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2887天,安倍成執政時間最長日本首相,怎麼看?

2021-01-07 上觀

到11月20日,安倍晉三總計擔任日本首相的天數達2887天,超越日俄戰爭時期的前首相桂太郎的2886天,成為日本憲政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此事引發日本輿論熱議。安倍曾經也是執政一年就匆匆下臺的「短命」首相,是什麼原因讓他「東山再起」?又是否會像一些日媒和在野黨人士所預言,在任時長是其任內「最大成就」,安倍政權「快到凋謝之時」?

「半途而廢」

安倍現年65歲,出生於政治世家,曾祖父安倍寬擔任過眾議院議員,外祖父岸信介、外叔祖父佐藤榮作均擔任過日本首相,父親安倍晉太郎擔任過外務大臣。

1993年,39歲的安倍首次擔任日本國會議員。2006年,安倍當選自民黨黨首,並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然而僅一年後,由於閣員醜聞不斷、自民黨參院選舉慘敗等原因,安倍突然以健康問題為由辭職,被外界視為不堪壓力「撂挑子」。

「在經歷深刻反省後,安倍終於在2012年東山再起,」日本《產經新聞》稱,自那以後,他三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六次國政選舉連勝,到今年12月將連續執政滿7年。日經新聞網稱,安倍的自民黨總裁任期要到2021年9月結束;到2020年8月24日,他將超過其外叔祖父佐藤榮作創下的2798天的紀錄,成為連續在任時間最長首相。

「脫胎換骨」

從2007年倉促下臺到2012年捲土重來,中間只隔了5年。是什麼原因讓安倍「脫胎換骨」從「短命首相」進化為任職最久首相?

安倍11月初接受日本《文藝春秋》採訪時稱,首次執政時在處理人事關係方面受到諸多批評,第二次執政則吸取了失敗的教訓。日經新聞網稱,安倍之所以長期執政,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大力推進「安倍經濟學」,使得日本經濟創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長連續增長;另一個因素是受到18至29歲年輕族群的支持,打造了20年來最穩定的支持基礎。

日本放送協會(NHK)、《產經新聞》等多家日媒認為,安倍能夠長期執政源於內政外交的不俗表現,也因為在野黨分化虛弱、難成氣候。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以來,日本陷入了長期的通貨緊縮和經濟低迷,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與之相伴,日本政壇自2006年至2012年出現「七年七相」的奇觀。因此,日本民眾普遍期待能有一位強勢領導人帶領日本走出長期低迷。而在野黨分化虛弱,競爭力有限。日本一橋大學教授中北浩爾稱,安倍得益於自民和公明兩黨擁有穩固票倉,以及在野黨「一盤散沙」難贏民眾信任。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劉江永認為,安倍長期執政的現象是由各種因素共同造成的。

首先,從日本政界整體情況看,日本雖是多黨競爭,但長期一黨主政,目前的在野黨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挑戰。唯一有一定競爭力的是原來的民主黨,曾在2009年前後出過三位首相(鳩山由紀夫、菅直人、野田佳彥),但因為缺乏執政經驗、黨內不和等因素,最後還是丟了政權,並分裂成幾個不同的政黨,更不是執政黨的對手了。

其次,從自民黨內部看,安倍所在的細田派是黨內最大派系,根基深厚,控制著自民黨的政策。只要自民黨仍在執政地位,黨首從細田派中產生,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再者,就安倍本人而言,他不僅出身顯赫,還出生在山口縣。那裡先後出過8、9位首相,在日本社會具有深厚的支持根基。從執政表現看,他在國內外保持了較好的政策連續性,如推出「安倍經濟學」,給日本經濟注入希望等。「安倍經濟學」其實沒有解決日本經濟的真正問題,而是把內部矛盾推後了。安倍提出用消費稅解決財政問題,但自2017年起一直後推,直到2019年10月不再遇到重要選舉時才正式出臺。從某種角度看,它是安倍為了保證執政地位而使出的「緩兵之計」。外交方面亦是身段靈活,安倍在繼續維護日美同盟的同時,努力突破在亞洲處於孤立的態勢,希望打開日俄關係新局面,又對中韓採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可見,圍繞長期執政這個根本點,他表現出多面平衡的政治手腕和靈活策略。

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顧問王少普認為,安倍的優勢體現在幾點。其一政治資源:日本歷屆執政較長的首相往往都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強大的家族勢力。其二政策選擇:二次出任首相後提出經濟優先,並在安全政策上做出調整,回應國內保守勢力的要求。其三政治手腕:處理與重大國際力量關係時展現出靈活性,一方面繼續保持與美國政策一致的姿態,以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換取歐巴馬政府在釣魚島等問題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調整對華政策,提出「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對接等設想。正因如此,安倍在再次上臺後穩住了陣腳,打下了長期執政的基礎。

