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高考結束到各地陸續開展志願填報,大學新生入學的時間正一天天臨近。每到這個時間段,新生和家長總會為該帶什麼而發愁,有的恨不得把四季的衣服被褥都塞進行李箱。這幾乎是每年新生報到的常態,但有個關鍵的問題絕大部分家長可能都遺忘了。
入學報到可能是孩子第一次到某個陌生的城市,並且要獨自的度過四年的時光,熟悉新的環境遠比整理衣物要重要得多。但大多家庭只考慮到了後者,對於「熟悉環境」的理解也只是提前幾天進入學校看看,然後品嘗品嘗當地美食,參觀參觀風景地貌。
那應該熟悉的環境是什麼呢?簡單來講就是醫、住、行,在進入一個陌生的地方時提前了解這些尤為重要,未來會省去很多麻煩。很多家長只是關注到了學校,卻忘了校外更大的環境,這同樣是孩子未來四年裡要面對的。大學大多是分布經濟發達的城市、地區,而我國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有五成左右是來自市級以下地區。因此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地鐵可能是第一次接觸,而地鐵在城市出行方式所佔比例越來越高,所以儘可能地在入學報到前多體驗一下這種交通方式。同時也不要忘了熟悉熟悉學校周邊的公交點和路線,畢竟公交出行還是佔據主導地位的。別出去玩的時候不知道應該坐哪班車,也不知道要不要再更換其他交通方式。
第二就是帶孩子學校附近的醫院看看,最好是讓孩子體驗一下掛號就診的流程。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學校裡都有校醫院,用不著去外面。但校醫院大多只是能看看感冒發燒之類的小毛病,稍微複雜的症狀還是要去醫院,所以熟悉學校附近的醫院是很有必要的。這裡講的熟悉不是說了解醫院怎麼去,看看啥樣子,關鍵是要熟悉醫院的就診流程。不要誤認為那裡醫院的就診流程和家裡的一樣,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規矩和方式,不要所以然導致關鍵時刻誤了事。小編當年上大學的時候就沒有提前去看看學校附近的醫院,導致第一次去醫院的時候坐錯了車,最後好不容易到了才知道必須要網上掛號預約[流淚]。
第三點其實只適用部分的學生,哪些呢?有對象的[大哭]。進入大學,也就意味著戀愛自由了。但也有很多是在高中甚至更早發展的地下情,好不容易到了大學卻又分隔異地。小編當時宿舍就有兩個兄弟一到周末放假不是向愛情進發,就是等待愛情到來,來回十幾小時的路程,只為了見對方一面。這個情況一般就是兩個人出去住,學生時代每月經費畢竟有限,所以找一個既便宜又舒適的酒店或是民宿十分重要。沒對象的,有時外地同學來的時候可是用得上的。
其實這些只是很簡單的事,但也是比較容易遺忘的。可能有人認為,大學四年的時間還不夠熟悉一座城市的嗎?YES,不夠。有的學生可能四年的時光大部分是在學校度過的,對於學校以外的區域基本不去探索。其實無論怎麼說,早早的熟悉周邊的環境總是沒害處的,可能會大大節省孩子以後的時間,幫助孩子快速的適應新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