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解析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五大關鍵問題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參考消息網10月10日報導 《西班牙人報》網站9月28日發表一篇題為《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存在嗎?關於新冠病毒空氣傳播的五個關鍵》的文章,文章稱,我們呼吸時排出的顆粒,也就是說氣溶膠是否會像唾液飛沫那樣傳播新冠病毒?對於這個問題,目前科學界尚未達成共識,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五個關鍵問題作出判斷。全文摘編如下:

1、存在哪些傳播機制?

原則上講,存在三種可能的傳染途徑,「大」的呼吸或唾液飛沫,小得多的氣溶膠,以及通過汙染表面傳染。

大液滴是被感染的人通過咳嗽、打噴嚏以及說話時排出的唾液或呼吸道顆粒,它們像子彈一樣飛翔,擊中嘴、鼻孔或眼睛。如果它們沒有撞到任何人,會在一兩米的範圍內迅速跌落到地面。

氣溶膠的空中傳播途徑正在討論中。它們也是唾液或呼吸液的顆粒,但尺寸較小,根據它們的大小,它們可以在空中停留更長的時間,從幾十秒到幾小時不等,並且傳播更長的距離。

汙染表面傳染是指接觸性傳染,例如雙手在觸摸門把手、開關或其他任何已沉積病毒的物體後碰觸嘴巴、鼻子、眼睛,導致病毒傳染。

2、大小有何不同?

對此尚無共識。傳統上以5μm(微米)為界限:大於此則為唾液或呼吸道飛沫,小於此則為氣溶膠。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國疾控中心在文件中規定的,但是也有疾控中心的專家承認,10微米的顆粒可以在環境中停留8分鐘以上,因此不會很快掉落。

3、哪種傳播途徑最重要?

對此也沒有共識。世界衛生組織同意唾液或呼吸道飛沫是主要傳播途徑,並設立了1米的安全距離以避免傳染。7月,在數百名專家在《紐約時報》上致信後,該組織還承認,在通風不良的封閉環境中,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來傳播,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

但是有些科研人員認為,氣溶膠可能是主要傳播途徑。

4、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支持氣溶膠為主要傳播機制的科學家認為,如果攜帶病原體的顆粒停留在空中的時間比我們想像的更長,散播的距離更遠,那就需要我們更加重視室內通風和戶外活動的重要性。

專家們7月在《紐約時報》上簽名的文章還指出,即使在保持社交距離的環境中,室內也可能需要戴口罩。醫護人員將需要先進的口罩(如N95s),以便在護理新冠病毒患者時,可以過濾掉最小的呼吸液滴。

學校、療養院、住宅和企業中的通風系統可能需要最大程度地減少空氣再循環並添加功能強大的新過濾器。甚至可能需要紫外線來殺死在室內漂浮的微小液滴中的病毒顆粒。

5、我們應該繼續執行當前的保護措施嗎?

是的,人際疏散、洗手和使用口罩對於預防疾病的傳播仍然很重要。此外,關於口罩,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佩戴方式(不要把口罩戴到下巴以下,或者不遮蓋鼻子),並且要正確貼合臉部,以免呼氣時我們「排出」的空氣逃離。

此外,最新證據表明,重要的是限制與我們保持密切接觸者的社交範圍,確保與這些人相遇在露天環境中,並經常對封閉的空間進行通風,而在封閉空間內必須嚴格使用口罩。(編譯/王露)

