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能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中學到什麼?

2021-01-11 觀察者網

導讀:近日,總部位於日本的《外交學者》(The Diplomat)雜誌在網站上刊載美國空軍顧問的文章,總結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的經驗教訓,為臺灣防務出謀劃策。觀察者網翻譯本文,謹供讀者參考。

【文/埃瑞克·陳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這位臺灣陸軍少校俯身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弧形。「無人機的擴展航程已可以覆蓋這麼大的範圍,這意味著現在一切都成了目標。我們該如何防禦呢?」說完,他滿懷期待地看向我方代表團。

我方一位團員站了起來,臉上浮現出一絲騙人似的微笑。「好問題。但請允許我先陳述兩點,第一,你們的對手就是不用無人機也能打到你。第二,無人機是一種不對稱武器。是你們的對手來進攻你們——你們應該讓他們擔心如何防禦你們的無人機。」

這番話引來了一片竊竊私語。後來休息時,這位少校找到我。「那個人很好戰嗎,還是什麼?」——少校點頭微笑,想讓我同意他的看法。「不,她很現實,」我回答說。「現在事態已經發展到了不好戰反倒會很危險的地步。」這位少校看著我,一臉迷惑(可能他在琢磨是不是整個美國代表團都寧願在烈火中共進午餐)。

然而,最近剛結束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已經有力證明了我這位同事的建議是非常明智的。從衝突結束後發表的各種總結報告中,我發現了臺灣軍方應該吸取的三個主要教訓。

開打無人機遊戲

在臺海衝突的作戰想定中,制空權和制海權是最受關注的焦點。臺灣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強調「濱海決勝,灘岸殲敵」,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表的文章則回應稱,解放軍將注重發動「聯合火力打擊」,大規模使用飛彈力量摧毀臺灣的空防力量並癱瘓其防禦能力。

臺灣「整體防衛構想」示意圖 圖片來源:防務報告書

然而,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所給出的最重要也是最明顯的教訓是,通過大規模使用無人機系統,地面部隊有可能在局部地區廉價複製強大空軍的部分作戰效能。

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來看亞塞拜然的例子。亞塞拜然人在戰爭中使用了巡弋式炸彈(自殺式無人機)、帶有制導炸彈的中型攻擊無人機、配合火炮使用的偵察無人機,這些武器產生了毀滅性的殺傷效果。面對一個擁有堅固防禦工事的對手,亞塞拜然發起的無人機打擊嚴重損毀了亞美尼亞的固定指揮所、後勤中心和部隊集結地,極大削弱了亞美尼亞的防禦能力。亞美尼亞的重裝甲部隊也享受到了同樣待遇,只是損失更大;亞美尼亞坦克在空曠地域沿著不難預測的行動路線向前推進,亞塞拜然無人機抓住機會摧毀或俘獲了約240輛坦克。摧毀亞美尼亞的裝甲和機械化部隊至關重要,這使得亞塞拜然輕裝特種部隊在炮兵支援下佔領了山區防禦要點「舒沙」,從而勝利結束了這場戰爭。

如果解放軍成功登陸臺灣,那麼臺灣就將處於戰略防禦狀態。考慮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所具有的空中優勢,是否擁有能夠規避雷達搜索的小型無人機就可能意味著臺灣軍隊是否擁有在解放軍高度脆弱時發起攻擊的能力,如果臺軍沒有無人機那就只能在交戰時被動防禦。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會像那些亞美尼亞人一樣被困在某一特定地域,拼死補充給養以維持其繼續進攻的能力,之後它們將沿著可預測的路線向臺北推進。與一開始就在海上摧毀其入侵船隊相比,這種情況實際更糟,因為一隻建制不完整且又士氣低落的登陸部隊將無法輕易撤退,他們將一直吸引後方向其投送大量資源。如果美國海空軍摧毀了這隻登陸部隊獲取後續補給的能力,那這隻部隊基本上也就成了一枚棄子。

