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把新桃換舊符,紫禁城裡原來這樣過大年

2020-12-20 騰訊網

清代紫禁城裡是如何過大年的?1月7日,一出以還原宮廷慶賀新年氛圍為主題的展覽——「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在故宮午門——雁翅樓展廳開幕。「澎湃新聞」在現場發現,展覽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遊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

文/澎湃新聞 高丹

該展覽展出至4月7日,展期正貼合傳統的慶賀新年活動時間:從臘月初一至三月初三「上巳節」。

此次展覽分為文物展覽和實景體驗兩部分。文物展覽位於午門正殿和東西雁翅樓展廳,共展出文物885件(套),在展廳以外的部分則複製部分文物,還原宮廷慶賀新年的氛圍。

展品主要精選自故宮博物院珍藏,並得到中國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瀋陽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天壇公園管理處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實景體驗部分包括整個紫禁城開放區域,都成為春節文化的展場,在宮殿門口懸掛著寓意吉祥的春聯、門神,在廊廡下裝飾著華美的宮燈,在乾清宮的丹陛上下樹立起高大的天燈、萬壽燈。

午門——雁翅樓展廳外

總把新桃換舊符

展覽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親睦族、勤政親賢、遊藝行樂、歡天喜地」六大主題,全面展現清代宮廷過年習俗。

其中,「祈福迎祥」單元展示的是過年不可或缺的節物。如福字、春聯、春條、門神等不論宮廷還是民間都要使用。而像歲朝圖、天燈、萬壽燈、宮燈之類的器物則富於宮廷特色。諸多的節物表達了人們祛除邪祟、祈求福祉的美好願望,也為節日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氣氛。在這一單元,觀眾朋友們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代皇帝書寫的福字。

《楹聯叢話全編》中記載:「紫禁城中各宮殿的門屏槅扇皆有春聯,每年於臘月下旬懸掛,次年正月下旬撤去。或須更新,但易新絹,分派工楷法之翰林書之,而聯語悉仍其舊。聞舊語系乾隆間敕儒臣分手撰擬,皆其時名翰林所為,典麗矞皇,允堪藻繪昇平,祓飾休美。」

飽學的翰林們撰寫春聯,甚至有因為春聯寫得好的到皇帝的賞識的,翰林們奉命書寫對聯時,一般都會從乾隆皇帝的御製詩中集句出來,組合成對聯,不能隨意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文採。

展出的門神

展出的門神

在歡愉的春節期間,祭祖是最重要的傳統禮儀活動。通過祭祀活動,追思祖德,弘揚孝道。「祭祖行孝」單元中康雍乾三代皇帝的神主難得一見。

祭灶,即用祭品送灶王爺升天。灶王爺,在《灶王經》中稱為「東廚司命九皇灶君」被看作家庭的保護神。傳說祭灶這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人的善惡作為,以定來年獎懲。除夕,又回歸人間。清宮於臘月二十三日在坤寧宮祭灶。祭品有盛京(今瀋陽)內務府進呈的麥芽糖等祭品33種,以及張家口進貢的黃羊一隻。民間祭灶後將舊神像焚去,除夕再張貼新神像。宮中使用木質牌位,故僅焚祭品。

「東廚司命九皇灶君」被看作家庭的保護神

銅鍍金八寶

過年期間,宮廷中也會添置新的陳設與擺件,如清宮工藝盆景,使用金銀、珠寶、玉石、珊瑚、象牙等珍貴材料製作,過年時,宮中各處擺設仿梅花、水仙、蘭花等應季花卉的盆景。

此盆為銀鍍金累絲製成鑲嵌米珠、翡翠、碧璽、紅寶石等,景用珊瑚、珍珠、紅寶石、藍寶石等製成;共用珍珠、寶石300餘顆。

此盆為銀鍍金累絲製成鑲嵌米珠、翡翠、碧璽、紅寶石等

「敦親睦族」:皇帝的家宴

過年是闔家團圓的日子。團圓飯更必不可少。「敦親睦族」單元展示了元旦這天皇帝與宗親、后妃分別宴飲的場景。展覽以復原陳列的方式,呈現了宗親宴上的金龍大宴桌與宗親宴桌。宴桌擺放參照了乾隆四十八年(1783)膳檔的記載,動用文物超過100件。

清宮新年的第一餐也要吃餃子,滿族把所有麵食都叫餑餑,把水餃稱為「煮餑餑。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月初一寅時,皇帝在乾清宮東側的弘德殿吃餃子。太監用雕漆飛龍宴盒送來一盤煮餑餑,並將餑餑盤放在大吉寶案的「吉」字上。共送餑餑四個,其中兩個包著「通寶」(錢幣),吃到有通寶的餃子就表示一年吉利。皇帝吃了三個,剩下一個沒有通寶,送到佛堂上供。