反應不一

對於安倍打破紀錄一事,日本輿論反應不一。日本《朝日新聞》的民調顯示,30%的受訪者認為安倍政府「沒有值得肯定的政策」;45%的受訪者認為安倍長期執政「存在弊端」,但48%的受訪者表示「沒覺得」。

日本在野黨大多持質疑和批評態度。據時事通信社報導,立憲民主黨幹事長福山哲郎認為,安倍執政時間雖長,但缺乏政治遺產,安倍政權差不多快到凋謝的時候了。日本共產黨書記局長小池晃則批評道,首相在近日曝光的「賞櫻會」醜聞(反對黨議員指安倍公款招待支持者)中「帶頭做出存在道德風險的行為」。

不少日本媒體認為,儘管安倍完成了近100年裡前所未有的創舉,但也不乏隱憂。

其一,政權穩定方面,《產經新聞》稱, 有人指責長期政權出現「鬆懈」跡象。受老齡化影響,朝野各黨的支持團體和後援會進一步弱化,無黨派階層正在壯大。如果出現更多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那樣能夠凝聚無黨派選民支持的人物,無疑會加劇政權更迭的風險。另有日媒評論,一旦安倍下臺,自民黨內可能會就新黨首爭論不休,日本政壇可能會陷入混亂。

其二,內外政策方面,日本《每日新聞》認為,安倍政權能否「善始善終」,面臨諸多挑戰。儘管眼下經濟穩定,但很難說完全擺脫通縮;人口減少和社會保障費增加等內政課題堆積如山;北方領土、日本人綁架問題尚無解決眉目;日韓關係持續惡化。路透社一份調查顯示,日本企業一邊倒地認為,「安倍經濟學」帶來的經濟擴張期即將見頂。

其三,「作為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想留下怎樣的遺產?」《每日新聞》援引首相親信的話稱,安倍希望實現其外祖父岸信介的心願,即通過修憲實現日本的自主獨立。日經新聞網稱,安倍把修憲作為長期政權的總任務。自民黨希望在本屆國會上通過《國民投票法修正案》,對修憲程序做出規定。但在野黨持慎重態度。

對於日媒和反對黨的「唱衰」,劉江永認為,一來,日本政治生態仍對安倍有利,進步力量(中左勢力)在戰後受到很大削弱、工會幾乎泡沫化、在野黨沒有能力挑戰自民黨的地位;二來,社會思潮日趨保守的背景下,日本年輕一代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民族認同情緒,支持對外強硬政策;再加上安倍的政治資本和執政策略,其地位仍較為穩固。

王少普指出,除了家族淵源和政策特點外,安倍具有對現實政治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思考能力。一旦政策受阻,他會做出適當調整。這也是其保持自身優勢的重要原因之一。德國科學和政治基金會《時政消息》稱,安倍表現出自信支撐下的「新行動主義」。

政治遺產

至於有沒有「政治遺產」,劉江永認為,安倍最想留下的自然是修改憲法。二戰結束70多年,他是自民黨內第一個如此明確推動修憲的政治人物。如果能在任內實現,無論是一步到位修憲,還是突破性闖關,都是一筆重要「遺產」。應該說,實現修憲的可能性仍在,但要發起修憲動議、進行國民投票,留給安倍的時間較為有限。2016年7月參院選舉後自民黨佔據三分之二多數席位,當時可以說是推動修憲最佳時機。但因國會隨後忙於新老天皇交接事務,無暇顧及修憲一事。再加上2018年後半島局勢出現緩和,安倍政府也少了一條說服民眾支持其修憲的外部理由。

外交領域,劉江永認為,安倍最想突破的是日俄島嶼問題。但目前來看,普京的立場非常強硬:如果要歸還兩島,就要修改《美日安保條約》。估計在未來一兩年內,日俄很難打開局面。與此同時,安倍希望與中國緩和關係。日方2017年提出的「三步走」政策——2018年李克強訪日,2019年安倍訪華,2020年習近平訪日,希望通過高層互訪推動兩國關係改善。不過,在一些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的情況下,中日關係能否出現實質性進展仍待觀察。內政方面,安倍政府面臨經濟挑戰,日本經濟已處於下滑階段,明年的東京奧運會或能起到提振作用,但很難扭轉整體趨勢。