釋放欺騙誘餌

與臺灣軍隊相比,解放軍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它能夠實施飛彈飽和精確攻擊。在過去十年裡,精確對地攻擊巡航飛彈和短程彈道飛彈大量擴散,這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擁有彈種最多的飛彈部隊」,而且現在的火箭軍部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地融入到了解放軍的戰區作戰行動中。

此前,二炮部隊(現在的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前身)發展短程彈道飛彈是為了抵消預期中臺灣空軍作戰平臺和飛行訓練的質量優勢;直到1996-2000年,大多數分析家仍然預測在交戰時臺灣空軍能戰勝解放軍空軍。然而,為了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實力已獲得了快速提升和發展,解放軍火箭軍的關注重點已不再是發展短程飛彈來摧毀臺灣的防禦能力,而是發展中遠程高超音速武器來對抗和威懾美國的幹預行動。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展示出了另一種可能性。亞塞拜然使用了大量的「無人」安-2雙翼飛機作誘餌去定位亞美尼亞的防空系統和炮兵部隊。這些誘餌的技術含量很低:飛行員們只是駕駛這些廉價的雙翼飛機飛向亞美尼亞防線,然後用皮帶綁住控制裝置以保持航向,再跳傘逃生。在攻擊型無人機的配合下,這被證明是一種暴露並鎖定敵方防空系統的高性價比戰術。

同樣,臺灣軍方也可以大規模擴建一支廉價的誘餌機隊,其主要任務是加大敵方的目標測算成本並迫使敵方消耗自己的飛彈。這可能是一隻擁有無人機、雙翼飛機,甚至是老化戰鬥機的混雜機隊:臺灣正在逐步淘汰現有的F-5戰機,而這些戰機可被重新用作飛彈誘餌。臺灣擁有比亞塞拜然更先進的技術,無人誘餌不但可以假裝攻擊入侵部隊,還可以假裝攻擊中國大陸,從而迫使解放軍增加開支加固基地、防禦飛彈/無人機進攻並加深中共領導層的恐懼感,使其意識到攻擊臺灣也會使大陸受損。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臺灣出臺「整體防衛構想」前,臺灣戰略主要是想建立一個縱深防禦體系,每一軍種各自為戰:臺灣的海軍陸戰隊負責保衛外島直至被擊潰;海軍在臺灣海峽作戰直至被擊潰;陸軍進行反登陸作戰;空軍則先躲藏在諸如佳山基地這樣的山洞中,避過解放軍火箭軍和空軍的首輪打擊後再出擊作戰。40多年來,這一計劃基本上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完全可以被預測出來——特別是在許多行動細節已被中國情報部門竊取之後。

不僅臺軍的作戰行動有可被預測到的風險。由於臺灣的裝備主要來自美國,所以臺軍也養成了很多美軍的習慣——不僅是美軍的作戰方式,還有軍種文化和各軍種為爭奪軍費和採購裝備而展開明爭暗鬥,從而刺激它們去購買高端武器裝備。雖然已有汗牛充棟的文章建議臺軍從採購高端裝備轉向採購非對稱武器,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轉換思維方式具有怎樣的實戰價值。

對亞美尼亞人來說,思維僵化被證明是致命的。雖然在戰爭爆發前就已有所了解,亞美尼亞人肯定會以靜止不動的「戰壕防禦」戰來對抗亞塞拜然人,但變化遲緩就意味著亞美尼亞最終派出了大批志願兵,他們是由參加過1994年戰爭的老兵所訓練,要端著木槍去打一場陣地防禦戰。但這些志願兵隨後就變得士氣相當低落,因為他們所遇到的戰爭樣式和舊蘇聯式火力消耗戰毫無關係,這種消耗戰曾幫助亞美尼亞獲得了1994年戰爭的勝利。這些亞美尼亞人被困在原地無法動彈,之後就被逐一消滅——不僅是在戰位上的肉體被消滅,而且在精神上也被擊垮。

