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向左 知乎向右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深響

作者:李婷婷

核 心 要 點

  知乎與B站都在今年迎來了自己的「成年」時刻——突破原有圈層的規模躍遷階段。  二者破圈的打法不同,從雙方最近的營銷活動來看,B站想要在更廣泛人群中塑造口碑,知乎希望切入更多大眾細分圈層,B站重品牌,知乎重內容。  知乎和B站已經成長為滿足當下內容消費需求的典型平臺,它們的演進,共同定義著下一代的內容消費形態。  年輕人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後浪」。

這來源於B站一場聲勢浩大的營銷活動。5月3號晚上,B站推出的一則題為《後浪》的演講視頻登陸央視,並在《新聞聯播》開播前的黃金檔位播出,當晚,《後浪》視頻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截至目前,B站平臺上該視頻播放量已突破2400萬,輿論層面關於「前浪」「後浪」的討論仍經久不息。

這無疑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破圈營銷,它將一直帶著小眾標籤的B站推向了主流視野,成功引發了跨年齡、跨圈層對B站的關注與議論:對父母輩來說,這極有可能是他們第一次觀看B站平臺的視頻,即便是對大部分B站用戶而言,這可能也是他們第一次對青年文化進行深度思考。

B站掀起的「後浪」還未平息,知乎變身而成的「知媽乎」又橫空出世。

與B站偏大眾向的營銷手段不同,知乎的營銷策劃定位細分人群——新手媽媽,在母親節這一特殊時間點變身成為「知媽乎」,並選擇與南方黑芝麻跨界聯手玩了一出諧音梗。因此,#知乎出芝麻糊了#的話題成功登上了微博熱搜。此外,知乎就此次活動推出一支復古風視頻,主打懷舊,成功喚起網友們的童年回憶。

外部放大聲量的同時,在站內,知乎推出了結構化的「新手媽媽」搜索結果頁,將新手媽媽人群在不同階段最關注的母嬰類內容做了整理,並上線了「親子分區」和「小藍書·新手爸媽篇」,方便用戶發現和消費自己更感興趣的育兒乾貨內容。

可以看出,在五月初這個節點上,B站和知乎都花了心思玩起營銷花樣,而且目的都旨在破圈、觸達新用戶,兩大頭部內容消費平臺一前一後做營銷是巧合還是某種必然?毫不掩飾的破圈意圖背後,內容平臺們又為何迫切地想「長大」?

知乎和B站的成人禮

知乎變身知媽乎,B站後浪翻滾,這兩次營銷活動更像是知乎與B站送給自己的「成年禮」。儘管風格各不相同,但這兩家內容平臺,確實都在今年迎來了自己的「成年」時刻——突破原有圈層的規模躍遷階段。

知乎和B站存在不少相似之處。

二者幾乎誕生於同一時期,B站上線於2009年中,知乎推出於2011年初,幾乎是前後腳站在了移動網際網路興起的前夜。誕生之初,知乎定位相對嚴肅的知識類社區,B站則發力二次元,雖然定位不同,但二者都是瞄準某一圈層的、偏小眾的內容社區。

知乎與B站仿佛是兩個一起長大的孩子,雖然各有各的性格,但起點相似,又是在相同的時期與環境下成長,因此在此後的發展脈絡上處處可見相似性。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兩個平臺各自成長,知乎發展成以內容為核心的青年社區,B站則變身年輕人社區,二者都在垂直領域裡深耕,並都不斷積累著破圈的內在能量。

將時間拉長到知乎和B站的成長過程來看,所謂破圈的內在能量,來源於網際網路用戶側與技術側的更新迭代。

在用戶側,伴隨網際網路發展,網民群體的年齡組成、興趣習慣也在變化。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年齡構成中,20-29歲網民佔比最大,達到21.5%,10-19歲網民佔比達到19.3%,90後、00後已成為目前網際網路用戶群體中的中堅力量,並且與前代不同,他們正是伴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一代人。

