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牌局,與其乞求上蒼給自己一把好牌,不如想著怎麼把自己手上這把爛牌打好。
在宋朝就有一位能人,將自己開局那把稀爛的人生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他叫老範。
故事還要從老範不姓範開始講起,那年他叫朱說(yuè)。
老範出生在蘇州,親生父親叫範墉,早年在吳越為官,家境富足。在老範還是小範的時候,範墉因公殉職。
作為兒子的小範,是具有繼承權的,也正是因為這點,身為妾室的範母,很快就被正房給趕出家門。
範母貧困無依,為了活命,只得抱著兩歲的小範,改嫁給了淄州長山人朱文翰,老範也就改姓為朱。
繼父是長山縣的一個下級小官吏,工資不高,還要養活幾個孩子,所以生活依舊很是清貧。
好在雖然繼父官職不高,但身為文化人,深刻的明白「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一直很支持小範讀書。
小範也是個很要強的人,早年他在一個叫做澧全寺的寺廟裡讀書,那裡包住但不包吃。
為了節約開銷,小範每天早上都會煮一鍋粟米粥,放涼後在把凝成塊的粥劃成四塊,分兩餐伴著野菜就食,這就是他一天的夥食了。
同窗見他清苦,邀請他一起吃飯,他笑著拒絕道:「吃了美食,以後還能吃得進冷粥嗎?」
及冠之後,小範成了老範,他從母親處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傷感不已,毅然辭別母親,前往「北宋四大名校」之一的應天書院求學(今河南商丘,其他三個是嵩陽書院、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並稱「北宋四大書院」)。
學校老師的講解都是很寬泛的,想要學好是不容易的,於是補習班就應運而生了。而「口袋比臉還乾淨」的老範,也就只能看看。
沒有錢的老範,自然不會甘於寂寞,很快就想到了辦法,他先是想法設法的去結交名士,然後藉機向他們請教問題。
但問題也來了,那就是他不是時間管理大師,沒有那麼多時間。
為了湊出更多的時間學習,老範「大學」五年都是和衣而睡(為他的同窗感到辛苦),困了就用冷水洗臉。即便當時的「大宋集團董事長」趙恆來學校考察,他也沒有去湊熱鬧。
朋友不解,說道:「如果能跟董事長搭上關係,是可以直接保送的呀」。
他說:「不著急,總有一天他會召見我的。」
果然,老範26歲那年(大中祥符八年),願望實現了,他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見到了皇帝。
拿到第一筆工資後,老範供了一套房,把母親接來奉養(繼父已逝)。
事業小成後,老範想回歸範家宗譜,因為對於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沒有自己的宗族,猶如「無根之木」一樣。
但歸祖卻阻力重重,在好說歹說外加放棄繼承權後,老範終於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姓。
而立之年,他費盡全力,終於為自己爭來了一個光明正大的名字:範仲淹。
老範身性直率,以兼濟天下為抱負,結交了一群好友,也得罪了一些人,事業雖然算不上順風順水,也在穩步前進。
但有些人只因為在人海中多看了一眼,一輩子就糾纏不清了,老範在四十歲那年,就碰到了自己的宿命。
天聖七年(1029年)十一月,是章獻太后的生日,作為秘閣校理(皇家圖書館管理員)的老範也應邀出席了。
作為新任「大宋董事長」的宋仁宗趙禎正準備率領百官在會慶殿給太后祝壽,老範卻認為這一做法混淆了家禮與國禮,於理不符。
耿直的老範便指了出來,還建議主持朝政的太后能還政給皇帝。
在場的所有人都出了一身冷汗,太后涉政的問題,大家都知道,但能力有限,也就默人了,你一個圖書館管理員跳出來做啥。
事後,老範在朋友晏殊的批評下,才知道自己幹了一件多麼蠢的事情,所以沒等大家反應過來,他便請求離京為官。
然而老範不知道的是,他的愚蠢行為,卻給了宋仁宗趙禎一股暖意,二人的宿命之戰也就此開始。
兩年後,掌握大權的宋仁宗將老範調回京城,卻又因為插手了他的自由戀愛被外放到了睦州。
沒過幾年,又想念起了老範,借著治水有功,將其調回京師,結果因為和同事意見相左,又被外派出京......
皇祐四年(1052年),範仲淹改知潁州,病逝於徐州,終年63歲。
消息傳來,皇帝獨坐了一宿,那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老範沒了。
(能力所限,有所不足,望見諒,在此十分感謝提出意見的諸位。如果您對歷史人物有什麼獨家心得,請留言我們共同探討。我們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