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冬奧場館建設:水立方進入「水變冰」,預計8月對外開放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明天將迎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1000天。今天上午,北京晚報記者探訪了北京賽區的三個冬奧會場館: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水立方」和「冰絲帶」。作為44項已經開工的冬奧會工程之一,「水立方」目前已經進入「水變冰」的實質性改造階段,待支撐冰面的鋼結構平臺搭建完成後,8月將恢復對外開放。

「冰絲帶」開始編織「絲帶」

北京冬奧村

樓宇排布傳達中國文化符號

北辰路以東、北土城路以北的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項目,總建築面積約33.3萬平方米。賽時將為各國運動員及隨隊官員提供服務,賽後則作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 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人才配租。

北京冬奧村項目規劃理念源自北京四合院的院落形制,房屋以三合或者四合排列,中間圍合成一個庭院,構成住戶的基本單位,通過圍合和錯落的變化形成開放與私密巧妙結合的院落居住空間。「我們想通過樓宇與樓宇間坐落有致的排布,以建築形式傳達中國文化符號,講好中國故事。」北投集團北京冬奧村項目項目經理屈晨介紹,除了建築形制外,北京冬奧村項目的園林景觀同樣也充滿了中國元素,「我們在中心綠地複製了乾隆年間的《冰嬉圖》,將來觀眾們走進綠地,在裡面轉上一圈,就能看到《冰嬉圖》裡的元素。」

《冰嬉圖》是乾隆年間一幅表現冰嬉場面的宮廷繪畫,以豐富多彩的內容,全景展現了清朝乾隆皇帝冬天欣賞冰嬉的場景。

冬奧村效果圖

裝配式施工可節約1/3工期

上午,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二標段的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進行著地下車庫結構的鋼筋綁紮,一根根林立的鋼筋組成了一個壯觀的「鋼鐵海洋」。「不同於一般的公租房項目,北京冬奧村的人才公租房採用了鋼結構裝配式施工。」屈晨告訴記者,相比傳統結構,鋼結構更有利於回收,室內空間布局也更靈活、方便拆改,而地面二層以上全部採用裝配式施工,免去了現場的混凝土澆築,預計可節約至少三分之一的工期。

北京冬奧村正在建設地下車庫

除此之外,以「居住者為核心」的健康建築理念也是北京冬奧村設計中的亮點之一。屈晨介紹,綠地空間上鋪設有光導管,可以將收集到的太陽光能導入地下車庫用於車庫照明;最先進的5G技術也被引入北京冬奧村,村裡在賽時將實現5G信號全覆蓋;地下空間也以連廊方式相連,方便運動員們「足不出戶」就可逛便地下的商業配套設施。

按照目前的計劃,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項目將於7月底躍出地面,今年年底實現結構封頂,2020年年底基本完工。

「水立方」

即將開始搭建鋼結構平臺

有「水立方」之稱的國家遊泳中心,正在進行向「冰立方」華麗變身的改造工程。

上午,記者走進「水立方」的改造現場。曾經碧波蕩漾的泳池,如今已看不到一滴水,清理乾淨的場地就等待著從水到冰的第一步——搭建鋼結構平臺。「馬上,我們就將在原先的泳池內搭建支撐冰面的鋼結構平臺。」負責施工的項目經理劉軍告訴記者,鋼結構平臺的所有構件均是在工廠加工好的預製構件,且構件薄度比一般的鋼構件要薄,工人們只要在現場像「搭積木」般完成構件的組裝即可,預計工期只要20天左右。

場館運營單位國家遊泳中心副總經理李雲峰介紹,根據改造方案,「冰立方」將在保有「水立方」水上功能的基礎上新增冰上功能,即在比賽大廳中部通過搭建可轉換結構及安裝可拆裝製冰系統,形成具有4條標準賽道的冰壺場地。

「水立方」進入「水變冰」階段

同時,改造完成後的「冰立方」不僅增加了冰上功能,還將實現智能升級,全新的智能建築管理系統將有效控制和監測場館室內的溫度、溼度、照明、聲學等變化,為冬奧冰壺比賽提供完美環境。