「安倍是一名保守色彩濃重的政治人物,但他的修憲主張遭到國內和平力量的反對和抵制,很難完全按照他的想法進行。」王少普認為,他在外交上遇到的最大挑戰還是與美國的關係。內政方面,安倍需要解決經濟、醜聞以及接班人問題。從目前來看,環境部長小泉進次郎是其重點考慮人選。但如何平衡黨內力量,選拔過程能否如他所願,均是未知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8日回答安倍成日本任職最久首相提問時表示,去年以來,在兩國領導人的有力政治引領之下,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並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安倍首相在大阪成功會晤,雙方就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達成了重要共識。我們希望日方能夠繼續堅定奉行積極的對華政策,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所確定的各項原則,同中方進一步加強良性互動,深化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建設性地管控矛盾分歧,推動中日關係持續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安倍成日本「任職最久」首相 專家:是時勢造就也有個人努力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閆楚】累計在職2887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日打破106年以來的紀錄,成為該國在職時間最長的首相,此事引發日媒熱議。安倍晉三2006年9月首次出任日本首相,約一年後下臺。他2012年重掌大權後執政至今。
  • 2821天,安倍晉三:因何成為日本歷史上連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2020年9月1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病正式辭去日本首相職位,此時距離他2012年12月26日榮登首相寶座,已經過了2821天,安倍晉三因此成為日本歷史上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有意思的是,之前的記錄2798天,由其外叔祖父佐藤榮作保持,安倍破了自家人的記錄。
  • 韜光養晦、能屈能伸的安倍晉三,成為日本上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
    安倍晉三可以說是日本從泡沫時代至今30年以來最成功的首相,沒有之一。 日本自二戰投降以來,有近一半的首相都沒幹滿一年,屁股還沒坐熱就捲鋪蓋走人。尤其是在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後,日本國內的政治角力和經濟下滑的壓力,更換首相更是像走馬燈一樣。
  • 誰有望接替安倍成為日本新首相 日本歷任首相一覽表
    (圖源:產經新聞)截至本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成為該國憲政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最近,日本媒體就下任首相人選及安倍內閣的執政表現等實施了一項民意調查,結果與此前頗有不同。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17日報導,讀賣新聞社於11月15至17日實施了一項全國輿論調查,共1051人通過電話的形式接受問詢。
  • 成為日本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首相後,如何客觀評價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這個人對於日本國民來說,絕對是一個好首相,否則不會成為日本戰後任期最長首相。對於美國總統川普而言,是一個狡猾的對手。安倍晉三為了日本這個國家,可謂是操碎了心。2016年里約奧運會閉幕式上的東京八分鐘,安倍晉三完全不顧自己的首相身份,Cos成日本著名遊戲形象馬裡奧登場亮相,一時之間風頭無兩,將體育版的頭條一下子成功的挪到了國際版,並且搶盡了東道主巴西的風頭,一方面為日本的二次元事業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進行了一次硬廣告,同樣也使得東京奧運會在上一個奧運周期的結束之日,就牢牢地抓住了全世界的眼球。
  • 安倍成日本任職時間最長首相,祖上人才輩出,家族起到什麼作用?
    文/山峰日本首相安倍正式宣布辭職,給日本看似平靜的政局帶來巨大震動,同時也留下不少疑問。近來安倍政府支持率下降外加健康狀況不穩,可能是讓其萌生辭職意願的主要理由,但其實安倍入近退休也算是功成身退了。他連任四屆,已經成為日本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他背後龐大的家族政治勢力的支持。
  • 「令和大叔」菅義偉接班安倍,成為第99任日本首相
    據新華社電 14日,72歲的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當選為執政黨自民黨總裁。9月16日,他將成為日本第99任首相,正式接替8月底宣布辭職的安倍晉三首相。菅義偉是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內閣「管家」。他最廣為人知的畫面,可能是2019年作為官房長官發布「令和」年號,他因此被稱作「令和大叔」。
  • 執政時間最長的安倍晉三,用什麼俘獲日本民眾的心?野心與理想同伴
    有這麼一個日本首相,表面看起來謙遜有禮實則堅韌剛強,更有著自己的野心和抱負。他開創了日本總理內閣大臣執政時間的最久紀錄,成為了深受日本民眾愛戴的日本最長時間首相。他,就是安倍晉三。安倍晉三,1954年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政治世家內。安倍的外公、外叔公,都曾擔任日本首相。
