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蔡英文當局終於對「新黨三傑」痛下毒手,並且以所謂「防衛法」裡的「發展組織罪」來起訴。 筆者認真讀了當局所謂的起訴書,發現到未來可能阻礙兩岸交流正規活動危機。 從起訴書裡一再把一些正規的活動,說成「共諜」行為,就可以看出看到臺灣在蔡英文當局執政下的極度不自信。筆者對未來的兩岸交流活動有幾點新擔憂。
首先,當局使用所謂「發展組織罪」辦他們,無非就是企圖恐嚇其他臺胞不要組辦與參加交流活動。 而且發展組織罪的使用與調查方式也非常粗糙,可能使得臺胞隨時因組織交流活動讓當局不滿意,而出現被約談和搜索的情況,甚至還會以「當局安全」的名義帶走相關活動負責人,並羈押禁見,企圖達到阻礙活動順利進行與完成的目的。最後有沒有因「發展組織」定罪或是成為「羅生門」結果都沒關係。
其次,兩岸的新媒體產業那麼熱,一些節目與網站,其實並非什麼「情報節目」。當局今天都可以大肆以資金來自大陸名義,給作者一個「發展組織」罪名來抹黑,以後會不會有更多新媒體作者,只因為作品不討當局喜歡與經費來自大陸,而回臺灣被冠上「國家安全罪」進行約談或逮捕呢? 臺當局「文化部」不但不檢討自己沒有補助新媒體人才,還企圖用「當局安全」來辦他們,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三,至於所謂的「組織軍人名單」,臺當局「國防部」說了沒有軍人涉及,難道是「假新聞」嗎? 「國防部長」要不要關三天?老實說,就算是退役軍人參加活動,兩岸交流活動的主辦人也不能拒絕他們。如果涉及登記個人信息報名,就成了「共諜」,到時誰還敢邀請退伍軍人參加活動呢?
如果談及所謂「洩露機密」的部分,臺灣的談話性節目與研討會,不就是常常有一大堆自稱是「內情人士」,公開爆料自己知道秘密,這些節目也全世界都可以看到。這些還不包括一些自稱高層,見到美國學者日本學者那種卑躬屈膝,不惜一切把秘密,一五一十的向他們說。
如果退伍軍人參加一個兩岸交流活動,就會洩密的話,島內豈不是每天都在洩密?名嘴們在電視上說的神氣活現,怎麼不見檢調搜索電視臺,馬上奔向電視臺樓下約談逮捕這些自稱內情而洩露內情的名嘴呢?
這個案件引起筆者對未來兩岸交流活動組辦的憂心,尤其是起訴書細節完全可以說是「自由心證,甚至還有誇大臆測的可能」。筆者建議當局該公開說清楚就說清楚,未來更應該支持對審判的全程直播,而不要以所謂「當局安全」而進行秘密審判。
最後,筆者也奉勸蔡當局,希望他們能夠了解組辦兩岸交流活動者的辛苦,與其恐嚇臺胞,不如放手讓臺胞發展,少用各種奇怪的方式阻礙臺胞,特別是青年人的發展。
(作者 王裕慶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臺籍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