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馬路市場聯合執法現場。
紅網時刻7月15日訊(通訊員 唐珍珍)「以前每逢趕場,店門口、馬路上總是擠滿了行人,各種菜攤、水果攤長期佔道經營,不僅影響了環境衛生和整體形象,更嚴重妨礙了正常通行和生活。」曾先生在洞口縣竹市鎮大水村經營一家門店已有三十餘年,7月15日,看到各類撐杆搭棚及佔道經營攤點陸續被清除,他感嘆道。
大水村是竹城公路與茶青公路交匯地,為交通要道,許多商戶在此開店,有的佔據馬路搭建雨棚,有的在路邊設置攤點。幾十年來,每逢二、七趕場日,馬路上熙熙攘攘,人車混雜,經過大水這段五六百米的路一般要十分鐘。春節期間更是水洩不通,堵車大軍蜿蜒盤曲得似兩條「長龍」。如今,隨著整個拆除行動的緊張進行,原本髒亂差的「馬路市場」消失殆盡,道路變得寬敞整潔,這些新變化贏得了附近居民和過往行人的肯定與讚許。
大水馬路市場整治只是竹市鎮取締馬路市場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竹市鎮黨委政府堅決落實上級關於取締馬路市場、整治交通問題頑瘴痼疾的文件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多措並舉對轄區內的管竹、回龍等9個馬路市場進行取締,切實做到還「路」於民,有效改善了交通、衛生情況。
宣傳發動到位。為確保整治行動能得到商戶和群眾的理解支持,該鎮安排工作人員在主要路段張貼了300餘份《關于堅決取締馬路市場的通告》,並通過村村響、宣傳車、宣傳橫幅、宣傳標語等形式為整治工作的全面開展營造良好氛圍。
引領勸導到位。「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該鎮馬路市場整治工作之所以能順利推進,關鍵原因在於黨員、村幹部能率先拆除自家違規搭建物。同時,鎮、村幹部包幹到戶,登門勸導。經引領勸導,70%的商戶、攤販對違規搭建的雨棚、攤點進行了自行拆除。
依法取締到位。7月13—14日,該鎮組織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門進行聯合執法,對不願意拆除及拆除難度大的違章構建築物進行依法強制拆除。
竹市鎮黨委書記胡小革表示,接下來,該鎮將建立長效機制,加大監管力度,鞏固整治成果,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防止馬路市場回潮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