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清水秀中自成風景的泰寧佛教寺院
福建泰寧的天成巖,因深藏於萬山之中,交通不便,曾經荒廢過多年,而今也已變得香火繚繞、鐘鼓悠揚。隨著泰寧漸成名聞遐邇的國際性景區,以及「清新福建,靜心泰寧」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自古梵唱朗朗的福建泰寧,在國運昌而佛教興的新時期,再次變成了中國的一塊佛教熱土。近年來,泰寧民宗局和泰寧佛教協會,往往得為怎麼安置一些法師的問題而傷神,海內外常年不斷到泰寧雲遊和參學的佛門中人,也更是與日俱增。
泰寧佛教寺院內常見的禮佛景象
丹霞地貌的泰寧,綠色蔥蘢,水秀山清,宛若奇蹟一般,在方方面面迄今保持著原生態,千奇百怪的丹霞山峰或如利劍直刺蒼穹,或如水獸俯飲澗溪,不僅讓旅及此地的遊客流連忘返,讓忙於俗務的男女心馳神往,而且也讓雲遊至此的僧尼,更像是塵埃落定一般,一見傾心,再也不舍從這個難得的世外桃源離去。
在泰寧佛協的檔案室翻開一盒盒厚重的檔案,你就不難發現,常駐泰寧各佛教寺院的比丘和比丘尼,多年來一直是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全國各地。宛若人間仙境一般的泰寧,不僅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而且自古就有肥沃的佛教土壤。泰寧佛教起源於唐朝,至清朝乾隆三十四年,所建成的佛教寺院就已多達130多處。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稱的泰寧,一直以來民風純樸,英才輩出,信奉佛教的人數在歷朝歷代有增無減。泰寧佛教發展至今,已是幾乎每個村都有一處佛教寺院。佛教為泰寧民風的淨化,從古至今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泰寧是喧囂塵上中少有的一塊淨土,對於遁入空門的人而言,具有無可抗拒的吸引力。風月無邊的泰寧,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自然保護區,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所在地……泰寧景區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95%以上區域的空氣潔淨指數為最潔淨。在四季鳥語花香的泰寧空身、空心、空性、空法,即便是初入空門者,也不難迅即感受到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
趨之若鶩入駐佛教熱土福建泰寧的比丘和比丘尼,各有各的因緣和心儀所在。曾在深圳等地出家幾十年的中力法師,在泰寧佛協教職人員的陪同下,去年首次到海拔近千米的神仙巖雲遊,見一法師袈裟飄飄,正在山巔陶醉於吹簫,頓時感到一種心靈的震撼,覺得此地正是自己想要已久的修身之所,上山這一年多來,他就再也沒有下過山,其間先後閉關5次;在中華寺常駐的印喜法師,自己帶錢用於寺院的擴建和改造,她覺得泰寧民風淳樸,哪怕是一個人住在寺院中,也覺得十分安全;來自南京的慧鍾法師,雖然已是年屆古稀,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常駐天成巖,並將自己的一位師兄也帶進了世外桃源;曾擔任過教師、來自哈爾濱的淳樂法師,與圓悟法師常駐在高山之巔的天堂寺,認為「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入駐後不僅打了井,做了炕,還修成了通往山下的水泥路,原先總是病懨懨的她,而今已壯實得像是一個女漢子……
因了各地僧尼紛至沓來等緣故,泰寧民宗局及泰寧佛協近年積極致力於促進、推動泰寧佛教場所的基礎設施建設,許多佛教寺院也各顯神通,廣結善緣,充分運用各種有效資源,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寺院的擴建、改造和莊嚴佛法上,不斷默默耕耘、精益求精,從而也為泰寧城鄉的佛教信眾,實打實地提供了更好的佛教環境、氛圍和硬體設施。在這方面,瑞豐寺、靜福寺、崇仁寺、寶蓋巖、黃石寨、羅漢寺等等寺院,所取得的成績已是有目共睹,有些寺院在建設規模上,其宏大程度,已經超過了泰寧佛教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在這同時,泰寧佛協還於前不久正式向民宗局和統戰部遞交了有關要求協調解決佛協辦公用地的請示,希望能早日建成佛協辦公樓,以便佛協的工作往後能做得更規範和更到位。
美輪美奐的泰寧佛教寺院,在山清水秀中自成風景,讓常駐於此的僧尼宛若置身在仙境。泰寧的佛教寺院在建築工藝上,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已名揚海內外。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六年的泰寧甘露寺,建造在峭壁巨大的巖洞中,採用「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建築方案,整個建築群全賴「T」字架下的一根大柱支撐。日本奈良東大佛殿在重建時,曾派名僧源法師三次來泰寧取樣,學習甘露寺的建造工藝。即便是光從圖片上看看泰寧的佛教寺院,如詩如畫的泰寧,也已是讓人心馳神往。驛動的心靈,在這塊佛教熱土上,可以奇蹟般得到最好的淡定和休憩。
泰寧佛教將一如既往,以純淨的姿態矢志不渝地堅守佛教淨土,歡迎高素質的佛門專業人才來泰寧常駐。只要你一心向佛,只要你真正能放下,那麼在泰寧佛教界,你也就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你還在尋尋覓覓自己嚮往的修身進階之所?驀然回首,令人心馳神往的佛教熱土,就在中國泰寧美不勝收處。(泰佛協)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