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浙江"建設調查:推進興林富民 構建綠色家園

2020-12-19 中國政府網

    據2008年浙江森林資源年度公報顯示,浙江的森林覆蓋率為60.74%,已連續近30年逐年提高,位於全國前列;林業總產值持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2007年達到1373億元,佔全國林業總產值的1/10。這對於一個人口稠密、國土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裡的省份來說,無疑是一個奇蹟。

    記者帶著驚奇的心情,走訪了浙江省林業部門。林業廳廳長樓國華告訴記者: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持續推進「森林浙江」建設的結果。他說,多年來,浙江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現代林業為目標,統籌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堅持興林與富民同步推進,構建綠色生態家園,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實現強林惠民。

    抓改革,構建激勵機制

    針對第一輪山林承包合同已經或即將到期的實際,浙江省及時展開了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到2008年初,全省共發放林權證面積近8343萬畝,明晰了林業產權關係,成為全國4個率先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的省份之一。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出改革舉措,著力構建激勵發展的新機制。

    啟動政策性林木保險工作。林業經營不僅生產周期長,而且風險大。為了增強林業風險防範能力,保障林農創業致富的積極性,2008年12月,浙江省率先推出政策性林木保險險種,規定所有用材林、經濟林種植戶都可投保,省、縣兩級財政補貼保費45%。

    開展林權抵押貸款。讓山林成為融資的抵押物,不僅有助於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林業生產中,而且還可使農民得收益,生態得保護,林業得發展。目前全省已有20個以上縣(市、區)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累計貸款額超過4億元。據不完全統計,雲和縣去年共有1617戶貸款2134萬元,產生效益達4000多萬元。

    全面實施全額返還林業「兩金」改革。根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和「育林基金要逐步全額返還給林業生產經營者」的要求,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免徵林業「兩金」(育林基金和更新改造資金)。去年,省級財政轉移支付總額達1.6億元,惠及全省84個市縣的3262萬農村人口,實現了山區林農「零稅負」。江山市林農葉志順激動地說:「停徵林業『兩金』,相當於每立方米木材增收90元左右,這是政府送給林區農民的實惠!」

    護生態,建設綠色家園

    地處東南沿海的浙江,颱風、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生態形勢一度不容樂觀。圍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近年來浙江堅持把構建綠色家園作為推進「森林浙江」建設的著力點。

    推進防護林建設。全面加強由海岸基幹林帶、平原農區和城鎮防護林網、山地丘陵防護林等構成的從沿海到內陸層層防護的沿海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最大限度地增強森林的防災、減災能力。目前,總計達96萬畝的重點防護林建設任務正在全面展開。

    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為了全面實施3000萬畝重點公益林建設工程,一方面,健全公益林管護體系,加強護林員隊伍建設,落實封育措施和管護責任;另一方面,逐年提高重點公益林補償標準,目前已達到每畝17元。公益林產生的生態和經濟效益不斷凸顯,據測算,當每年蓄積量淨增在1000萬立方米以上時,可產生生態效益總價值達5481億元。

    啟動千萬珍貴樹木發展行動。今年元旦後第一個工作日,浙江省啟動了千萬珍貴樹木發展行動,將330多萬株定點培育的珍貴樹種苗木發送給全省各縣。浙江計劃用3年時間,發放 1000萬株珍貴樹種苗木,以建設珍貴樹種資源戰略儲備為目標,發展材質優良、市場價值高、培育前途大的珍貴鄉土樹種資源,提高防護林建設中珍貴樹種種植比例。

    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根據「森林進城、園林下鄉、城鄉一體、整體綠化」的思路,結合「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建設,積極開展各類綠化創建活動。截至目前,杭州、寧波、紹興、嘉興、富陽等地已達到了「園林城市」標準,164個建制鎮達到「省級綠色小城鎮」標準,110個村被授予全國綠化「十佳村」稱號,787個村被命名為「省級綠化示範村」,41個平原縣實現了高標準平原綠化。

    拓渠道,加快興林富民

    竹業、木業,加工業、旅遊業,浙江林業做足產業發展的大文章,林業資源小省成為林業產業大省,大大拓寬了林農增收致富的渠道。

    把竹產業培育成富民工程。竹業是浙江山區農民的主要支柱產業,浙江省現有900多萬畝竹林,但由於林間道路少而差,隨著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林業生產成本大大提高。為此,浙江省結合「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改造步伐,努力把竹產業培育成老百姓的富民工程。2008年,全省累計投資4.2億元,新建竹林區道路4400多公裡,竹林改造提升44萬畝,預計可實現產值8億元,拉動內需4.6億元,增加3萬個勞動崗位。慶元縣的林農算了一筆帳,全縣修建的760公裡竹林區道路,每年可使自己從降低背運費、施肥成本費中獲益約1200萬元。

