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o Bella,我是老房。
科技進步造福懶人,但是惰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會越發變大。比如智能家居,最開始只想無線遙控,後來要替人幹活,接著還得智能聯動。
最常見的清潔類智能家居就是掃地機器人了,緊張的生活工作節奏讓我們並沒有多少時間能在家裡認真的打掃下衛生,而掃地機器人則能充分利用家裡沒人的時間清潔房間,當然也解放了我們的雙手,從自動掃地、到掃拖一體,自己只需打掃完成後清理塵盒就行。但對於追求高科技、自動化的我們來說(其實說白了就是懶),這些其實遠遠不夠,如果掃地機器人還能幫我們倒垃圾就更好了。
沒想到市面上還真找到了這種產品,雲米近期推出了一款網際網路集塵掃拖機器人Alpha 1C,顧名思義,就是不用動手換,能夠自動清理塵盒的掃地機器人。
一、路徑規劃
在嘗試自動集塵功能之前,我們還是要看看關於掃地機器人的核心功能指標,也就是路徑規劃和清潔能力。
路徑規劃包括地圖構建、尋路、避障等,關係到打掃的時候智能性,是否會有遺漏,掃不完全。清潔能力則不用過多解釋,掃得幹不乾淨最重要。
這裡先簡單提一下目前市面上掃地機器人的導航系統,一般為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視覺導航原理是通過3D景深攝像頭不停的掃描,來測繪出整屋的地圖,特斯拉的Auto Pilot自動駕駛就是用的視覺導航系統,但這種導航需要非常強大的算法支撐,否則效率太低,而且因為技術成熟度並不是很高,也容易出現誤差。
雷射導航是目前最為常見的一種尋路系統。說白了就是通過雷射雷達不停的定速旋轉,發射並接收雷射信號,也就是字面意義上的雷達探測,並通過不斷的測距來逐步構建出整屋的地圖。所以在目前近幾年主流還是雷射導航,靠譜。
雲米集塵掃拖機器人採用的是LDS2.0雷射導航系統,測距範圍8米,每秒能進行2016次採樣,速度還是很快的。
1、路線
從雲米集塵掃拖機器人的房間清掃路線圖可以看到,無論是第一次構圖,還是後續的清掃,雲米採用的都是先沿邊,再中間往返的前進路線。這樣的優點是清掃的面積覆蓋率能夠最大化,且效率高。
在遇到空地上的障礙,雲米集塵掃拖機器人也是先沿邊清掃一圈,然後再重複往返,不會漏掉某處沒打掃到。
2、避障
掃拖機器人在打掃過程中遇到的障礙主要分為兩種,即固定的和可移動的。固定的障礙物,主要是桌子、門、牆、大家具等。
上圖可見,雲米集塵掃拖機器人在第一次使用,還未建立完整地圖的情況下,遇到固定障礙物(牆),會有一個明顯的減速,再慢慢的清掃過去,並沒有觸碰到;拐角轉彎也很自然。這得益於雷射雷達的超高速掃描,快速運算,及時反饋給機器人,完整正確的行進路線。
那遇到可移動障礙物呢?像老房這種家裡有娃的朋友們估計最頭痛的就是滿地都是孩子的玩具,在掃地機工作的時候突然一輛小汽車開過來了,雲米會是什麼反應?
雲米則是同樣先降低速度,慢慢的試探性觸碰,再根據雷射掃描出的路線繞開障礙物。
上圖中的大疆機甲大師小車的輪子非常靈活,稍微一碰就會移動。圖中雲米也只是將它輕輕推開了一點點,不會對障礙物以及自身造成任何損傷。
3、繞圈
家中肯定都有一些細腿的家居,比如桌子、椅子,或者一些圓柱形的家具。在打掃其周邊的時候,掃拖機器人直接繞過打掃一般都掃的不徹底,繞圈清掃才是最合適的路線。
機器人的繞圈清掃主要就是看這個圈繞的圓不圓。
雲米集塵機器人繞的這個圈基本可以給滿分,一眼就能看出是在以椅子腿為圓心自身為半徑畫圓,非常順滑連貫。
有些掃地機器人在繞圈的過程中無法做到畫個完整的圓,一頓一頓的走一步轉一個小彎,效率低下不說,清潔覆蓋面積還不夠,這點大家需要注意。
總體來說,雲米集塵掃拖機的路徑規劃能力在這個價位中算是不錯的。
二、清潔能力
掃拖機器人的另外一個核心指標,畢竟咱們買這玩意兒就是為了更加省事兒的打掃衛生,如果都掃不乾淨,還得人工二次返工,那就太尷尬了。
1、掃地
雲米集塵掃拖機的吸力達到了2500Pa,在掃地機產品中屬於較高的水平。
先來看下對於地板上的小顆粒垃圾的清掃效果。
