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華姣
地攤經濟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5月29日,國內最大的新批發平臺阿里1688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將提供超過700億元的免息賒購,通過源頭好貨、數據智能、金融扶持、客戶保障四大維度賦能,為超3000萬「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
日前,「地攤經濟」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比如,成都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4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17891個,增加就業崗位超10萬個;許昌開放一批背街小巷,讓商家在道牙以上區域經營;杭州開放了部分街道作為攤販的經營場地。
要讓「地攤經濟」加入經濟社會發展「正規軍」,進貨、資金、經營三大難題考驗著攤主和城市管理者。
進貨難,難在不知道哪裡進的貨更便宜,不知道怎麼保證貨品的質量相對穩定;資金難,難在夜市品類組成多樣,一次性投入大,只要一個品類壓貨,資金風險就不可控;經營難,難在不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不知道該買什麼、買多少……
1688在全國產業帶深度遴選價低質優的精品貨源,將全部通過工廠直供的「新批發」模式觸達「攤主」,確保沒有中間商。數位化夜市地攤進貨專區也將同步上線,選品專為「地攤經濟」優化,優品優質優價,讓「攤主」們用同樣的價買到更好的貨。
有數據顯示,96%攤主貨源資金缺口在10萬元以內, 「扶一把就能活」。 1688為全國「攤主」提供700億元的「誠e賒」免息賒購服務,支持攤主在1688賒帳進貨,商品賣出的資金再用於還款和新一輪的採購,賒購額度最高200萬元,循環額度+帳期保證了「攤主」資金鍊健康平穩運轉。
此外,1688還將充分應用數據能力,為「攤主」推送即將發酵的下遊趨勢熱點,幫助「攤主」提前發現商機,決策「進什麼貨」。「地攤經濟」借數位化新批發能力實現智能化,讓「買家更想買,『攤主』賣更多」。此外,「攤主」們還能獲得更為全面的客戶保障服務。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專家表示,地攤具有創業門檻低、失敗風險低、商品價格低的特點,搞「地攤經濟」,一來促進就業,二來增加消費。」加強「地攤經濟」活性,無疑是「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的一個有效舉措。
商務部《產業帶數位化轉型報告》顯示,阿里1688平臺新批發模式覆蓋全國七成製造業產業帶,已經成為產業帶工廠數位化轉型主通路。超過3000萬中小企業依靠1688貨源供應鏈經營。同時,1688平臺也為包括地攤攤主、小店店主、微商、淘寶賣家在內的零售從業者提供包括商品價格、服務保障、金融支持在內的一整套服務,助力生意經營。
據1688數據,目前「地攤經濟」最熱品類為日用百貨、內衣、數碼、美妝、個護家清、玩具等,相關品類買家數前三分別為廣東、浙江、江蘇三省。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