「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展,預計7月底我們就可以完成鋼結構平臺的搭建,8月『水立方』恢復對外開放,年底具備舉辦初級冰壺測試賽的功能,明年7月完成全部改造。」李雲峰說,明年完成全部改造後,「水立方」將成為世界首個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奧運場館、冬奧會歷史上最大體量的冰壺場館、世界唯一既可以運行水上項目又可以運行冰上項目的「冰水交融」奧運場館。

休閒廣場下增設冰上運動中心

記者同時了解到,「水立方」南側的休閒廣場也將新增一處地下冰上運動中心。冰上運動中心賽時供冬奧會配套使用,賽後將作為冬奧會重要遺產,永久保留冰上功能,成為集冰上賽事、滑冰健身、冰上培訓、體育旅遊、冰上演出等功能於一體的冰上項目平臺。

「建地下冰場不佔用新的土地資源。」承建單位項目管理人員向記者描述,未來,偏西側的位置將建一個1830平方米的標準冰場,人們可在此體驗滑冰、冰球等冰上運動,另一處4條45米×5米的標準冰壺賽道也將建成。

有了地下冰場,原先的休閒廣場怎麼辦?據介紹,在冰場建好後,休閒廣場不僅將恢復原貌,還會增設三個「水滴」形狀的雕塑,放置在冰上運動中心的出入口。觀眾可以直接通過地下通道,往返於冰上運動中心和「水立方」之間。

按計劃,南廣場地下「冰上運動中心」將在9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明年2月建成達到使用條件,每年可接待超過10萬名冰上運動愛好者。

「冰絲帶」

已經正式開始「絲帶」飛舞施工

和國家遊泳中心一樣,國家速滑館同樣有一個親切的暱稱——冰絲帶,因為從外立面看,由高到低盤旋而成的曲面外牆既像是「絲帶」,又像是速度滑冰運動員高速滑動時所留下的一圈圈風馳電掣的軌跡。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各場館中,「冰絲帶」獨獨擁有兩個最:世界體育館場館中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1.2萬平方米的亞洲最大冰面。