亞美尼亞軍隊遭到亞塞拜然無人機打擊

就臺灣來說,這一教訓要求臺軍能夠思考多種作戰形式,而不是僅局限於美軍模式,即派遣遠徵軍、戰鬥圍繞空戰進行、高機動,並有龐大的資源和人力基礎作後盾。臺灣並不需要去操心那些美國模式所要解決的問題,臺灣也沒有美國那樣的資源和人力基礎。此外,不拘泥於一種作戰形式意味著要有更大的思維靈活性,要能夠從多種作戰形式中吸取教訓。例如,芬蘭、瑞典和新加坡在裝備和所受威脅方面都與臺灣的防務形勢有一些相似之處;另一模式,特別是對臺灣預備役部隊而言,是要實踐自己從美國20年反遊擊戰中學到的經驗——特別是遊擊隊的作戰方法和技巧。

思想武器庫

幾年前,在一次美中關係的周期性衰退中,北京採用了它慣用的一種方式來表達不滿:切斷美中兩軍交流。一位憤怒的軍事學院教授給我打來電話,想證實自己計劃了一年的中國區域研究之旅是否最終泡湯了。

我很遺憾地確認了這一現實情況,但我試圖讓他振作起來:「你知道,你們班的學生在臺灣也可以學到不少東西。」電話另一頭微微停頓了一下。「是的,但是……我們只會看到很多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舊裝備。」(我當時就想指出,任何一次去中國的旅行都只會看到很多上世紀80年代的解放軍老裝備,但我忍住了沒有說這句俏皮話。)

當我現在閱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的戰後報告時,我想到了當初這番對話。亞塞拜然以創新方式混合使用新舊武器裝備(新裝備也大多不是先進裝備),巧妙地將原被認為是亞美尼亞優勢的堅固防禦體系轉化成了致命弱點。比裝備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這些裝備。

當然,中國肯定不是亞美尼亞,但另一方面,臺灣的經濟實力也明顯強於亞塞拜然:臺灣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是亞塞拜然的14倍,而且臺灣還掌握著更先進的技術。臺灣最近展示了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即它能綜合運用組織和技術的力量(這是名副其實的「思想武器庫」)去擊敗形形色色的對手,無論這個對手是新冠肺炎還是北京發動的信息戰。臺灣能否生存下去將取決於其能否不斷進行試驗,使用這種思想武器庫去抗衡擁有更強大武力的對手。這就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戰爭給出的最終教訓,這條教訓濃縮在老英國特種空勤團(SAS)的座右銘中:「狹路相逢勇者勝。」

(觀察者網由冠群譯自「外交學者」網站,作者為美國空軍戰略博弈研究處(Checkmate office)顧問)

