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作者:木木老賊,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微信訂閱號推文時間順序打亂,貌似現在已經全量覆蓋。
安卓和IOS用戶應該都體驗到了,看訂閱號推文時不再完全按推送時間順序進行展現。
這個還在灰度小範圍測試的時候,我就有體驗,感覺還好。不過現在感覺有點頭大。
最開始的時候,我稱之為訂閱號推文的 「智能排序」。
也就是微信會在訂閱號時間 「信息流」 的基礎上,進行智能推薦,部分文章明明早就發了,也能排在新發的文章前面。
比如下面這張圖,央視新聞 20 分鐘前的信息推送,卻排在了 16 分鐘前推送的人民網前面。
對此,微信官方給出的解釋是:
這是微信最近正在灰度測試的訂閱號 「閱讀效率優化「 新功能,慢慢會普及開。
上線這個新功能後,訂閱號消息排列順序會根據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以及群發文章的內容質量等綜合因素動態變化。用戶可以更高效閱讀到感興趣的內容。
理想狀態下,有點像今日頭條的個性化智能推薦——你喜歡的,就是頭條!
當然,目前這個 「閱讀效率優化「 功能,主線還是按時間排序,不會完全靠智能推薦,只是部分文章會動態變化,優勝劣汰。
之前我對此的理解是,挺好的啊。
有了這個時間線上的動態變化,那些被暫時忽略,沒被點擊的優質內容等於有了新的機會,會優先出現在用戶面前,對不對?
只要內容夠優質,用心做對讀者有價值的帳號,微信會Pass掉時間因素,可能大範圍把你推薦給用戶,讓好文章得到更多展現,對不對?
雖然目前這個功能還沒有什麼明確的文章推薦標準,但內容始終是核心競爭力。
現在每個人關注的公眾號都很多,每天根本就來不及看:要麼是匆匆划過,大多都沒有點開;再要麼低質內容搶走用戶注意力,優質內容反而沒有被閱讀。良幣驅逐劣幣了。
好好一篇最新推送的文章,可能就這樣死掉,用戶一輩子也不會再看到,多可惜!
就像微信團隊說的:
通過誘導關注等方法違規吸引粉絲的公眾號,在新的排序方式下將更難獲得與其內容質量不相符的高閱讀量,而真正靠內容吸引粉絲的公眾號,其內容將會更高效地觸達常讀粉絲。
這些確實都挺好啊。
但最近全量覆蓋後,整體用起來有點不對勁了,我開始稱之為訂閱號推文的 「亂序閱讀」。
理想很美好,現實些許殘酷啊,智能未必就真智能。
亂,真的很亂!小小吐槽一下:
本以為會推薦常讀和星標的給我,結果一堆根本不常讀,也沒星標的給我不斷推薦,我關注只是工作需要啊;
本來想看的公眾號劃幾下都沒看到,反而推後了。這幾天,我感覺我的閱讀效率有所下降;
感覺亂序的文章量太大了,哪裡都是亂序的,我一度都有點視覺錯亂,幾次看到 3 天前的,還以為後面的我都看了,哪知道後面還有很多新的;
智能推薦沒問題,但都是推薦的,那不成今日頭條了嗎,頭大啊;
這麼說吧,我估計你三天不看公眾號,再打開訂閱號能亂到懷疑人生;
動不動把幾小時前的排到第一位,直接顯示在訂閱號最新推文的消息列表預覽,搞得我以為今天訂閱號都沒有什麼更新,其實都錯過幾十個了。
......
毫無疑問,微信團隊改版的初衷肯定是要提高閱讀效率,既然現在全量更新了,那說明之前的灰度測試數據是利好的。
但公眾號整體各項指標連續幾年都在下降,是好是壞真是沒有很大底氣。畢竟,用戶們的吐槽聲依舊是一言難盡。
我看大部分用戶的意思是:
不能接受!我自己關注的公眾號,你憑啥還幫我做排序,不能及時看到自己關注訂閱號的最新消息。希望有選擇的權利,可以自主打開或關閉這個更新。
這對我自己的公眾號有什麼影響呢?
雖然官方說訂閱號消息排列順序會根據訂閱號的優質程度、用戶對訂閱號的喜愛程度、群發文章的內容質量等綜合因素動態變化。
但這個還是有點虛的,目前我自己看到好像有 3 點變化:
1、打開率和閱讀量變得充滿不確定性,最近幾天看下來,不太能摸得準是怎麼在智能推薦;
2、當天推送的推文當日閱讀量有所下降,可能在我每天的固定推文時間(早上8:40),不知道被智能排到哪去了,影響到用戶的及時點開。
3、當天帳號的整體總閱讀量有所提升,可能是前一天或前二天的文章還有很多用戶沒讀,系統判斷內容不錯,又靠前推薦了一下,所以整體一天的閱讀量就起來了。
當然,有再多的吐槽沒什麼意義,微信一直是敢做敢幹的主兒,他做了也就做了,不可能你說幾句就為你停止更新。
整體而言,作為創作者,對我的公眾號利好或壞的影響目前不算多大,甚至我覺得往後對這個號而言會是很利好的,能有效激活優質內容曝光。
但作為普通用戶,對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而言,暫時真不太能接受。部分動態變化完全沒有問題,但現在真太亂太雜了。
提高閱讀效率的算法有待提高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