不久前,「冰絲帶」剛完成「天幕」的「編織」,馬鞍形索網屋面的輪廓已經完完整整地呈現了出來。下一步,就將正式進入「絲帶」飛舞的施工階段。

記者在工地現場看到了「絲帶」的樣品。整套體系由S形龍骨、玻璃幕牆和發光玻璃管構成。弧形玻璃管是超白夾層玻璃,玻璃中間還要夾上彩釉的膜,以呈現出冰裂紋的花的圖案。

組成「冰絲帶」的3360塊玻璃幕牆的安裝,是「絲帶」施工中的難點之一。「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這3360塊幕牆玻璃,尺寸就有1680個。」國家速滑館黨委書記武曉南介紹,索網安裝完成後,即將開始玻璃幕牆尺寸的現場實測,幕牆拉索和S形龍骨必須嚴絲合縫地連接,「為了打造出完美的造型,一毫米也不能差,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今年年底,「冰絲帶」就將在北四環迎風飛舞。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趙瑩瑩 文 甘南 攝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探班冬奧場館建設:「冰絲帶」開始編織「絲帶」 水立方預計8月對外...
    今天上午,北京晚報記者探訪了北京賽區的三個冬奧會場館:北京冬奧村人才公租房、「水立方」和「冰絲帶」。作為44項已經開工的冬奧會工程之一,「水立方」目前已經進入「水變冰」的實質性改造階段,待支撐冰面的鋼結構平臺搭建完成後,8月將恢復對外開放。
  • 水到冰邁出第一步!「水立方」8月恢復對外開放
    有「水立方」之稱的國家遊泳中心,正在進行向「冰立方」華麗變身的改造工程。記者今天(5月9日)上午採訪了解到,本月「水立方」已進入「水變冰」的實質性改造階段,待支撐冰面的鋼結構平臺搭建完成後,8月將恢復對外開放。
  • 科技專家合力 冬奧場館由「水立方」變「冰立方」
    由水到冰,水立方「變形記」剛剛過去的元旦,對於所有為冬奧場館奔忙的人來說是個大日子:北京冬奧會全部競賽場館於202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工。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是第一個實現完工改造的場館,也是世界上首次採用智能化技術建立泳池轉換冰場。現在,它有了一個新名字——「冰立方」。
  • 鳥巢水立方啟動冬奧改造 手機檢票場館分區控溫
    鳥巢水立方啟動冬奧改造 手機檢票場館分區控溫    2016-03-31 11:10:46  鳥巢水立方啟動冬奧改造  京華時報訊(記者翟烜)昨天,記者從鳥巢、水立方運營方了解到,兩座2008年夏季奧運會場館,已經進入2022年冬奧會籌辦節奏,陸續啟動符合冬奧會使用要求的改造升級。
  • 北京冬奧首個改造場館完工!「水立方」無縫切換「冰立方」
    「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場館,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該場館在2019年首次完成遊泳池與冰場的轉換,成為世界首座完成「冰水轉換」的場館,實現了「水立方」變為「冰立方」的華麗轉身。
  • 由水到冰,水立方「變形記」
    一邊是國人有特殊情結的重要的奧運遺產之一,是創造過24項世界紀錄的「全世界最快的泳池」;一邊是冰壺場地的嚴苛標準、國際奧委會的嚴格把關和「科技冬奧、綠色冬奧」的莊重承諾。  水還是冰,夏還是冬——這道二選一的艱難命題,橫在冬奧團隊面前。  水立方何去何從?
  • 北京冬奧:國家速滑館奠基 水立方將變冰立方
    國家速滑館已奠基 水立方將變身「冰立方」記者了解到,2022年冬奧會和帕運會期間,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改造之後將分別舉辦冰壺、冰球比賽。國家體育場(鳥巢)將作為冬奧會開閉幕式及冬奧會百年慶典的舉辦場地。
  • 春夏秋為「水立方」冬季變「冰立方」,國家遊泳中心完成冬奧改造
    目前,場館比賽大廳內已開始新一輪的場地轉換結構搭建,全新的冰面將於年底前完成。「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標誌性場館,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該場館在去年首次完成遊泳池與冰場的轉換,實現了「水立方」變為「冰立方」的華麗轉身。
  • 北京冬奧建設進入衝刺階段 北京賽區「15塊冰」齊頭並進
    近日,記者了解到,擔負北京冬奧會比賽、訓練任務的共計15塊冰面正在齊頭並進高水平建設之中。北京賽區所有比賽場館通過北京冬奧會都將實現舉辦冬季和夏季運動項目的「兩棲」能力,所有冰場都充分考慮賽時需求和賽後利用。而在場館建設和製冰等過程中,也朝著低碳環保雙向發力,讓綠色成為北京冬奧底色。
  • 水立方為冬奧變身二次啟動「水冰轉換」率先改造完工!
    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承擔了遊泳、跳水、花樣遊泳等水上比賽項目,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期間將承接冰壺和輪椅冰壺比賽項目。 該場館在2019年首次完成遊泳池與冰場的轉換,成為世界首座完成「水冰轉換」的場館,實現了「水立方」變為「冰立方」的華麗轉身。
  • 深入「水冰轉換」結構施工現場——探訪「水立方」冬奧改造最新進展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張驍、汪湧)國家遊泳中心(下稱「水立方」)正通過「水冰轉換」改造工程成為世界首例在泳池內搭建冰壺賽道的冬奧場館。記者日前深入「水立方」改造工程關鍵環節——冰場可轉換結構施工現場,探訪「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的最新進展。
  • 冰絲帶、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冬奧工程陸續完工