相關焦點

  • 深度剖析: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何仇何恨,為何爆發戰爭
    現代社會,領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國家主權也要求領土完整,也關係到政權合法性問題。二、亞美尼亞國家和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族人和基督教。亞美尼亞是個古老的國家,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一度十分強大,後來在外族入侵下一步步縮小。前95年至前65年間,在提格蘭二世的領導下,是當時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疆域從裏海、地中海一直綿延到埃及。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納卡地區的亞塞拜然人大量外逃到東邊的平原地區,亞美尼亞人取代了亞塞拜然人,成為了納卡地區的主要民族。而納希切萬地區因為地處深山地區,這裡的亞美尼亞族和亞塞拜然族人口比重變得十分接近。1905年,亞美尼亞人佔該地區人口的45%,亞塞拜然人佔55%。兩個民族因信仰、土地之間的矛盾愈加尖銳。
  • 伊朗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爭的立場的真相是什麼?
    西北各省最高領導人的代表說,卡拉巴赫是一塊被佔領的土地,應歸還給亞塞拜然人 2020年10月5日 在伊朗西北邊界,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爭議地區納戈爾諾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又在卡拉巴赫打起來了
    路邊的攤販都是亞塞拜然人,「我們之間從來沒啥問題,至少在做買賣時如此。」生意,永遠是能跨越族群和宗教矛盾的橋梁。過海關時,即便喬治亞語說的不利索,司機也能拿彼此共識的俄語稱兄道弟一番,一副黑白兩道通吃的大佬派頭。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總在打仗?|亞美尼亞_時政|亞塞拜然...
    這幾天,各大網絡平臺都被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衝突刷屏,這次衝突的爭議在納卡地區,已經導致包括平民在內的數百人死亡。當地時間10月12時,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達成的停火協議正式生效。但在停火協議生效幾分鐘後,亞美尼亞國防部稱亞塞拜然對納卡地區發動了空襲,兩國互相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開始地面拉鋸戰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衝突還在繼續,雙方進入到了激烈的地面拉鋸戰階段。亞美尼亞軍方傳出的視頻顯示,一輛亞塞拜然的坦克拋錨後,一個步兵班逃跑,結果遭到了亞美尼亞機槍手的射擊,3名士兵應聲倒下。視頻中可以看出,其他逃走的亞塞拜然的士兵並沒有救援倒下的士兵,而是繼續逃走。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領土爭端——納卡問題的來龍去脈
    1988年納卡要求併入亞美尼亞,導致該州阿亞兩族間爆發武裝衝突。 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因爭奪納卡爆發戰爭,導致約3萬人死亡。 自1988年納卡戰爭起,亞塞拜然就無法對該地區行使政權。1994年納卡戰爭結束以後,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明斯克小組的調停下,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政府代表已經針對該地區的爭議狀態舉行過多次和平會談。【人口與民族】
  • 後視鏡: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恩怨由來
    亞塞拜然族形成於11-13世紀,到18世紀初,亞塞拜然邊界都在波斯國控制中。1723年,俄國軍隊佔領了巴庫及其以南裏海沿岸地區。1724年,土耳其和俄國在伊斯坦堡籤訂了和平條約,條約規定:土耳其將包括巴庫、薩裡昂、列幹良在內的裏海沿岸地區割讓給俄國。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日內瓦和談艱難推進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日內瓦和談艱難推進杜鵑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外交部長10月30日在瑞士日內瓦對話,沒有就兩國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的衝突達成新的停火協議,但承諾緩和緊張局勢,包括不針對平民發動攻擊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衝突繼續
    中新社努爾蘇丹10月22日電 綜合消息:儘管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日前宣布達成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實施人道主義停火協議,但截至當地時間21日衝突仍在繼續。據亞美尼亞通訊社報導,在納卡地區接觸線的南部和北部21日當天仍有戰鬥。
  • 喪權辱國,亞美尼亞割讓最大金礦給亞塞拜然,俄:我同意了嗎?
    文/貓頭鷹茄子面對在納卡衝突中敗下陣來的亞美尼亞,佔據了上風的亞塞拜然可以說是相當囂張,甚至向亞美尼亞開出了高達500億美元的巨額戰爭賠款,財力有限的亞美尼亞自然是難以承受。無奈之下,亞美尼亞只能將本國最大的金礦拱手讓人,此舉令俄羅斯十分不滿。據環球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8日報導,為了儘快向亞塞拜然繳納足夠的「戰爭賠款」,亞美尼亞政府不得不將位于格加爾庫尼克省的索特克大型金礦移交給亞塞拜然軍方,用於抵消一部分的戰爭賠款。