  • 安倍之後,誰有可能擔任日本首相?
    路透社東京8月24日發表題為《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哪些人有可能繼任?》的報導,文章盤點了有可能接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人選。
  • 安倍首相夫人的居酒屋
    別以為昭惠只是一個平民女子,她可是日本最有名的食品公司「森永制果公司」創業一家的大小姐,父親松崎昭雄作為森永家的女婿,當公司社長14年,那可是日本財界的風雲人物。當然,那個時候,安倍雖然家族顯赫,外祖父岸信介和叔父佐藤榮作都當過首相,父親當過外務大臣,但安倍本人,也只是父親的小秘書,連一個國會議員都還沒有當上。
  • 安倍到底怎麼了?日本這麼著急選舉新一任首相,時間都已經確定了
    近段時間有關安倍的消息備受各國的關注,那麼安倍到底怎麼了?對於這樣的一個話題,近段時間人們一直都在討論著。因為相對來說,安倍在任職時間還未結束之前選擇辭職,這看起來實在是一個相當匆忙的事情。而據環球網報導稱,日本當下真的非常著急去選舉新一任首相,並且選舉的時間都已經確定了。
  • 菅義偉正式出任日本新首相 安倍手捧鮮花搬離首相官邸
    據報導,當天,日本眾參兩院的正式會議上舉行新任首相提名選舉,菅義偉被指名後也將成立新一屆內閣。經過在皇宮的首相任命儀式和內閣成員認證儀式後,新內閣將正式啟動。菅義偉自第二屆安倍內閣成立以來一直擔任官房長官,負責危機管理工作。14日當選第26任黨總裁後,菅義偉宣布「將建立為國民工作的內閣。」菅義偉強調「將打破政府機構的垂直分割、既得權益、不好的先例主義,推進規制改革。」
  • 「最牛官二代」安倍沒能撐到任期結束 但民眾對誰當首相已經沒有...
    安倍晉三近期因為兩個關鍵詞備受關注:身體狀況+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 8月24日,在安倍的家鄉山口縣,縣政府大樓掛出祝賀安倍首相任期時間最長的橫幅,這條花了22萬日元的橫幅遭到民眾強烈批評:浪費稅金,地方政府巴結首相的行為讓人恥笑。可見安倍在民間的威望直線下降。
  • 剛破首相任期記錄,安倍就辭職;他是病了還是累了?
    文/行走斯圖卡就在幾天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刷新了前首相佐藤榮作的執政記錄,成為日本戰後歷史上任職時期最長的首相,然而才過了沒幾天,就傳出安倍的健康情況惡化,因此決定辭職。據日本廣播協會(NHK)8月28日發布的報導,首相安倍晉三當天決定辭職,理由是身體健康惡化。這一個決定並沒有出乎外界的意料,安倍因健康原因辭職,也算是體面結束自己的首相任期,這在日本政壇並不多見,現在更關心的是,安倍給日本留下了什麼,未來日本將會怎麼走。
  • 「逮捕安倍」衝上日本熱搜:安倍辭掉首相後,發生了什麼?
    今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宿病主動辭職,終結了日本憲政史上創紀錄的最長連續執政,並於9月16日正式卸任離開首相官邸。其實早在安倍辭職之初,就有日本媒體指出,安倍辭職不過是個幌子,目的不過是為第三次上臺做準備而已。卸任後的安倍的確也沒有閒著,辭職的一個多月期間,不僅兩次參拜靖國神社,還頻繁出席自民黨的政治活動。
  • 疫情反彈、奧運會延期……被爆累到吐血的安倍到底怎麼樣了?
    進入2020年,疫情反覆、奧運延期、經濟縮水、支持率下跌讓安倍壓力重重,如今,他的健康狀況又引發全世界關注。8月17號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前往醫院就診,引發外界關注。首相官邸未正式對外說明原因。近來安倍身體亮紅燈的傳言不斷,8月初更被傳出在首相官邸吐血,讓此一行程特別受到關注。
  • 71歲菅義偉將出任日本新首相 一直是安倍左膀右臂
    71歲菅義偉將出任日本新首相 一直是安倍左膀右臂當地時間今天15時20分左右,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公布。此外,新首相還要繼續籌備被推遲的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延伸閱讀確認過眼神,就是安倍的人與安倍相識,可以說是菅義偉人生的第二次重大轉折。2001年,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彼時,安倍已是官房副長官,而菅義偉僅僅是一個第二次當選的國會議員。
  • 人物丨安倍晉三的8年和147天:抱憾退場還是「撂挑子」?
    今年8月24日對於65歲的安倍晉三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到當天為止他已連續擔任日本首相2799天,成為日本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然而,4天後,他因身體原因,宣布將辭去首相職務。當地時間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下午在東京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宣布辭去首相職務。
  • 新聞學西語01「Japón sin Abe沒有安倍的日本」
    這一現狀是怎麼用西班牙語表達的呢perturbación internacionalperturbación本身是擾動的意思,看例句:Expresa sus sentimientos de perturbación.
  • 安倍家族:權力世襲下的頂級日本門閥
    日本的門閥大家通過家族盤根錯節的方式將彼此聯繫得更加緊密,通過世襲讓門閥大家族的地位更加牢而不破。如今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日本設立憲政以來,擔任首相時間最長的人。日本首相這個位置,就像個火山口,戰後73年的時間裡,日本經歷了45任首相,平均任期1年零7個月。安培晉三之所以能獲得舉國支持,常年屹立於權力巔峰,成為政壇常青樹的最根本原因,是強大的家族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