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參加過高考的人應該都會經歷考試前來自各方的的叮囑,老師和家長不斷向自己強調著考試時所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這其中有一項總是會被著重提出,那就是絕對不能遲到。高考在考試開場之後通常還會有一段時間允許考生進場,但是一旦超過15分鐘,不管考生如何求情,監考的工作人員都不會讓他們進場的。
以至於每年都會有一些人因此失去了寶貴的機會。但是這究竟是因為老師的不近人情呢?還是有另外的體制原因呢?其實這樣的規定通常會考慮到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保證公平公正。15分鐘雖然很短,但是對於洩露試題來說卻是已經足夠了。如果遲到很久的考生被允許進入考場的話,他們的身上可能帶著為洩露試題而準備的配套答案,這種作弊行為無疑就會動搖高考作為國考的公平公正性。
第二、保持高考氛圍。高考對於人生的重要性不用說就明白,因為它基本決定了我們將來的職業走向。正是因為這種重要性,使得考生進到教室裡面考試時都會有些緊張,這時他們往往需要一定時間來平復心情開始答題。答題開始之後,人的思維也會高度的緊張敏感,這時如果遲到考生推開考場門,無疑會對其他考生的心態和考場的氛圍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如果這時正好在播放英語聽力的話,開門聲可能會掩蓋掉聽力中的重要信息,這種影響無疑就會嚴重很多。
第三、提高考生的守時意識。我們每個人從小都會被教育要遵守與別人的時間約定,寧可早到也絕對不能遲到。因為遲到的話,不但會耽誤事情,還會給別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平常情況都如此,高考就更不必說。高考作為如此重大的事件,如果考生連這一次的準時都做不到的話,那麼以後進入到大學乃至社會,也會因為遲到這一毛病給別人和自己帶來麻煩,無法有很大的成就。
所以說,在高考的時候,我們要在考試之前準備好自己所要用的物品,如準考證和身份證,檢查自己的衣物是否合格(要求不含金屬),同時提前定好出發時間,做好準備,準時出發。寧可自己在考場外邊多站一會兒,也不能等到快遲到時才急急忙忙出門。平靜從容,才能在考試中良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