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生談觀感:第一次到大陸改變了我對大陸既有的認識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蔡居政同學在山東

大家展現要徵服泰山的雄心!

參觀青島啤酒博物館,認識啤酒的製作過程

在曲阜孔府魯壁前留影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    從沒想過這段旅程可以認識這麼多熱情又有趣的人。

    今年8月底9月初,我隨臺灣兩岸人民服務中心組織的「第一屆臺灣校園領袖大陸參訪團」到大陸交流訪問。這是我第一次離開臺灣、第一次搭飛機、第一次跟著一群幾乎不熟的人前往這麼遠的地方……等等;好多有趣的體驗都在這10天中發生,也改變了我對大陸既有的認識。

    2007初秋,我們參訪團一行35人就要從桃園機場出發,前往一個對我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大陸,熟悉的是,這裡的歷史、古蹟、語言、文化是那麼的貼近我;而陌生的是,她在我過去20多年的生活中永遠都只出現在書本及電視中,如今,我已經踏在這塊土地上了!

    初到北京,雖是陰霾的天氣,這裡的人文氣息卻馬上吸引著我!接待單位的崔媽及王姐從北京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建城到元明清如何在這裡建都蓋宮殿,從古至今解說地非常透徹,從歷史的角度切入對城市的介紹方式是我在臺灣從沒見過的!天安門廣場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種;曾是皇權代表的紫禁城也不再禁閉森嚴,人人皆可進宮窺探一二;景山這座北京中心的人造山,留有一塊石碑訴說著明思宗在此結束了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居庸關則讓人遙想古代中國人為了生存,用盡一切心思要保家衛國的求生意志;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人文薈萃,培育出了許多影響中國近代發展的知名學者;接近完工的鳥巢、水立方,代表著中國正努力迎向一個新的世代的來臨!就是這樣一個富有歷史文化又充滿生命力的老城市正在脫胎換骨,在北京的5天,改變了我對她20多年來的印象!

    在要離開北京的北京車站,就真正體驗到了大陸火車站的人潮洶湧,雖然這天不是什麼節日,但車站內外卻也是人山人海,我們一行30多人要從車站外進到月臺就因而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得以順利到位,而在這裡,我們也就要告別這座有充滿活力的老城市,往山東省省會、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前進。

    山東濟南以泉水聞名於世,有泉城之稱,其中因地質改變而從地底湧出的趵突泉更是一絕;大明湖歷下亭上所提「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就讓人如入其境,彷佛一腳踏入《老殘遊記》之中。山東從春秋戰國時期就分別建有魯國及齊國,在此孕育出孔子、孟子、李清照……等眾多名人都讓後世傳頌許久。此次造訪了孔子的故裡—曲阜,我們至此感受數千年前孔子有教無類、因才施教的偉大情操;其中孔廟不只是對孔子的緬懷,更是代表著數千年來中國人對儒家的尊崇;到大陸的第8天,我們登上了相傳有6999階的泰山,領略孔子所言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感受泰山的雄偉。最後兩天我們來到了2008奧運城市--青島,這裡的氣候也是此行我最喜歡的,可能是靠海的緣故吧!空氣中那種水氣充沛的感覺跟臺灣很像,而且登上小魚山還可以瞭望海岸線,吹拂著海風,感覺非常舒服。

    這次在大陸的10天行程中,我們拜會了全國學聯、國臺辦、教育部及山東省學聯和部分大學,此次的拜會行程中,我們和各級領導幹部透過相互提問的方式,了解了兩岸在學生會、學生社團及許多教育政策上的異同之處。在山東省教育廳宴請的晚宴中,我們參訪團使出了渾身解數表演了我們排練許久的舞蹈及戲劇,藉此表演我們充分了展現了臺灣同學的活潑與熱情;而山東省學聯的同學也不甘示弱,拿出了他們的看家本領,無論是琵琶或是歌唱,各個都讓我們臺灣的同學看的瞠目結舌,直呼過癮!