相關焦點

  • 怎樣應對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圖1. 2020年2月8日下午2:00,上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病毒在空氣中是怎麼傳播的?最近正好看到一位專家的採訪,針對「病毒在空氣中可以存活多久」等大家關心的問題答疑。專家也提到了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這又是什麼?一個新冠病毒感染者打噴嚏、咳嗽甚至呼吸都會釋放出病毒。而美國西雅圖的那一位感染者的糞便裡也檢測到了病毒——雖然看起來含量要比呼吸道裡的病毒含量少很多。這些含有病毒的體液可能會留在環境裡, 例如空氣中、電梯按鈕上、桌面上、椅背上等。
  • 西媒盤點:新冠病毒10大未解之謎
    原標題:西媒盤點:新冠病毒10大未解之謎參考消息網3月24日報導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3月22日刊文稱,有關新冠病毒的科學疑問有很多,其中有一些被人們所忽視,但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與時間賽跑,以便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 美CDC再改防疫指南:新增的「新冠或通過空氣傳播」被刪除
    當地時間21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編輯了有關新冠病毒傳播方式的網頁,刪除近日新增的有關新冠病毒「可能」通過空氣傳播的內容,美媒指出,這是自5月以來美國疾控中心防疫指南的第三次重大修訂。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1日報導,世衛組織18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在6英尺(約3米)內的區域傳播,這表明室內通風是抵禦新冠病毒的一項關鍵措施。為此,美國疾控中心同日更新了網頁上的防疫指南,新增內容稱新冠病毒會通過空氣中的「細小顆粒物」傳播。
  • 世界衛生組織:不排除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繼全球239名科學家發表公開信呼籲世界衛生組織重視新冠病毒空氣傳播後,日前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新指導意見稱,不排除新冠病毒在室內通過空氣微粒傳播的可能性,但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來證實。世界衛生組織周四(7月9日)發布新指導意見稱,不能排除新冠病毒在健身館和餐廳等密閉室內空間通過空氣微粒傳播的可能性。
  • 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看看世衛組織實際是怎麼說的
    自從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近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可以存活長達3個小時,引發了人們對新冠病毒能否通過空氣傳播的憂慮。而網上關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因此「修改個人防護規則」的說法,也引來了很多恐慌和擔憂。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英媒:科學家估算新冠病毒傳染性並非「極強」
    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英媒稱,隨著英國確診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最新暴發的病毒似乎不像其他引發全球反應的病毒那樣致命和具有極強的傳染性。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新冠病毒的基本感染數(R0,即一個感染者平均感染其他人的人數))在1.4至2.5之間。這意味著,平均每個已確診的新冠病例將感染1.4至2.5人。報導稱,任何一種R0超過1的疾病都會傳染,需要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世衛組織稱,為了有效控制新冠病毒,需要採取控制措施阻止至少60%的感染。
  • 科學家稱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被低估,世衛:正在科研審核
    科學家稱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被低估,世衛:正在科研審核 近日,來自32個國家的239名科學家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籲世衛組織更多地關注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
  • 「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美機構撤回相關防疫指南
    中新網9月22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21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撤回了一條稱新冠病毒可能通過空氣傳播的防疫指南,並稱該指南系「錯誤發布」。據悉,美國疾控中心於18日發布了這一指南,稱新冠病毒通常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或細小顆粒(例如氣溶膠的細小顆粒)傳播」,即使人在呼吸時也會產生。資料圖:戴著口罩的美國民眾。但該機構21日又稱,這條指南系「錯誤發布」,現已從CDC網站上被刪除。「疾控中心目前正在更新有關新冠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播性的建議」,該機構表示,隨後會發布更新完成後的表述。
  • 世衛組織承認新冠病毒或借空氣傳播:「證據正在浮現
    來源:新華社、央視外媒稱,世界衛生組織(WHO)當地時間周二承認,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證據正在浮現」,此前一群科學家呼籲WHO更新有關新冠病毒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指南。
  • 世衛首次承認新冠病毒借空氣傳播,它和原來氣溶膠傳播的區別是?
    世衛確認新冠病毒可空氣傳播最新消息:歷經6月有餘,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在當地時間7月8日承認,新冠病毒可在空氣傳播的證據。路透社官網截圖自年初爆發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至今已有6個月時間,全球病例也已然超過1200萬確診大關。對於這種新型病毒的認知,人類也在不斷刷新著新的高度。
  • 研究:新冠病毒或藉助大氣汙染物顆粒傳播
    義大利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能夠附著在大氣汙染物顆粒上,這或許可以使病毒傳播得更遠,導致更多人感染。科學家日前在空氣汙染物顆粒上發現了新冠病毒,他們正在研究,這是否能使病毒傳播得更遠,並增加感染人數。
  • 美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去年已在歐美傳播 早於首例確診病例
    (Getty)海外網12月23日電美媒報導稱,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首批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以來,該病毒的起源和全球傳播的真實時間表仍然是一個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全球首例病例之前,該病毒已在歐美地區傳播數月有餘。
  • 美媒: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去年已在歐美傳播 早於首例確診病例_新聞...
    海外網12月23日電美媒報導稱,自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首批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以來,該病毒的起源和全球傳播的真實時間表仍然是一個謎。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全球首例病例之前,該病毒已在歐美地區傳播數月有餘。據《商業內幕》22日消息,義大利於2020年2月21日在倫巴第記錄了第一例官方新冠病例。
  • 飛沫、氣溶膠、糞口傳播?新冠病毒防護乾貨來了
    &nbsp&nbsp&nbsp&nbsp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nbsp&nbsp&nbsp&nbsp新冠病毒如何傳播?弄清這個問題是防護的前提。
  • 「新冠病毒獵手」的技術解答來了!1小時殺滅空氣中99%新冠病毒
    同時,也有好奇寶寶們對咱們空氣淨化器過濾病毒的效果提出了疑問: 它為什麼能殺滅新冠病毒?原理是什麼呢?適合用在哪些地方呢?能否生動地為我們講一講? OK! 有我們專業的格力技術員 馬上為大家講解疑惑!
  • 新冠病毒在家能自測?空氣淨化器能消滅病毒?都是謠言!
    放鞭炮能夠消除病毒?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不時會出現各種關於新冠肺炎的傳言,這些傳言打著「科學論證」的標籤,看上去還真像那麼回事,但事實是這樣嗎?1、新型冠狀病毒在家也能自測?真相: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沒有家用版自從疫情暴發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疑神疑鬼,總擔心自己被病毒感染。前不久,一款號稱在家就可以自測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檢驗試劑盒悄悄在微信朋友圈中露面。
  • 雙語|研究:新冠病毒或藉助大氣汙染物顆粒傳播
    科學家日前在空氣汙染物顆粒上發現了新冠病毒,他們正在研究,這是否能使病毒傳播得更遠,並增加感染人數。這項研究還處於初步階段,目前還不清楚新冠病毒是否能在汙染顆粒上存活,以及病毒數量是否足以致病。另外兩個研究小組指出,空氣汙染顆粒可能有助於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傳播得更遠。
  •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新冠病毒一周進展報告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 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該結果表明,外科口罩可以防止有症狀的人傳播人類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 2. 新冠病毒或不能感染男性生殖系統 4月4日,南京醫科大學劉雲等團隊在medRxiv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共納入13例男性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其中12例康復,1例死亡。
  • 【說英語】可能更容易傳播新冠病毒?
    僑報訊,一項最新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說英語的人說話時會向空氣中噴射更多飛沫,這可能會使他們更容易傳播新冠病毒。《福布斯》網站(Forbes)報導,由於新冠病毒會通過飛沫傳播,因此講一種語言時噴射飛沫的情況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發病率。
  • 新冠病毒去年底或已在西方國家傳播
    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最早感染病例出現在哪兒?最近幾天,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都證實本國在去年底已出現病例。CNN5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對全球7600名患者身上提取的新冠病毒進行基因分析表明,該病毒從去年晚些時候就已經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並且一定是在首例感染後快速地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