剔彩漆大吉寶案

宮中除夕有守歲的習俗,皇帝后妃們在除夕夜守歲,各宮要擺放吉祥盤、消夜果盒。吉祥盤內擺放五個青蘋果、紅棗、慄子、磨盤柿子,諧音「清平五福、早早立子、事事如意」。

清康熙年間 五彩花蝶紋攢盤

古代,皇帝一舉一動無不牽涉國政。過年期間雖有封印儀式,以示休息,仍不免於政務。「勤政親賢」單元重點還原了明窗開筆的場景,將養心殿東暖閣明窗在展廳搭建了出來。《國家寶藏》第二季中的明星文物——金甌永固杯原件就放置於此處。

明窗開筆是皇帝新年舉行的第一次書寫儀式。皇帝用萬年青筆書寫吉語箋,為天下蒼生祈福許願。吉語箋寫畢,封存於黃匣中,任何人不能開啟。直到今天,人們才有幸看到它們的真容。

復原的「明窗開筆」場景

吉語箋

此外,在這一單元,觀眾還可以看到古代最高規格的皇家交響樂團——中和韶樂。過年時,當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向皇帝行禮、乾清宮家人向皇帝行禮,均需演奏。中和韶樂共有18類樂器,此次展覽甄選了最有特色的6類作復原陳列,包括編鐘、編磬、建鼓、柷(音祝)、敔(音語)、麾(音輝)等,氣勢恢宏。

中和韶樂

冰嬉、唱戲:豐富的宮廷娛樂

「遊藝行樂」單元展示了過年期間的娛樂活動。春節是中國人的團圓節,也是中國人的狂歡節。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會趁此佳節放鬆娛樂。展櫃中的《冰嬉圖》描繪了臘月初八太液池冰嬉的場景。八旗健兒在冰面表演各種「花樣滑冰」和雜技,如倒立、舞刀、疊羅漢、舞中幡等。

《冰嬉圖》局部

《冰嬉圖》局部

看戲也是過年時主要的娛樂活動之一。展品中有8件精美的戲衣,是難得一見的珍貴戲曲服裝資料。配合戲臺、樂器、劇本、戲畫等,令人不難想見當年看戲時熱鬧喜慶的場面。

前五個單元是文物展覽,第六單元「歡天喜地」則指開放區域內按照清宮舊俗復原的年節裝飾。春節期間的紫禁城,道道宮門張貼著年畫和春聯,長長廊廡懸掛著各色宮燈,乾清宮丹陛上下樹立著萬壽燈和天燈……觀眾只要走進紫禁城,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獲得沉浸式的體驗。

按照清宮舊俗復原的年節裝飾

展覽採用了豐富的展陳手段,讓文物鮮活起來。首先,改變了展品「排隊」的擺放方式,讓文物呈現更加立體:如書畫和器物對照擺放,較多地使用復原陳列等。其次,採用了多種技術手段,豐富了觀眾的感官體驗:如動畫、視頻、音樂、投影、薰香、紅外感應等。第三,增加了互動環節,讓觀眾真正參與進來:在西雁翅樓有蓋印章等活動;在東雁翅樓有根據《乾隆帝歲朝行樂圖》搭建出來的布景,觀眾可以走進去照相;在乾清宮東廡還有內容更加豐富的第二互動區。

「宮裡過大年」數字沉浸體驗展位於乾清宮東廡,圍繞紫禁城傳承豐厚的年節文化,以數位技術、虛擬影像、動作捕捉等科技手段進行創新形式落地,輔以互動體驗區及文化創意產品矩陣,呈現多埠展開平臺。展覽分為冰嬉樂園、門神佑福、花開歲朝、戲幕畫閣、賞燈觀焰、納福迎祥六個部分,依託文物大展,切實落地豐富的互動展現形式,運用科技手段,呈現傳統文化語境下的視覺互動表現力。存在於書畫、器物的祥瑞與期許,將一一甦醒於觀眾的沉浸體驗中,帶來「過大年」的全息視境創新體驗。

舉辦展覽同時,故宮博物院還以2019年己亥春節為起點,以節慶為主題,研發綜合文化創意項目。目前,與「過大年」相關文化創意產品共研發近百種,分為福祿壽系列、門神系列、歲朝系列、嬰戲系列、冰嬉系列、賞梅迎春系列、喜福連綿系列及金甌永固系列等。品類涉及賀歲禮盒、紙品書籤、帽飾絲巾、茶器水具、靠墊掛飾、香氛香蠟、手機配飾等。