    在山東,我們受到了山東省臺辦曹大哥、山東省教育廳左姐及旅行社李姐的照顧非常多,尤其是他們的直爽,讓我們跟他們聊天的時候彷佛是跟家人一樣的相處,非常輕鬆,也因為這次活動,我們與許多北京及山東的朋友到現在都還持續保持聯絡著,這也是本次參訪的一大收穫!(作者:臺灣中山醫學大學學生  蔡居政)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生的大陸觀感:陸生"書呆子"印象被顛覆
    「不要鬼混啦,你們知不知道,大陸學生天還沒亮就排隊上自習,每天念書超過12小時,夜晚熄燈了就到路燈下讀書,再不打拼你們就趕不上人家了。」過去,臺灣一些大學老師常常用這種方式提醒學生用功學習。  也因此,在沒有接觸過大陸學生的臺灣年輕人想像中,大陸學生的形象大抵是個「書呆子」。
  • 臺灣大學生:希望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中新社威海2月11日電 (張玉雷)11日晚,來自臺灣五所大學的50多名師生抵達山東威海,他們將在威海、煙臺、青島開啟為期數天的中華文化研習之旅。  第十四屆臺灣大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11日在威海開營,本屆研習營由海協會委託威海市臺辦承辦,旨在以中華文化為紐帶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溝通,增進兩岸青年的感情。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很高興有機會實習、參訪,認識上海」。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我們通過反覆挑選,錄取了20位臺灣大學生,安排到途虎養車、新再靈科技這樣的新經濟企業進行暑期實習,是主動回應臺灣學生到大陸創業、就業需求,幫助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香港大中華會主席、黃埔二期抗戰將領胡靖安之女胡葆琳這樣說。
  •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臺灣學生看大陸:與大陸人第一次近距離接觸 原標題:   中新網8月23日電 臺灣《旺報》23日刊出臺灣學生文章稱,開學前的最後假期,作者即將和社團同學們一起組團參加由民間的兩岸交流相關協會所舉辦的大陸參訪團,希望這趟人生中第一次踏上大陸土地的旅程
  • 臺灣大學生談大陸實習生活:還想去重慶吃火鍋買榨菜
    臺灣大學生拿著實習結業證書合影留念。 鍾升 攝中新網蘇州8月11日電 (記者 鍾升)10日晚,2019翱翔蘇州·臺灣大學生蘇州實習營結業儀式在蘇州市舉行。儀式上,近百名臺灣大學生一道津津有味地分享著在大陸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活。
  • 臺灣人看大陸:我是如何認識大陸的
    對於大陸的認識,應是小學六年級地理課本開始,當時的課本對於大陸各個地區、省份皆有詳盡的描述。初中時雖然為「一綱多本」,但大陸的地理歷史仍舊存在,透過課本的介紹,再輔以課外讀物,更能了解大陸各省的特色與文化。
  • 葉克冬:歡迎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實習、就業
    來源:中國臺灣網23名來自世新、成功、清華等大學的臺灣大學生,日前圓滿結束在大陸的暑期實習活動。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專程赴寧波祝賀,並在「臺灣大學生在甬實習總結會」上表示,歡迎更多的臺灣大學生來大陸實習、就業。自2011年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在臺灣邀請大學生來浙實習以來,連續四年有376名臺灣大學生來浙實習。此次赴寧波實習的大學生來自臺灣成大、清大、交大等12所高等院校,其中不少人是第一次到大陸。
  • 臺生:大陸青年挑起我熊熊野心 要改臺灣負面觀感
    摘要:中新網11月12日電臺灣《旺報》今日刊載署名Irene的臺灣大學學生文章,該文講述了Irene在高三暑假於紐約唐人街遇到一群充滿企圖心的大陸年輕人的經歷,Irene表示,這些踏實的大陸人挑起了她的熊熊野心。
  • 臺灣大學生上海尋夢:我挺羨慕大陸 終生難忘的體驗
    95名臺灣學子中有79名來自臺灣的中南部,幾乎都是第一次來大陸。對於上海,他們是「聽說過沒見過」;平時接受到的大陸資訊,負面的東西居多,對大陸的誤解和偏見頗深。28天的所見所聞讓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一直都是在坐井觀天」。  上海的生活節奏也讓臺灣學生們有些沒想到,直呼「比高雄快太多」,「好像每個人都很匆忙」,他們有些不太適應。
  • 臺灣大學生甘肅尋根:對大陸印象不再只停留於課本
    中新網蘭州7月6日電 (劉玉桃 李亞龍)通過剪紙、書法、舞蹈、科技成果等交流與學習,來自臺灣的80多名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稱「對大陸的印象不再只停留於課本之上」。  6日,第八屆臺灣大學生研習營在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開營。參加此次活動的有來自臺灣的大學生82人,以及甘肅大學生志願者、甘肅中華職業教育社等40人。
