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小夥兒丁真太火了
從11月13日到12月13日
一個月喜提55次微博熱搜
一個短片《丁真的世界》
更是讓他一夜之間成為網絡「頂流」
有網友開玩笑說
「丁真眼裡的光,打工之前我也有」
但觀察君要說的是
丁真眼裡的光
咱們紀錄片人眼裡都有
他們永懷赤子之心
熱愛生活、關注世界
眼裡永遠有光
12月10日-13日,全國各地的優秀紀錄片人齊聚深圳,參與「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這一年度最值得關注的紀錄片盛事,現場還有好多總臺的小夥伴來領獎!
為了不白來一趟深圳,觀察君今天必須和大家好好安利一下盛典上那些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直擊人心的紀錄片~
《我們走在大路上》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扛鼎之作」,《我們走在大路上》以時間為線索,用生動的故事和有趣的細節,把共和國一路走來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呈現給億萬觀眾。不說別的,豆瓣評分9.1足以證明它有多好看。
兩個字:精彩。
《同心戰「疫」》
紀錄片通過大量珍貴影像,全景式紀錄這場充滿艱難險阻的抗疫鬥爭,點滴捕捉危難時刻醫患相處的溫暖真情,白衣勇士衝鋒在前,億萬人民守望相助。(觀察君提醒:觀看前記得備好紙巾)
兩個字:震撼。
《攻堅日記》
紀錄片從30個國家級貧困縣的30個尚未脫貧的村莊中,選取30個特色貧困家庭,以時間為軸線,每個月展現一次這些家庭的變化,持續跟蹤記錄脫貧攻堅戰過程。
三個字:接地氣。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
作為紀錄片中的「網紅」,《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開播前就有了超高熱度。25件文物,繼續講述著中國古人了不起的創造力,及背後蘊藏的中國精神、中國審美和中國價值觀。
一個字:美。
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
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冊
2019年影視行業整體遇冷,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國紀錄片的發展卻沒有停下腳步。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一大波優秀的紀錄片通過回顧歷史,用準確翔實的內容和客觀嚴謹的態度傳承著紅色文化;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許多應時代而生的紀錄片記錄下了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奮鬥故事,挖掘出了基層扶貧幹部身先士卒的感人事跡;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紀錄片人深入抗疫一線,用鏡頭記錄下武漢這座「英雄之城」的生活百態、中國的真實抗疫情況,也讓最美逆行者們的身影永遠留在歷史長河中;
為展現中國文化和璀璨歷史,一大批有溫度、有深度的紀錄片湧現出來,讓觀眾在快時代有了慢下來的「羈絆」,也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
在本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上,「年度人物獎」授予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紀錄頻道總監梁紅。
中國紀錄片應該拍什麼?
紀錄片人如何看待2020年?
聽聽4位總臺紀錄片人的心裡話
從紀錄片創作者到管理者,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召集人梁紅:創作者其實就是自己拍片子,後來是帶著一群人拍片子;管理則要有全局思維,為所有的創作者提供最好的條件、最好的環境,提供智慧支持、技術支持和節目的標準。
中國紀錄片人應該關注什麼?
《我們走在大路上》總導演閆東:關注當下,關注這個時代,關注每一天發生的鮮活的故事——這些故事當中,有人、有事、有情感。
紀錄片人如何看待2020年?
《同心戰"疫"》總導演劉美佳:疫情讓我們知道,正常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2020年會成為我們面對以後人生各種挑戰和困難前行的力量。
做紀錄片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2020春天紀事》總導演劉鴻彥:有一顆比較從容的、能夠踏實下來的心。
紀錄片導演張同道說,自己每拍攝一部片子,就像經歷了一種新的人生。對於時代來說,紀錄片更有著重大的意義:記錄當下、呈現真實、回顧歷史、延續文明。
新媒體時代,中國紀錄片也在積極轉型,重視小屏傳播、強化IP矩陣、探索製作邊界、重構產業閉環……但時代在變,紀錄片的本真不變。
在《丁真的世界》片尾,丁真說道: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還是最愛我的家鄉。有網友留下一條非常溫暖的彈幕:
你不用離開你的世界,世界會向你奔湧而來。
同樣的,你無需經歷每一種生活,無需到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打開紀錄片,世界正向你奔湧而來。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
並沒有!
彩蛋送上
這份完整獲獎紀錄片名單請查收
拯救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