相關焦點

  • 新桃換舊符的意思是什麼 新桃換舊符指的是螞蟻莊園[多圖]
    螞蟻莊園新桃換舊符的意思指的是什麼東西?新桃跟舊符在我國流傳了幾千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後來經過慢慢的發展,成為了歷史文化。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解答一下新桃跟舊符的相關內容。螞蟻莊園今日答案最新匯總螞蟻莊園今日答案1.1
  • 春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為我們最盛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裡有些儀式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貼春聯。王安石曾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新桃」和「舊符」指的是同一個東西,即桃符,也就是現在的春聯。
  •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18183首頁 支付寶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螞蟻莊園2月14日答案 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螞蟻莊園2月14日答案
  • 壽星桃盆景:總把新桃換舊符
    壽星桃盆景:總把新桃換舊符花木君《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關於春節的著名詩詞,描述的宋代百姓過年時的習俗,燃放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一派歡樂景象,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 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家好,這裡是哈爾,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不到六分鐘的小短片《元日》,是中國唱詩班的第二集。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呢。雖然只有短短的六分鐘,但它讓我們看見了數百年前的濃濃人情和義理,也蘊含著中國人民對春節的美好的祝福。
  •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詩詞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北京到我的家鄉,坐火車需要9個小時半,然後再轉一趟汽車,火車只有早上7點多一趟。過年是每個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過年是需要準備好多東西的,貼春聯,放鞭炮,燒年火,祭拜祖先和各路神仙,保佑來年順風順水,走親戚,過十五。在我小時候的印象裡,只有寒假爸媽才會變得善良一點,因為他們忙到沒時間理你。先如今,每個人都喊著過年沒意思,除了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工作以外,沒有什麼事是讓自己印象深刻的。
  • 「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裡的新年俗
    春聯裡的「生意經」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80後」李超當年在小學語文課上學習王安石的這首《元日》時並沒有想到,可以從「舊符」「新桃」裡掘出生意經。  從2016年底到2017年1月,每天都有很多人從李超的淘寶店裡「訂製」春聯。
  • 【鄒魯融媒好聲音·啟航2021】總把新桃換舊符
    鄒魯融媒好聲音·啟航2021 總把新桃換舊符 朗誦 王娜 鄒城市融媒體中心主持人 散文《新年的夢想》節選 早先讀宋朝〔北宋〕王安石的《元日》詩,總有些不甚明白
  • 貼對聯:準備新桃換舊符
    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孫樹恆燈籠在恍惚中隱身,對聯安靜站在門樓的影子裡。風無所顧忌,紛繁的想像,喜迎年的霞光。沒有新桃,弦外之音,那些新桃都回到紅紙上。對於一月曾經的皚皚白雪,遮住了乾枯的雜草和明亮的街道。殘雪,視而不見。在光陰的敲打下,橫亙在必經的街道上。把眺望種在曾經的孤獨與飛翔裡,然後與垃圾一樣在埋葬的路上。把風雪的記憶留給落月。
  • 【春在千門萬戶中】之四:新桃為何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古往今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元日」,是指正月初一;「一歲除」,是說一年過去;「屠蘇」是指屠蘇酒。古時候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到過年才取出來喝;「曈曈」,意為光輝燦爛,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總把新桃換舊符」,是指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因為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上邊畫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 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桃和符指的是一種東西嗎 螞蟻莊園2021年1月1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桃和符指的是一種東西嗎?只有選擇到正確的選項,用戶才能得到飼料的獎勵,這一題的難度其實不算很大,結合對生活中所了解到的知識,然後參考本攻略 選擇你認為正確的答案吧。螞蟻莊園最新答案大全
  • 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2月14日莊園小課堂答案
    螞蟻莊園莊園小課堂2月14日問題是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答案,快來看看吧。  今天的問題是:古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的桃符是什麼的原始形式?  答案是:春聯
  • 年味兒|總把新桃換舊符
    其中有一句:「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的「新桃」和「舊符」,就是指每家每戶都在新年的時候取下舊春聯換上新春聯。所以說,春聯有著悠久的歷史,可謂是最濃的年味兒。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說說這春聯。
  • 慶元旦兒童畫: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二零一四年的最後一天,我們準備迎接二零一五年的第一天。舊年過去新年來,我們告別二零一四的不愉快,迎接二零一五的快樂。  去年跨年,是在學校,我們宿舍裡的女生晚上都不睡覺,擠作一團,抱著手機,收取好友的新年祝福,也聊聊八卦新聞,生活老師敲門,都置之不理,各自想著各自的心事。元旦之前,有一個平安夜,每個人抱著平安果在那裡吃。
  • 總把新桃換舊符 看看古代詩人們是怎麼過年的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年作》年代:唐 作者: 劉長卿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 總把新桃換舊符 履端開筆說年詩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寫得通俗易懂,每逢元日,人們常會念誦此詩,至今已近九百年。  元正首祚,除舊迎新,不管新鬼舊鬼有無替換,反正桃符必換,歲歲故然。《歲典術》說「桃者五木之精也,今之作桃符著門上,壓邪氣,此仙術也」。
  • 178天: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但是「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事情總有大白於天下的那一天,到那時,很多事情都會水落石出,何必糾結於一時呢?再者,我曾經給一位朋友說過,如果你心中沒有力量和信心,即使青燈告訴你你想要的答案,你也會極不自信的問我:這是真的嗎?你怎麼知道的?沒有騙我吧?你捫心自問,是不是會如青燈所講。
  • 【賀新春·尋年味】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的《元日》,可謂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即新年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張掛於門首,壓邪驅鬼。演變到後來,就成為了春聯。
  • 我拍我的年|總把新桃換舊符 就是我家的年味
    正月裡,大街小巷處處充滿了年味,在泰安市泰山玉泉寺一老一小正在對弈。閃電新聞發 楊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