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糕媽看到一則新聞:4歲的小男孩意外燙傷後,爸爸往娃身上澆了好幾瓶二鍋頭,導致男孩兒酒精中毒住進了ICU。
圖源:新民網
新聞中介紹,孩子在媽媽做飯時不小心打翻了剛出鍋的米線,湯水飛濺到孩子手上和胸前,半個巴掌大小面積的皮膚都被燙紅了。男孩兒父親想到了「酒敷可以消腫止痛」的土方,搬出一箱二鍋頭,把寶寶全身上下都澆了個遍,56度的二鍋頭用了2800ml,52度的用了2500ml。
酒剛澆上身時,孩子疼的哇哇直叫;之後慢慢的,孩子沒了精神昏睡過去,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也沒醒來,父母這才把娃送去了醫院。
所幸最終孩子被搶救回來了,但他的智力、記憶有沒有受損,有沒有其他後遺症還尚未得知。
其實,這種事情生活中並不少見。往前數,早在2014年,廈門就發生過這樣的新聞:
圖源:廈門日報
往後數,4歲男孩的事兒過去不到一周,深圳就又有同樣的新聞報導出現:
圖源:寶安日報
可見,不管是上海、廈門還是深圳,家長們不約而同都知道「澆酒治療」的偏方,更不用說發燒用酒精擦浴、傷口用酒精消毒這些「常見操作」了。在醫院報導的病例裡,幾乎所有3歲以下兒童的酒精中毒,都是因為家長用了酒精擦浴幫孩子退燒。
圖源:
白繼保.兒童急性酒精中毒35例臨床分析[J].山西醫藥雜誌月刊,2009(6):525-526.
李愛文,程琳.兒童急性酒精中毒38例臨床救治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誌,2009, 9(27):6728-6729.
喬素偉,李迎春,張豔霞.兒童急性酒精中毒32例臨床救治分析[J].兒科藥學雜誌,2008,14(1):54-55.
不知道這些家長在寶寶酒精中毒後會是什麼心情,是後悔?還是後怕?在這些新聞的評論裡,大多數讀者都會責備這些父母的無知和愚蠢。
但其實,糕媽挺能理解他們的,在中國,喜歡用酒精的家長真的太多了。
當然是因為酒精真的很好用啊!
首先,酒精的消毒能力真的很強。早在5千年前,酒精就已經用來消毒了。它能破壞細菌的細胞膜,限制細菌的生長繁殖。直到現在,酒精也是醫院裡的常客。不管是瓶口消毒還是器械消毒,醫生護士都愛用它。
其次,酒精的散熱特性非常直觀。我們小的時候,往洗澡水裡滴幾滴含酒精的花露水,洗完之後真的涼快很多。被蚊子咬後塗上花露水,涼颼颼的就忘記癢了(當然酒精並不能止癢,只是刺激感轉移了注意而已)。甚至在早些年,小兒發燒拿酒精擦浴還被寫在醫學教科書和專家共識裡呢!
早期《基礎護理學》教科書裡關於酒精擦浴的章節
圖源: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第4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具備了消毒+散熱兩大功能,再加上便宜好買,酒精自然一躍成為「家庭必備單品」了。
這其實真的不能怪父母們,在十幾年前,不僅是父母們喜歡給發燒的寶寶用酒精擦浴,連醫院的醫生護士也都很喜歡用溫酒精擦浴來給病人退燒。
隨著科學發展,大家也逐漸認識到酒精有害健康。
大家首先認識到的是,酒精不止是喝下肚才會被吸收,還能通過皮膚和黏膜來吸收的。而且小寶寶的皮膚很嬌嫩,對酒精吸收速度更快,但排出酒精的能力卻很差,更容易酒精中毒。
其次,人們開始意識到發燒時退熱的目的是為了讓寶寶舒服,但酒精因為有刺激性,反而會讓寶寶掙扎大哭。再加上很多人根本分不清啥時候用75%的酒精,啥時候又要稀釋成35%,啥時候用溫熱酒精,啥時候又要用常溫酒精。曾經還有人錯用工業酒精給寶寶擦浴,導致寶寶酒精中毒。
圖源:安徽衛視
因為刺激性大和易酒精中毒這兩點,加上揮發速度太快,消毒時間不夠等原因,酒精的「消毒地位」就慢慢降低了,後來又有了碘伏、活力碘等更好用的消毒劑,在皮膚消毒這塊兒,大家也就不怎麼用酒精了。
糕媽開頭就說了,直到現在,酒精也是醫院裡的常客。可見,酒精並沒有完全被淘汰。
其實東西本身是不存在好與壞的,而要看人們怎麼去使用它們。就像一把刀,在歹徒手裡是傷人的兇器,在外科醫生手裡卻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酒精也是一樣,不同濃度的酒精在不同領域發揮著不一樣的作用。雖說濃度合適的酒精,在用量不大的情況下,塗在皮膚上也不會有啥事。但在有更好的替代物(比如:碘伏替代皮膚消毒)以及沒有必要使用(比如:洗澡時沒必要滴含酒精的液體)的時候,還是儘量別用酒精。
除了皮膚消毒,它還可以拿來做一些日常用品的消毒呀。比如,孩子玩的平板、玩具,還有咱們自己用的電腦鍵盤、屏幕,上面的細菌不要太多哦,平時用酒精擦一擦,乾淨又衛生。
還有之前有媽媽問,娃的便便拉在地板上了怎麼清理?這種情況啊,如果媽媽覺得清水拖洗的不乾淨,過不去心裡的那個坎,也可以噴噴酒精來「消毒」。
此外,酒精還是一種很好的溶劑,一些記號筆劃的痕跡用水洗不掉,但是用酒精就能很快溶解清洗掉了呀。還有砧板上的腥味,也可以噴噴酒精來去味。
科學的發展原本就是不斷推倒重建的過程。開頭的那幾個家長,只是因為沒有及時更新知識,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但相信他們的本意是好的,他們並非故意,也不是不愛娃,只是他們曾經適用了一輩子的「常識」,現在已經不適用了(且有了更好的選擇)而已。
所以,如果你家裡也有愛用酒精的長輩,沒必要過度譴責,而應該多理解、多溝通,讓他們認識到時代在發展,「常識」也會變化。擁抱這些變化,才能給寶寶更好的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