    打造有區域特色的竹木加工產業帶。嘉興的膠合板,南潯的木地板,東陽的實木線,雲和的木玩具,龍泉的太陽傘,台州工藝品,溫州的木家具……浙江充分發揮資源、區位、市場、人才等優勢,圍繞竹木加工走集約經營、循環發展之路,形成人造板、地板、玩具工藝品、木製家具等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帶,提升了具有地方特色、產業基礎、競爭優勢的製造業水平,年產值達400多億元,具有一定規模的林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303家。

    發展森林生態休閒旅遊業。大力挖掘、開發、豐富森林生態旅遊景點,完善森林旅遊網絡,結合林業特色基地建設,發展集生產、觀光、休閒、參與和教育於一體的林業觀光園,大力推廣以農戶為主體、以森林生態景觀為基礎的森林休閒農家樂,不斷拓展森林旅遊發展空間。目前,全省已建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01個,經營面積達33.9萬公頃,年接待旅客5027多萬人次,森林旅遊收入達112.76多億元。臨安市白沙村的黨支部書記夏玉雲說:「過去講靠山吃山,我們是砍樹燒炭,只能維持溫飽;現在講靠山吃山,我們是禁止砍樹燒炭,保護山林,發展森林旅遊,人均收入1萬多元。」

    抓風尚,弘揚生態文化

    浙江充分發揮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等森林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圍繞樹立科學發展的理念,著力搭建生態文化平臺,營造植樹護綠、保護生態的良好社會風尚,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產業和地方經濟的協調發展。

    唱響森林文化品牌。2008年金秋,浙江省舉辦了首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參展企業450家、展位730個,接待了來自63個國家的8.2萬客人,總成交額達10.95億元。至此,森林產品博覽會與森林旅遊節、長三角花卉產業論壇一起,構成了浙江頗具影響的三大森林文化品牌。除三大平臺外,各地也紛紛挖掘和利用當地林業文化資源,唱響森林文化。如仙居縣以「楊梅節」為載體,積極培育楊梅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楊梅經濟現象,全縣楊梅種植面積達11萬畝,總產量4.5萬噸,鮮果年銷售2.56億元,僅此一項就為該縣40萬農業人口人均增收600多元。

    普及生態科普知識。為傳承生態道德新理念,浙江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博物館等為重點,建設生態道德教育基地,命名了32個教育基地。同時,還投入宣傳教育基礎設施建設3150萬元,擴大展館面積近1萬平方米,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教育活動,普及了生態科普知識,提高了公民的生態道德意識。

    倡導綠色文明新風尚。為倡導綠色文明新風尚,去年開展了省樹、省花評選活動,全省共有130多萬人次參加評選,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還積極探索全民義務植樹的形式,大力推進林木綠地、古樹名木的認建認管認養,加快義務植樹基地建設,廣泛開展植紀念樹、造紀念林活動。全省已建義務植樹基地5790個、面積59.2萬畝,累計營造紀念樹紀念林20多萬畝、植樹近3000萬株。