    央廣網北京1月11日消息(記者劉天思)隨著2022年冬奧會腳步的臨近,各冬奧場館建設和預熱活動備受關注。記者11日從北京朝陽區「兩會」獲悉,朝陽區內共有13處冬奧場館及設施,作為2022年冬奧會開閉幕式及三個競賽場館和十個非競賽場館所在地,朝陽區作為屬地單位,協助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冬奧場館建設及氛圍營造等各項工作。
  • 水立方「水冰轉換」結構施工完成
    昨天,作為北京冬奧會冰壺比賽場館的水立方冰場可轉換結構施工完成。本報記者 鄧偉攝本報記者 潘福達今天是北京申冬奧成功4周年的日子。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正經歷著向「冰立方」華麗轉身的奇幻之旅,成為世界上首座在泳池內搭建冰壺賽道的冬奧場館。
  • 「建築界」水立方將在冬奧會成為冰壺場館,「水轉冰」到底如何實現?
    「在2015年申辦冬奧會這個時間點上,國資公司提出來利用水立方原有的場館,經過改造為冬奧會服務。」國家遊泳中心負責人楊奇勇介紹說。於是,提出「水轉冰」方案的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將在冬奧會成為冰壺場館。場地選定後,「水冰轉換」工程便可以開展了,這個工程不是把水池直接凍成冰,而是涉及整個場館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首先需要放空池水,在泳池裡建造可拆卸的鋼結構,然後在鋼結構上覆蓋,混凝土板、保溫層、防水層、製冰設備,來合力保障賽道符合比賽要求。而完成一次「水冰轉換」大概需要整整三周時間。
  • 水立方變「冰立方」轉換結構7月底完工,11月迎國際冰壺賽事首秀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的過程,又有新進展。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獲悉,目前水立方冰壺場地改造工程已進入核心階段,預計冰場可轉換結構將於本月底全部搭建完成。今年11月,這裡將上演國際冰壺賽事的「首秀」。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國家遊泳中心上演了一場場遊泳、跳水、花遊等項目的視覺盛宴;2022年冬奧會,這裡將變身「冰立方」,為觀眾帶來冰壺和輪椅冰壺的精彩賽事。去年底,國家遊泳中心啟動從水立方向「冰立方」變身的冬奧改造項目,同時「水立方」南廣場還將新建冰上運動中心,供冬奧會期間觀賽人群體驗冰壺運動,並將在賽後服務於推廣冰壺運動及群眾冰上健身。
  • 冬奧會水立方泳池將變冰壺場,「水冰轉換」是怎樣完成的?
    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還有不到500天,曾經的2008年北京奧運遊泳場館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將成為冰壺場地,這也將是世界上首個在泳池上架設的冰壺場館。「水立方」變成「冰立方」是怎麼樣完成的呢?「在2015年申辦冬奧會這個時間點上,國資公司提出來利用水立方原有的場館,經過改造為冬奧會服務。」國家遊泳中心負責人楊奇勇介紹說。於是,提出「水轉冰」方案的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將在冬奧會成為冰壺場館。場地選定後,「水冰轉換」工程便可以開展了,這個工程不是把水池直接凍成冰,而是涉及整個場館的複雜的系統工程。
  • 「水立方」變身「冰立方」
    >start-->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北京冬奧會改造工程27日完工驗收,並已開展第二次「水冰轉換」。相較首次轉換,第二次轉換有何亮點?記者專訪了國家遊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楊奇勇介紹,2019年「水立方」第一次開展「水冰轉換」。第二次「冰水轉換」比第一次效率提升4倍。去年冰場可轉換結構安裝耗時45天,這次僅用10天。他透露,提效因有高科技「加持」,應用了裝配式快速拆裝技術和調平動態監測技術。前者優化材料進場順序和施工組織,確保構件重新搭建時按原位置安裝。後者則破解了在可轉換結構上鋪設1500塊預製混凝土板調平效率低的「痛點」。
  • 「冰菱花」落成亮相 「水立方」改造完工(走向冬奧)
    本報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賀勇)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獲悉: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球訓練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冰菱花」實現完工,將於本月底進行製冰;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改造工程完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個實現完工的改造場館。
  • 冬奧「水立方」如何變成「冰立方」?看這名大學生講述他的製冰師之夢
    去年10月,他曾參與到國家遊泳中心「水冰轉換」工程當中,有這樣的機會還得從一項「雙冰場館」製冰人才訂單班計劃說起。為解決冰上運行人才缺口現狀,實現未來「冰水雙驅」運行的場館發展遠景,2019年,國家遊泳中心、國家速滑館兩大冬奧場館與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進行企校合作的模式開辦「製冰人才訂單班」,為場館未來發展提前培養製冰和冰上運維人才。
  •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全面進入「冬奧時間」
    作為北京冬奧會的主要場館群,奧林匹克公園在過去的一年裡,突出品牌優勢和區域獨有的資源優勢,強化「國際交往聯絡窗口、世界文化交流平臺、國家體育休閒中心」的核心功能,緊抓冬奧機遇,創新融合發展,求真務實,攻堅克難,舉辦了多種形式的迎冬奧活動,各冬奧場館也陸續開工改造和建設,奧林匹克公園正式進入「冬奧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