定義「粗魯,不通世故,粗俗」也很喜歡,因此公司的名稱就成了Yahoo。
【Twitter】
Twitter 最開始的名字是 Status。後來創始人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覺得這個名字沒有衝擊性,就去查字典,在看到Twitter這個詞時,就認定它了。並且公司的Logo也是小鳥的圖案。的確,只要小鳥嘰嘰喳喳個不停,全球的消息就能在Twitter上傳遍。
【索尼】
最早來自拉丁字 Sonus,意為「聲音」,聽起來很上口並且與所從事的行業有關。這個拉丁字相關其他字,不管是Sonny或者Sunny,意義都很好,符合建立健康的企業形象。美中不足的是,Sonny讀起來與日本字「輸錢」諧音,有些「觸黴頭」,後來盛田昭夫靈機一動,去掉一個「n」,拼成「Sony」。
【Aruba】
俗話說,「不蒸饅頭爭口氣」。Aruba這個名字徹底地貫徹這點。面對當時的競爭對手思科(Cisco),其創始人柯萬柯打趣地說,當初用Aruba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按照字母排序的時候,自己的公司可以排在思科的前面。雖然思科是強大的,但是Aruba的不服輸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阿里巴巴】
馬雲當時創辦公司的時候,想到用阿里巴巴作為名字。但是不確定這個名稱是不是廣為人知,因此就專門在美國找來餐廳服務生,問對方是否知道「阿里巴巴」,對方說「Yes,Alibaba,Open Sesame!(我知道,阿里巴巴,芝麻開門!)」。為了獲取這一域名,當時手握僅50萬元創業資本的馬雲,不惜花費1萬美元從一個加拿大人手中買回阿里巴巴域名,同時將alimama.com和alibaby.com域名註冊下來。之後,在淘寶的官方商城更名為天貓的主意也是馬雲想出來的。一開始也是經歷各種吐槽,但是之後大家都習慣了,名字也就被記住了。
【百度】
百度在取名之時,同谷歌所見略同,都圍繞核心業務——搜索上做文章。「眾裡尋他千百度」是對於公司核心業務的最好詮釋了吧。
【華為】
公司名字取義「中華之作為」,由一家成立於中國大陸本土的民營企業,成長為現在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絡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企業。
【華碩】
在中文命名以「華人之碩」為期許,而英文命名的靈感則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天馬「PEGASUS」,其象徵著聖潔、完美與純真的形象。
【海爾】
說道海爾,一般人會想到海爾公司和海爾兄弟。曾幾何時,海爾兄弟陪伴著80後的成長。甚至有網友吐槽,自己到現在買過的最貴的動漫周邊就是海爾冰箱。當初青島電冰箱總廠與德國的利勃海爾公司合作,引入德國公司的設備和技術,公司的名稱也改為了「琴島—利勃海爾」,經過逐步的演變,成為現在的海爾集團。所以,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海爾兄弟一個黃皮膚一個白皮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