  • 臺灣經濟真能完全脫離對大陸的「依賴」嗎?
    尤其是大陸提出「兩岸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加詮釋了臺灣的命運與祖國大陸的命運緊緊相連,息息相關。雖然,島內對大陸抱有成見和偏見的政黨政客不希望大陸崛起,更不願承認臺灣與大陸的差距。但是,事實就是事實,是改變不了的。
  • 臺灣大學生訪魯觀感:大陸學生學習的精神讓我們感到汗顏
    首先很感謝學校提供了這一個機會,在臺灣的大學學生評比,像是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所做的調查,成大學生歷年來都是企業界最愛用的前兩名,另一個競爭對手就是臺灣大學,而調查中發現,成大學生所擁有的就是非常棒的團隊合作、以及抗壓性,但是相對的,成大的學生在外語能力、或是國際觀方面,則是不如臺灣大學的學生。
  • 【西進之後】「是的,我是在大陸任教的臺灣老師」
    A1:我試教的那天,有位比較早到教室的老師,還疑惑的問我:"今天集合幹嘛?你是誰啊?" 接著陸續進來的領導,拿著茶杯,笑咪咪地進來,然後如平常一般的滑手機,接電話……直到我開始試教。筆者建議剛到大陸的臺灣教師,如果對大陸這邊的期刊語法、格式不太熟悉,可先從參加各高校舉辦的研討培訓班開始入門,研討班會提供教材,也會有該領域前輩傳授該專業的主流理論,及未來建議研究方向,對於臺灣老師適應教學有非常大的作用。
  • 張鐵志:站在臺灣,北望大陸
    正是在我高中時期,臺灣出現緩慢地、但是天翻地覆的轉變:臺灣進入後解放時期,並且開始走向「本土化」。在九零年代的開端,我進入大學,參加了一個學運社團,在這個社團中逐漸改變了我對民族、國家、政治、社會的認識。而這個社團本身的歷史,幾乎正是中國大陸在臺灣的複雜身世的剪影。
  • 臺灣大學實習生談「登陸」感受——改變舊印象
    原標題:臺灣大學實習生談「登陸」感受——改變舊印象 迎接新機遇  8月22日,番禺區臺辦、廣州市臺灣青年之家組織在番禺實習的7名臺灣大學生座談,交流「登陸」心得體會。番禺區委常委、區委統戰部部長林偉長,番禺區臺辦領導,廣州青年之家負責人等參加了座談會。
  • 臺灣大學生大陸實習日誌:兩岸相同與不同
    其實這次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大陸,所以對於很多事情還是抱持著好奇心,畢竟兩岸一直就某層面來說密不可分,所以會想知道究竟中國大陸的風俗民情到底跟我們有沒有很大的差別、這裡的人說中文我應該聽得懂吧?應該有些地區還是很落後吧?大陸人是不是每天早上都嗑黃瓜當早餐(因為家裡爺爺每天早上都有這種習慣)?這邊的節目一定都超級有錢,什麼都能做得到吧?就這樣我帶著種種的問號以及好奇來到這裡。
  • 臺灣大學生:望更多臺灣學生能到大陸走走
    「通過這次實習,我學習到不少業務知識,以及與客戶的相處之道,這對以後就業很有幫助。」他說。與楊日豪一起來重慶實習的還有臺灣29所高校的80名大學生。他們7月初抵達重慶,實習期一個月,實習單位涉及金融、投資、民生、科技等領域。「重慶高樓大廈林立,商圈繁華,人也很熱情,和我想像中的西部城市完全不同。」
  • 相聚崑山攜手未來 臺灣大學生到大陸實習體驗
    中國臺灣網8月17日崑山訊 日前,崑山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崑山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臺灣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聯合主辦了臺灣大學生來昆實習活動。活動從7月起至10月結束,為期3個月,由崑山市臺協會微創業基地承辦。25名臺灣高校應屆畢業的臺籍大學生、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 臺生在渝實習:希望更多臺灣大學生到大陸走走看看
    與杜美璇一起到重慶實習的共有來自臺灣20多所高校的50多名大學生。他們7月抵達重慶,在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西南證券、重慶百貨等企業開展為期一個多月的實習。  臺灣大學生重慶實踐活動自2013年起舉辦,已累計吸引180多名臺灣大學生來渝實習,成為臺灣青年學生了解重慶、了解大陸的重要窗口。
  • 臺灣社工系大學生在閩實踐:大陸社工正起步,是很好的機會
    中新社福州7月30日電 (鄭江洛)「大陸這邊的社工還在起步,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臺灣高雄醫學大學的學生蔡廷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30日,第三屆臺灣社工系大學生福州實踐活動成果發表會在福州市馬尾區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