相關焦點

  • 城步「三化」構建綠色發展格局
    新湖南客戶端6月19日訊(記者 鄭丹枚 通訊員 饒興軍 肖明文) 「廣袤南山蒼翠欲滴,藍天碧水清風蕩漾,飛鳥遊魚自由自在,空氣清新沁人心脾。」6月18日,來自桂林的三位畫家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寫生創作時,為多姿多彩的美麗南山寫下了如此感言。
  • 廣西「六個堅持」交出興邊富民行動20年喜人成績
    興邊富民行動20年來,廣西始終高度重視、高位推動興邊富民行動,採取建立機制、完善政策、實施會戰、加大投入、培育示範、強化宣傳等多種措施,做到「六個堅持」,形成了具有廣西特色的興邊富民行動工作模式,有力推進了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邊境地區呈現出大建設、大發展、大改善、大團結、大穩定的大好局面
  • 常德石門縣:唱響「生態富民曲」 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
    石門縣委、縣政府堅持「生態立縣、茶葉富民」的發展思路,通過產業培育、企業帶動、茶旅融合,讓茶產業在脫貧攻堅中挑大梁、唱大戲,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唱響了一支「生態富民曲」。「我們依託茶產業,推進全域有機茶示範縣建設,努力讓一片小小的葉子成為石門扶貧、安農、富民的支柱產業。」石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譚本軍說。
  • 砥礪奮進二十載 邊興民富綻新顏——寫在興邊富民行動實施20周年之際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等重大生態工程,在邊境地區取得了重大成效。內蒙古構築起北疆亮麗風景線,西藏通過生態補償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惠民雙贏,新疆阿克蘇荒漠綠化成為生態系統修復的典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築牢。
  • 讓市民暢想「綠色福利」—西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紀實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西安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系統推進「品質西安」建設的有效載體,是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最有效的手段。以超前的規劃指導創森工作早在2011年,西安市政府委託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陝西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編制《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
  • 四川:雷波縣綠山富民 壯大林業經濟
    中國園林網9月18日消息:「壯大林業經濟,實現行業興,百姓富,生態優」是當今林業發展的主題。在雷波,林業擔負著綠山富民興行業的重要任務,林業產業的發展仍然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和潛力。
  • 綿陽打造「綠彩綿州」建設生態家園
    圍繞核心理念三大綠化區域科學規劃布局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的部署要求,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綿州大地不斷植出片片新綠。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積121.47萬公頃,森林面積107.3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3.62%。   「國土綠化工作雖總體向好,但我市局部生態脆弱的狀況依然存在。」
  • 首屆綠色中國森林城市音樂會舉行
    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走進浙江金華,以「建設森林城市、築夢美麗中國」為主題,宣傳1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傳播生態文明新理念,展望森林城市美好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森林城市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今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再次強調「持續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指示,為森林城市建設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森林城市建設進入了加快發展、科學推進的新階段。
  • 常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啟新篇章
    ,建設綠色和諧、全民共享的高品質森林城市。根據《常州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以「擴綠、提質、保護、富民、文化」為方向,圍繞「一核、雙心、九極、七板塊、多廊、多點」的森林城市建設總體布局,持續推進森林城市四大體系建設,全面實現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全民享綠的和諧相融。
  • 萬州加快構建長江生態廊道 譜寫高質量綠色發展新篇章
    萬州,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長江在其過境流程80.4公裡、庫體水面達100平方公裡,還有21條主要次級河流。近年來,萬州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三峽後續植被恢復等林業重點工程,以自然修復為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全區國土綠化依託退耕還林、三峽後續植被恢復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天然林保護185.4萬畝、退耕還林67.7萬畝、三峽後續植被恢復27.5萬畝、石漠化治理3.6萬畝、長江防護林三期0.7萬畝,完成營造林99.5萬畝,森林蓄積920萬立方米,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3.5%,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達
  • 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走富民興村特色產業路
    該資金申報指南提到,希望通過項目資金扶持,建設一批市級產業專業村,打造地方特色主導產業。 據悉,省、市把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富民興村產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產業興旺的重大行動、重要抓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紮實推進。
  • 建設美麗中國 共築綠色家園——寫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
    「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是本次世園會的主題,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不懈追求—— 為了建設一個富饒而美麗的中國、給子孫後代留下山青水秀的好風光,億萬中國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下,秉持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共建全球生態文明的重要力量。
  • 建設「森林濟源」,重溫「綠色經典」!一文帶你回顧《濟源日報...
    會後,我市迅速召開加快國土綠化建設森林濟源動員會,對我市國土綠化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張戰偉強調,要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要求,把實施國土綠化作為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提高思想認識,把握關鍵重點,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各項工作,建設森林濟源。石迎軍主持會議。
  • 盛樂山:科學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的浙江實踐與思考
    建立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制度是黨中央賦予自然資源部門的重要職責。浙江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結合實際,探索開展一系列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為浙江加快構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體系奠定了基礎。
  • 銅川市大力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
    銅川市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省生態文明戰略部署,按照「兩區一廊三河四帶多點」的森林網絡布局,堅持山上治本,高質量實施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和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三年累計完成營造林32.4萬畝,以樹為筆,以汗為墨,繪畫出濃墨重彩的銅川綠色。
  • 北二堡:用資源優勢興村富民
    記者圍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走進北二堡,了解這裡工作的突破點和新亮點。該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常務副主任劉金奎介紹說:「按照全年的工作時間表和路線圖,春節期間提前著手與幫扶單位天津考試院和天津力神電池公司進行了農產品產供銷對接洽談,以訂單的形式定向實施種植、加工、銷售工作,以三產促二產,二產促一產,逐步形成種植特色化、規模化和產業化,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
  • 貴陽貴安:推進綠色發展 共建百姓富生態美新家園
    貴陽市和貴安新區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綠色發展,共建百姓富生態美新家園,奮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雙贏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六年來,貴安高標準編制《貴安新區直管區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實施方案》,還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形成「1+9」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圍繞「打造全國海綿城市貴安樣本」的目標,打造會「呼吸」的綠色家園;依託「十湖百河千塘」生態優勢,採取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開展汙水結構性缺陷修復;開展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持續推動新區固體廢物大數據管理……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國家儲備林成綠色發展「搖錢樹」助力...
    國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創造性謀劃並大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構建以《國家儲備林制度方案》為核心的制度體系,開創了國家儲備林建設新局面。重慶針對森林覆蓋率尚不到46%,畝均林木蓄積量僅4立方米,人均水平僅為全國水平的三分之二的局面,積極擔負起建設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國家使命。
  • 構建全球林產品綠色供應鏈 五家地板企業獲「FPI傑出貢獻企業獎」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鄧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調查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張劍、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原所長葉克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展規劃與資金管理司副處長荊濤出席會議並主持有關研討環節,中國林科院科信所所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產品國際貿易研究中心王登舉主持開幕式。
  • 獨樹一幟建設一流大學 立德樹人助力富民興隴
    原標題:獨樹一幟建設一流大學 立德樹人助力富民興隴 甘肅省委副書記、代省長任振鶴昨天在蘭州大學調研省部共建大學、「雙一流」大學建設和科技創新等工作。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心繫大局、紮根西部,突出特色、務實進取,傳承文脈、興學育人,加快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為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貢獻更多「蘭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