作為網絡原住民,這部分群體相較前輩在興趣上更加多元,且更注重趣味相投。舉例來說,知乎的「遊戲」話題下,有14,694,416個關注者,他們熱烈交流著與遊戲有關的一切,共提出了422,423個問題,足球話題下也匯聚了3,319,517個關注者,產生了92,979個問題;在B站,一群喜好惡搞的年輕人們在鬼畜區自得其樂,百萬級播放量的視頻並不少見。

當興趣成為用戶網絡行為的底層支撐之後,深耕某一圈層或垂類文化的產品,也就有了堅實的用戶基礎。

知乎與B站都是靠深耕某個圈層立穩腳跟並逐漸壯大的。近幾年,隨著平臺自身內容生產機制進一步發展,知乎與B站的內容越發多元,知乎用戶除了參與嚴肅話題的探討,對母嬰、寵物、明星等大眾向的話題也反響熱烈,而B站早已不局限於一個二次元社區,生活、娛樂、科技等都佔了很大比重。

內容的多元化為知乎與B站吸引了更多的用戶,同時,隨著網際網路用戶群體的不斷更新,讓原本立足圈層的平臺迎來了做大規模的土壤。

從技術側看,網際網路產業中新的技術和產品形態在陸續湧現。例如個性化推薦技術如今已經愈發成熟,而短視頻、直播等產品也成為了網際網路產品標配。得益於個性化推薦的成熟,不同圈層的用戶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平臺獲得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不管是喜歡美食、旅遊、科技還是想要搜集各科學習資料,用戶都可以在B站與知乎上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用戶側的變化與技術側的成熟,為曾經看似小眾的平臺提供了走到更大舞臺的條件。

一方面,基於用戶興趣的多元化與平臺內容的多元化,圈層與圈層之間得以交叉和互動,這讓知乎與B站這樣的平臺具備非常強大的內在向心力,形成了難以攻破的壁壘——這是與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共同成長的時代紅利。

另一方面,平臺多產品形態的存在,也為容納用戶更多元的內容需求提供可能。知乎以問答模式為起點,有意發展出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呈現方式,比如視頻、直播甚至網文,核心就是為了滿足用戶對內容多樣化的訴求。

比如,知乎在圖文內容向視頻內容遷徙的大趨勢下進行提前佔位,朱一旦、半佛仙人、丁香醫生等不同領域的大V早已入駐知乎平臺;今年3月,《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與知乎法律領域優秀回答者王瑞恩曾在知乎進行了兩場直播辯論,用直播的容器裝進了辯論式的知識分享,將大眾化的產品內化成平臺的核心內容能力;刷爆B站影視剪輯區的《宮牆柳》,原作是知乎問題「為什麼後宮中嬪妃們一定要爭寵」下的高贊答案,這是由知乎優質內容激發出的創作靈感。

主觀與客觀因素共同作用下,知乎與B站積累了足夠的內在能量,並迎來了破圈的契機。看到機遇,它們也在主動抓住機會窗口,因此在今年上半年,知乎和B站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旨在破圈的營銷動作。這既是偶然,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必然。

同時,以知乎、B站為代表的頭部內容平臺的成長已經深深影響、甚至重塑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的內容消費習慣,因此,它們的規模躍遷對整個行業也會產生深遠影響。

一方面,知乎、B站的成長會進一步擴大它們的影響力,在行業中佔有更大話語權;另一方面,內容消費的格局可能會因此發生改變。

舉例來說,知乎此次的母親節營銷,瞄準新手媽媽群體,做了相應的內容運營和深耕。知乎在提供了更專業、豐富的內容以及多樣的產品後,在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可能引發細分用戶群的平臺遷徙。推而廣之,知乎和B站平臺上可挖掘的垂類內容還有很多,如果它們逐一攻克,細分賽道的內容消費產品格局將迎來變數,比如在美食、旅遊等賽道,下廚房、馬蜂窩們需要時刻警惕著知乎與B站是否會展開「降維打擊」。