  • 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戰爭只是餐前甜點
    世界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戰爭只是餐前甜點!一種觀點認為,世界經濟亂象叢生,必須解決分配問題,利潤向勞動者傾斜,對食利者苛以重稅和刑罰……所以根本原因是生產力和生產量都到了極限,而人類的數量是有限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因此提前內卷了,沒有生產力的爆發就只能在治亂循環中消耗多餘的。現在等於是全世界快進入內卷的大循環了,烈度超出之前的所有預計,光是敘利亞,葉門,阿富汗,伊拉克的亂局根本就停不下來,烏克蘭內戰和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戰爭,也只是餐前甜點。
  • 亞美尼亞必須要依靠俄羅斯了,不然,亞塞拜然的進攻將無可阻擋
    此前的亞阿兩國之間的戰爭歷時一個多月,最終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以亞美尼亞割讓大片土地,亞塞拜然獲得最後的勝利而結束。但是,事情到這裡還沒有完。戰爭結束後,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國內都出現了一些不一般的聲音,而這種聲音也正是引起如今亞阿兩國再次陷入衝突的重要原因。亞阿戰爭結束後,亞美尼亞民眾異常憤怒,一方面是軍方的不滿,一方面是百姓的不滿。此外,亞美尼亞國內還存在著大量反對總理帕希尼揚的聲音,不少聲音認為,是帕希尼揚出賣了亞美尼亞,這才讓亞美尼亞失去了土地。
  • 割喉、斬首視頻曝光:亞塞拜然虐殺亞美尼亞人,還有人性嗎?
    前不久,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爆發的納卡戰爭,到現在已經拉下帷幕,戰爭或許無法避免,但軍隊士兵應該有底線!一個毫無底線的勝利方士兵會有多殘忍?今天就告訴你,作為勝利方的亞塞拜然士兵究竟有多血腥。根據報導圖像可以看到,一隊亞塞拜然士兵虐殺一名亞美尼亞老人,被虐殺的老人一頭白髮,看上去已經有六七十歲了,老人跪地求饒,奈何亞塞拜然士兵毫無憐憫之心。周圍的亞塞拜然士兵還嬉笑起鬨,與恐懼、受驚的老人形成鮮明對比。亞塞拜然士兵還有底線嗎?
  • 停火協議如同廢紙,亞塞拜然不達目標不言和,亞美尼亞寧死不退讓
    納卡已經拖了幾十年了,如果現在停戰的話,能不能解決將成為問題,亞塞拜然不想再打一次仗,只想著一次解決問題。繳獲的坦克亞塞拜然也有條件打這場戰爭,論實力完全處於優勢當中,從目前的戰場形勢來說,亞塞拜然也完全有能力壓制亞美尼亞,也就是時間拖得比較長一點,但是勝利依然會屬於自己。
  • 亞美尼亞人又遭襲擊!亞塞拜然對森林投下白磷彈,公然藐視國際法
    而亞塞拜然違反國際法使用白磷彈,針對阿爾薩克燒森林,主要是因為亞塞拜然5萬大軍圍攻卡拉巴赫北部地區,但亞塞拜然5萬大軍在阿爾薩克森林陷入到戰爭泥潭,損失巨大。為了將隱藏在阿爾薩克森林和高山隧道中的亞美尼亞軍隊趕出來,寧可冒著國際法,全面使用了白磷彈,企圖將躲藏在森林和高山之中亞美尼亞軍人燒出來。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暫停衝突,為什麼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爆發衝突的根源是什麼?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有過哪些歷史恩怨?高加索地區的國際博弈為何如此複雜?為何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文明的地圖》,略有刪減。雖然喬治亞不可能成為單一民族國家,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蘇聯解體後經過戰爭和民族清洗,大致上成為單一民族的國家。在亞塞拜然政府能有效控制的領土上,佔人口90%以上的主體民族是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亞塞拜然人。他們與相鄰的伊朗北部兩省的居民同種、同文、同宗教,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口遠比亞塞拜然共和國要多。這對民族國家的模型是另一種挑戰。
  • 亞塞拜然集體處決亞美尼亞人,大批俘虜被反綁雙手:集體頂頭槍斃
    近期雖然納卡戰爭已經結束,但是社交平臺上,還是出現了亞塞拜然軍隊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畫面。亞塞拜然軍隊在集體處決俘虜,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被雙手反綁的亞美尼亞俘虜被集體射殺。
  • 亞塞拜然攻城略地,亞美尼亞求助俄羅斯無門
    納卡戰爭已經結束了很久,亞塞拜然作為戰爭的勝利者,也得到了納卡的大部分地區,本以為可以順利將這些地區佔為己有,沒想到居住在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卻根本不接受戰敗,自己自發的組建了遊擊隊,接著跟亞塞拜然打遊擊戰。這個直接導致了納卡局部再次燃起戰火。
  •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衝突升級,各自動用中國火箭炮,俄軍意圖介入
    隨著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雙方動用的武器系統也開始加大。到目前為止,亞塞拜然已經出動了俄制300毫米口徑的"龍捲風"型遠程火箭炮。該火箭炮有效射程70千米,採用12管的發射布局,38秒之內便能將所有彈藥全部發射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