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閱讀頭條號「羽佳講繪本」,本欄目旨在為寶爸寶媽推薦和分享優秀繪本,歡迎訂閱!
羽佳一直在追電視劇《清平樂》,最近的劇情有些虐人不已。
最令人唏噓的,便是徽柔,這個大宋曾經「最幸福的女子」,從無憂無慮的公主,變成了現在這個不會笑的,最「窮」的姑娘。
許多人說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她的父親,大宋的皇帝趙禎,他為了彌補對生母的愧疚,把女兒像禮物一樣嫁給了李家。
這還真是冤枉了這位父親。
他愛女兒,從徽柔一出生,就給她全世界最好的,連重話都沒有對她說過。
電視劇《知否》裡提到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
其實仁宗也是這樣。
他把女兒嫁給李瑋,是看見了李瑋的溫柔。
因為姑母的婚姻不幸,仁宗決心給女兒找一位真心而專一的男子。
李瑋雖然相貌平平、木訥、笨拙、不善言辭,但對徽柔是真心喜歡。
況且李瑋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在繪畫上的才華,一如他的為人,率直坦蕩不賣弄。天長日久,女兒會品出他的好來吧。
未來代替父親愛你的男子,心裡只有你一個,他一定不會給你委屈受,我也就能放心了。
可惜,仁宗沒有發現(或者不願承認),女兒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需要接受愛和被滿足的小女孩了。
她有自己的情感需求。
站在徽柔的角度,她未必想要一個全聽他的丈夫。她更想要的,是才貌雙全,讓她崇敬的男子,抑或是能和她兩心相悅的知己。
曹評其實挺好,有顏有才,對徽柔也是真心愛慕。
但作為父親,對女兒喜歡的人就是存在天然的敵意,少男少女的兩情相悅,在他眼中是年少無知、別有用心,甚至舉止輕浮。
如果沒有曹評這段故事,徽柔或許願意和李瑋試一試,去過簡單平淡的一生。
但她偏偏遇到了曹評,還大膽去追求過,付過真心,而又痛失。
毀掉她愛情的,正是最愛他的父親。
曾經滄海,徽柔與李瑋更不可能了。她嫁到李家之後的種種,何嘗不是對父親的反抗呢?
電視劇說的,雖然是古代帝王之家的身不由己,無可奈何。
但親情與愛情的不可兼得,即使在今天,仍然比比皆是。
許多父母與孩子,從小到大關係一直很好,可一旦到了孩子談婚論嫁的時候,就矛盾重重。
兩代人的人生閱歷不一樣,擇偶標準不一樣,情感需求不一樣,對幸福的定義也不一樣……
這大概就是兩代人矛盾的根源。
羽佳曾經做過四年的情感記者,傾聽和記錄人們的情感故事。那時每天會接到好多熱線電話,各種不同的人,在電話裡傾訴自己的情感困惑。
這些故事各不相同,但人們的情感困境卻大同小異,基本可以總結為兩大類:結婚前,父母反對;結婚後,不幸福。
那些婚後不幸福的,大多是聽從父母選了「合適」的人,有一份在外人看來完美幸福的婚姻。
卻唯獨缺失了愛的感覺。
羽佳倒是很少聽到「我後悔沒聽父母的話選了自己喜歡的人」,更多帶著不滿來傾訴的,都是當初聽了話的孩子。
曾經,想愛的沒有去愛;如今,能愛的愛不起來。
跟電視劇中的徽柔是同款煩惱。
可是,那些不顧父母反對的就幸福了嗎?當然不見得。
兩個人的人品,三觀,生活習慣,天長日久的雞毛蒜皮,還有彼此的缺點……都是兩個人能否長久相處的條件。
而幸福的婚姻,還需要用心經營,需要相處的智慧,包容的心態,還要處理好兩個家庭的關係……
想想就很煩,很累。
如果沒有兩個人的情感做基礎,處理這些問題,會更煩更累,堅持下去會更難。
羽佳知道,讀者們的孩子尚小。
但我們總有一天要對面孩子的婚戀問題。
不妨早一點想清楚。
如果孩子有了喜歡的人,我們儘量不挑剔;如果孩子不喜歡我們看重的人,也儘量不強求。
人生的路,還得他們自己走。
哪怕他們愛錯了,我們能做的,大概也只有陪伴和保護。
就像我們必須放手,讓孩子去摔跤,他們才能真正學會走路。
如果他們真的摔倒了,回頭看我們的時候,我們一直都在。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