突破圈層之後,更多元的內容、多圈層的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在平臺上各自繁榮,也會帶來更大的商業變現機會。繼續以知乎切入的母嬰垂類為例,年輕媽媽們對高質量的母嬰內容、課程以及相關商品都有著很強的消費需求,知乎在抓住年輕媽媽群體後,想要在這一垂類上進行商業化,是有很大操作空間的。

整體來看,知乎與B站雖然一直帶著小眾的標籤,但其實在當代網際網路主要用戶構成群體中,知乎與B站的滲透率和影響力都並不「小眾」。它們的誕生、成長與破圈,影響著這一代的網際網路用戶群體,也直接影響著內容消費形態。

誰在定義下一代內容消費形態?

在新一代網際網路用戶中,知乎和B站可謂新興內容消費平臺的頭部代表,但兩個平臺還是存在諸多差異,這也成為其在破圈路上打法各異的原因。

B站的《後浪》偏重話題設計,其核心內容放在了對年輕一代的讚美與激勵上,希望通過振奮人心的演講內容,在更大的範圍內引發人們的共鳴、思考與討論。這整體是品牌向的打法,意圖在擺脫小眾社區的形象,獲得主流對B站平臺的注意及認可。

相較之下,知乎的互動設計更為細緻、實際。在站內,知乎推出了母嬰相關的結構化搜索頁、視頻化內容、內容IP、親子分區、直播活動、主題圓桌;在站外,提出了「知媽乎」的核心概念,並與芝麻糊品牌合作,利用共同記憶和精細化內容,在社交平臺將話題引燃。

從效果來看,B站在輿論聲浪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不過這種品牌層面的討論與B站目標用戶之間的轉化效果尚無法監測,實際效果需要拉到更長時間線內去觀察和評價。

知乎的打法則更為現實,從數據來看,該次營銷活動的效果已經得到體現。上線後不久,就有用戶在站內提出問題「如何看待知乎母親節變身知媽乎,並聯名南方黑芝麻糊?」。上線後24小時,該問題下就累計產生了近400個回答,大部分都來自媽媽用戶或知乎母嬰領域的優秀回答者。

此外,知乎這次營銷的轉化效果更容易量化:在親子分區中,育兒話題有184萬討論,兒童教育有257萬訂閱,懷孕話題有195萬討論,連「如何看待現在嬰幼兒學英語熱潮」這樣的硬核問題都有超百萬瀏覽。

從數據表現和輿論反饋來看,「知媽乎」是一次成功地轉化了目標群體的營銷。

能取得以上效果自然是因為營銷有亮點,一是營銷策劃緊緊抓住了主流網際網路用戶的興趣、偏好和注意力,重視創新有趣,「知媽乎」與芝麻糊的諧音梗讓人印象深刻,詼諧復古的廣告片也非常洗腦。趣味性是營銷的必備要素之一,知乎沒有忽視這一點。

同時,知乎的一系列活動都精準定位了年輕媽媽群體,營銷內容、風格都非常契合這一人群的內容偏好。

站在同樣的規模躍遷窗口期前,為什麼知乎和B站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打法?

首先要明確的是,B站與知乎的成長路徑雖然相似,都是從小眾圈層往更大的規模發展,但因為定位及風格不同,它們在具體策略上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

對於知乎而言,其初始定位是相對嚴肅的知識類社區,在走向更大規模的過程中,它需要滿足的是不同群體對不同知識的需求。換句話說,無論知乎的內容、用戶群體怎樣變化,其核心「知識分享」是不會變的。因此,結合自身優勢通過各種方式去滿足用戶對不同知識的需求,是更切合知乎實際的打法。

而B站從一個二次元社區往大擴張的過程中,更需要的是更新市場和用戶對其品牌定位的認知,因此它會選擇更品牌向的打法,也需要更大的聲量。從目標用戶來看,知乎佔住的核心用戶群體,也是B站想要籠絡的對象。