以大米粒為代表,即使根據云米前進路線沒有一次性覆蓋大米粒,在往返清掃後還是能夠全部清掃乾淨。而且從圖中我們也能看出雲米的折返路線有一定的重複,來回一趟其實相當於清掃了兩邊,也保證了清掃效果。
接下來看看堅果殼的打掃。瓜子皮、核桃殼等之類果殼垃圾的特點就是碎末大小不均勻,有很細的粉末狀,也有較大一點的。
雲米集塵掃拖機的掃地原理是邊掃地邊吸塵,一趟下來就把地上的果殼給清理乾淨了。
最後我們再看下碎紙屑的清掃效果。碎紙屑體積大,但是非常輕,很容易在清掃的時候被掃飛走,沒被吸進機器人中。
雲米在這個測試中的表現非常好,在往返清掃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把餐巾紙屑給掃飛的現象,全都吸進去了。
2、拖地
很早以前,掃地機器人和拖地機器人是分開的兩種設備,如今智能設備發展迅速,掃拖二合一已經很常見了。
雲米集塵掃拖機器人採用的是塵水分離二合一水箱,不必每次在切換掃地和拖地的時候更換塵盒。使用拖地功能的時候只需將拖布模塊裝一下即可,很方便。
掃拖一體機的拖地功能有一個重點需要關注的地方,就是拖地出水量。最開始的掃拖一體機採用的是緩滴滲透方式,我們無法控制,水是慢慢的滲透到拖布上。很容易造成拖地溼度不均勻的問題,或者滲水過多損害地板。
雲米配置了全新的恆壓電控水箱,採用微電控水泵,能夠精確的控制水速和水量,解決了自滲水的問題,再也不用擔心泡傷地板的問題了。
拖地效果見圖,拖得比較均勻。
值得一提的是,雲米集塵掃拖機的拖地模式可以選擇「Y」字形路線,並不是和掃地一樣的一個往返就行了。Y字形拖地模擬手動拖地的習慣,單位面積拖的次數更多,也就更乾淨。
至於拖布,隨機自帶了可清洗重複使用的拖布,還附贈了專用一次性拖布,用完即扔,無需清洗,衛生不髒手。
三、自動集塵
講完掃圖機器人的通用核心指標,雲米的表現都還不錯。那下面就是雲米的獨特功能,自動集塵,好不好用呢?
和常見的掃拖機不一樣,雲米集塵款的充電樁更大,就包含了自動集塵裝備。而且這個自動集塵已經是2.0升級版了,看來雲米在這個方面還是做了不少研究。
在日常清掃完成後,雲米會自動返回充電樁充電,然後同步自動集塵系統開啟,通過強力吸塵把機器人本體塵盒中的垃圾給「轉移」到充電樁裡的更大號的塵盒中去,這樣也就省去了我們手動拆出掃地機上的塵盒、打開倒垃圾的步驟,不用接觸垃圾,避免倒垃圾時候的二次汙染影響。
打開充電樁頂部的蓋子就能看到一次性塵袋,容量足足有3L之大,家庭日常打掃,一個月換一次都沒問題。
更換的時候只需拉住塵袋的把手提起來即可,直接丟掉。
塵袋還有一個非常用心的細節設計,在垃圾把手的過程中會自動蓋住塵袋開口,這樣在整個更換塵袋、丟垃圾的過程中完全不會接觸到垃圾,更加的乾淨、衛生。
四、智能操控
雲米掃拖機器人配合米家APP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是智能家居最吸引人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打開米家APP,根據提示一步一步來即可輕鬆連接。
能夠設置單掃地、單拖地還是掃拖一起來。以及設置掃地檔位和拖地的出水檔位。
最值得一提的是雲米集塵掃拖機器人的分區管理功能。
在掃描完屋子後會自動生成房間,或者手動進行分割、合併、重命名房間。
另外,雲米支持劃定虛擬牆、清掃禁區,還可以劃定某片區域單獨打掃,非常靈活。
比如房間一個角落裡地上都是兒子散落來不及收拾的玩具,我們把這裡設置成禁區,在清掃這個房間的時候機器人就會避開這片禁區,不會弄亂碰壞孩子的玩具。這幾個功能非常實用。
五、總而言之
雲米網際網路集塵掃拖機器人Alpha1C的整體表現算是比較優秀,雷射掃描導航、2500Pa大吸力、電控水箱、智能操控聯動等這些功能已經足夠日常使用,純黑色的外觀和藍色的裝飾條也讓其顯得穩重又不失格調。
解決痛點就是產品優點,自動集塵系統2.0更是徹底讓我們告別了倒垃圾二次汙染的問題。全自動清掃不髒手,雲米集塵掃拖一體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