總的來說,從兩個營銷活動來看,B站想要在精英人群中塑造口碑,知乎希望切入更多大眾細分圈層,B站重品牌,知乎重內容。一個向左,一個向右。雖然是向兩個不同的方向發力奔跑,卻殊途同歸。

跳出單次的營銷活動,在年輕用戶群中建立了巨大影響力的知乎和B站,已經成長為滿足當下內容消費需求的典型平臺。其與用戶之間建立了緊密的文化和心理紐帶,會成為網絡上愈加重要的生態組成部分,它們的演進,也將共同定義著下一代的內容消費形態。

二者方向不同,但都有著自己的不可替代性:B站根植於年輕群體以及相應的文化,在信息呈現上更偏視頻維度;知乎能夠提供多維度、多層次、多產品形態且高質量的知識分享——這樣的社區在中國網際網路世界中非常特別。

即便在母嬰這個擁擠的賽道,知乎的積累也很難被模仿,一是平臺上匯聚著專業度最高的育兒專家,二是有一些獨特的問題只會在知乎平臺上出現並被解答,比如說「五六歲小孩非常不聽話,打了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三歲的兒子說長大了想當灑水車司機,作為家長我該做點什麼來支持他的小理想?」——這類問題乍看很奇怪,但確實困擾著不少的年輕父母。

歸根結底,知乎的優勢在於其能為用戶提供更具有整合性的、一站式的、不可替代的內容,而這一優勢的發揮,不會局限於母嬰領域。

破圈之後,知乎與B站的內容生態都會更加完整,比如對知乎而言,開放、真實、專業的社區文化內核不會改變,但外延會進一步擴大。可以看到,知乎對創作者的激勵仍在持續,例如針對此次重點發力的母嬰領域,知乎推出的「小藍書·新手爸媽篇」頁面中,就給到了站內母嬰領域優秀回答者很大的篇幅與流量曝光。在全站,知乎也一直在推行致知計劃,為優質內容提供更多曝光、流量與專項獎勵。

未來,隨著新技術與產品的湧現與用戶群體的變化,知乎和B站的社區形態還有著很多不同的可能。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長大」之後,以他們為代表的新一代內容消費平臺的影響力也會愈發強大。

相關焦點

  • 向左走向右走: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是緣分讓他們交集在一起
    《向左走向右走》有電視劇版本和電影版本,電視劇版本是陸毅、賈靜雯主演的,因為是劇集版,所以感覺出現了很多拖劇情的情節,就像是所有愛情電視劇一樣,一定要加上一點:兩人的戀愛家長不同意、有一個壞壞的配角、再有些三角戀……感覺就像是一個標準的偶像劇而已,但好在陸毅、賈靜雯正年輕,很帥很美,所以依舊還是很好看。
  • 《向左走向右走》相中金城武梁詠琪
    《向左走向右走》相中金城武梁詠琪2002年10月12日09:07:03 網易娛樂    暢銷作家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將被香江導演杜琪峯改編上銀幕,誰是《向左走,向右走》的最佳銀幕代言人呢?  《向左走,向右走》是住在同一個城市、同一樓的2個寂寞男女,因為偶然相遇,又因為各自出門向左走、向右走的習慣讓他們無法再相遇,也讓他們依舊各自寂寞。幾米的手繪本風靡不少人,大明星林青霞都曾表示欣賞幾米的作品,而杜琪峯更決定將這個故事搬上大銀幕。  據側面了解,《向左走,向右走》的卡斯,杜琪峯已相中金城武和梁詠琪這對銀幕金童玉女。
  • 向左or向右?TUMI向你,與自由相遇
    向左去享受旅途的樂趣?亦或是向右自由漫步?,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國際領先的高端旅行生活方式品牌TUMI,一起來看看不一樣的選擇旅途是否會有所不同。在旅途中發現無限趣味選擇TUMI V4 系列行李箱,將貼紙自由組合,加上個性印記,旅途自然出趣。
  • 《向左走·向右走》Turn Left Turn Right
    兩人各自整理行李,準備離去,奇妙的事情卻在這時發生……[製作背景]  《向左走,向右走》於2002年聖誕在臺北展開拍攝工作,拍攝地點包括臺灣及香港。  「作為華納電影製作的第一部華語電影,我們很榮幸能與杜琪峯及韋家輝合作。」
  • 科技向右,文化向左:全球化的新動力
    科技向左,文化向右 全球化:困境還是機遇?任何「錯誤」都應該有向「正確」靠近的必要,成為統一的科技標準。 文化向左:豐富的文化生態 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只顧給孩子夾菜而沒有考慮孩子的口味喜好,科技向右看齊真正的問題是什麼?科技只關注到效率的最大化,卻沒有考慮每個人的個性喜好不同。
  • 英語美文 | 向左走,向右走
    每次出門,不管去哪裡,總是習慣性的先向左走。 He lives in an old apartment in the city suburb.他住在城市郊區的一棟舊公寓大樓裡,Every time, wherever he goes, he is used to turning right.
  • 向左?向右?火星人U6引領洗碗機升級風向標
    如果說過去幾年洗碗機市場是一張白紙,野蠻生長,那麼,當下洗碗機行業已經站在「向左走,打價格戰血拼;向右走,技術創新引領消費」的十字路口。作為廚電行業的革新者,顯然,火星人選擇了一條「向右走」——以用戶需求為圓心,以持續研發和技術迭代引領行業革新的康莊大道。
  • 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間隔智能填充數據
    關於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四個方向上的間隔填充,小編整理了一下,共有以下幾種方法。
  • 晚聽英語 | 向左走,向右走
    每次出門,不管去哪裡,總是習慣性的先向左走。 He lives in an old apartment in the city suburb.他住在城市郊區的一棟舊公寓大樓裡,Every time, wherever he goes, he is used to turning right.
  •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再也不見了———《向左走向右走》讀後感
    向左走向右走》讀後感——段晨雨寒假時偶然看到幾米的漫畫書《向左走向右走》,反覆看過之後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氤氳在心底,感觸頗深。《向左走向右走》是漫畫家幾米的出名之作,描述了一個唯美的青春故事,幾米用清新絢麗的色彩和美麗簡單的線條為我們帶來一篇篇難忘的畫面。故事以日記的形式展開和結束,在城市郊區的同一幢樓裡住著一個男孩和女孩,他們之間只隔了一面牆。但就如故事所說的那樣:她習慣向左走,他習慣向右走,他們始終不曾相遇。
  • 向左走,向右走,都是向前走
    01幾米在《向左走,向右走》中恰到好處地描繪出了命運的那般奇妙和無奈。她和他,一牆相隔的兩個人,她習慣向左走,他習慣向右走,他們始終不曾相遇;但是,人生總有許多巧合,兩條平行線也可能會有交匯的一天,那天他們在公園遇見,有如失散多年的戀人;可是,人生總有許多意外,握在手裡的風箏也會突然斷了線,大雨淋溼了他們分別前互留的號碼,她和他再次失聯;她還是習慣向左走,他還是習慣向右走,在同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尋找那一個陌生又熟悉的背影,常常莫名哀傷……又一年了,他們對彼此的記憶只剩下一張被雨淋溼的電話號碼
  • 《向左走向右走》翻拍泰劇變恐怖片!童話愛情大灑狗血
    ▲幾米《向左走向右走》浪漫愛情宛若童話。(圖/翻攝自幾米Spa) 《向左走向右走》描述在城市中一棟老舊公寓中,女主角習慣出門向左走,男主角是小提琴手,習慣向右走,某日,從來無法相遇的兩人,在噴水池邂逅了,卻在交換電話後,一場雨淋溼了號碼,錯失了連絡方式,從此又回到寂寞的生活。
  • 經典英語美文朗讀:向左走,向右走
    每次出門,不管去哪裡,總是習慣性的先向左走。 He lives in an old apartment in the city suburb.他住在城市郊區的一棟舊公寓大樓裡,Every time, wherever he goes, he is used to turning right.
  • 幾米《向左走向右走》我遇見你是我最美麗的意外
    幾米漫畫《向左走向右走》世界上所有的遇見都不是巧合,或許在這座城市裡,有另外一個「我」,經過同一個路口,坐過同一班公交車,去過同一家書店,甚至擦肩而過,但我們始終未曾相遇。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們住在同一棟公寓,只是她出門習慣向左走,他習慣向右走,他們逗過同一隻黃色小花貓,餵過同一隻流浪狗,聽到同一隻烏鴉的叫聲,看著同樣的窗景,走過相同的樹林小徑。只是他們始終不知道有對方的存在。他們在各自的世界裡向左走,向右走,向前走。地球是圓的,準確來說是橢圓形的。
  • 睡覺向左還是向右好 朝這側睡竟能治胃病
    在平時我們常常會聽說,因為心臟長在左邊,因此不能向左側睡,這樣會壓迫心臟,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都是深信不疑,這個聽起來好像頭頭是道,但是到底正確嗎?睡覺到底是向左好還是向右好?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睡覺向左還是向右好根據研究,人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大概平均要翻身二十次左右,也就是說一個睡姿並不是維持一整夜的,我們聽到的左側睡壓迫心臟,俯臥會壓迫胸部等等,這些都是傳言,因為,並不會有人保持一個睡姿一晚上都不改變。說左側說壓迫心臟,其實只是針對小部分有心臟問題的人們,對於普通人,無論是左側睡還是右側睡,都不會出現壓迫心臟的情況出現。
  • 向左走向右走,<遇見>宜蘭幾米廣場
    再則當時孫燕姿演唱的向左走向右走則是讓我愛上幾米說故事能力的一部電影,直到現在仍然很喜歡最後一句:「我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雖然那首歌其實好像應該叫「遇見」。雖然我談不上是幾米插畫的迷,可能也談不上有多喜歡,但它的插畫的確會有一種令人想一探究竟的魔力。
  • 俗語「向左是把鎖,向右是把槍」什麼意思?民間挑選土狗有講究
    摘要:農村俗語「向左是把鎖,向右是把槍」啥意思?古人挑選好狗的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狗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其也是在世界上養殖最廣泛、養殖頻率最高的一種寵物了。農村俗語「向左是把鎖,向右是把槍」啥意思?古人挑選好狗的講究!農村裡主要是以土狗為主,而不同的土狗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有些狗就很聽話,也比較聰明,很受主人喜歡。而有些狗就比較頑皮,還很貪吃,這樣對於土狗來說卻是大忌。多少的土狗就是因為警惕性不高,並且愛貪吃,然後就中了偷狗賊的圈套。所以要想挑選一條好狗,就尤為重要了。
  • 商品內容化向左,內容商品化向右
    向左,向右,向前看在過去商品到了營銷這個環節才會需要產生內容。隨著電商平臺越來越注重內容,內容平臺也在不斷電商化,這個過程中,商品是內容,內容也是商品,兩者之間的邊界被打破。在今天,商品基本上從它出生之時或者說在它出生之前,就要具備內容屬性,可以說內容是與商品共生的。
  • 《向左走向右走》銀幕開始鬧幾米 - 網易娛樂頻道
    《向左走向右走》銀幕開始鬧幾米2003年10月16日08:51:42 北京晨報 侯檸檸 >   根據幾米漫畫改編的影片《向左走 向右走》,月底即將於北京上映。
  • JOJO的三大頂點:貼吧紫煙,b站白金,知乎卡茲
    自從JOJO動畫化,JOJO的人氣開始上升,到了第三部後,因為承太郎的亮眼表現,又使得JOJO迎來了第二春,但相比於JOJO本身的熱度,JOJO最火的還是它的梗,比如究極生物、緋紅之王、天堂製造等,在b站一些特定視頻裡都會有人刷。所以今天就帶大家聊一下JOJO的三大「頂點」:貼吧紫煙、b站白金、知乎卡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