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遼寧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遼寧廣播電視臺舉行。
項目代表在比賽中介紹高品質鈦提取項目。圖片均由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查金輝攝
日前,第七屆遼寧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遼寧廣播電視臺2號演播廳舉辦。從近千個參賽選手脫穎而出的12位雙創精英匯聚在此,經過半日比拼,最終遼寧東大礦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遼寧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分獲初創組和成長組的第一名。
現場同時進行了決賽和行業賽獲獎企業的頒獎儀式,至此,第七屆遼寧創新創業大賽全部賽事圓滿結束。
本屆大賽,遼寧省整體報名參加比賽的企業超過1000家,分配到晉級國家大賽的名額達55個,均創歷史新高。
遼寧賽區吸引千餘家企業參賽創歷史新高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是由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國家網信辦和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指導舉辦的一項以「科技創新,成就大業」為主題的全國性創業比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從2012年開始已成功舉辦八屆,目前大賽已是我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雙創賽事,也是我國最大的眾創空間和最強的眾扶平臺。
遼寧創新創業大賽是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遼寧大賽由省科技廳主辦,由遼寧省科技創投聯盟(三創聯盟)、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營口市科技局、營口高新區共同承辦。並得到了省直機關工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共青團省委、省科協、省工商聯、省新材料工程中心、省技術創新研發工程中心、遼寧證監局、中科院瀋陽分院的大力支持。
遼寧大賽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經過初賽、地方賽、行業賽,最終產生涵蓋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先進位造、網際網路六個領域的12個項目晉級決賽競技中。
遼寧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遼寧省整體報名參加比賽的企業超過1000家,其中有效報名數量超過400家;另外,國家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今年給我省分配晉級國賽的名額達55家,居全國第六位,這兩項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
7位大咖評委現場給予指導
根據大賽設置,分為初創組、成長組,分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優秀獎3名。決賽現場邀請了科技部中國科技諮詢協會創業導師工作委員會執行主任李根文、大連科技學院校長張福利、北京金融分析師協會執行秘書長蘭學會、創勢資本董事長湯旭東、車庫咖啡教育管理公司董事長金子森、遼寧股權交易中心總經理王旭、誠泰投資集團總裁張松偉擔任本屆大賽評委。
7位重量級評委對路演項目從產品技術創新性、市場競爭力、商業模式先進性、團隊建設完整度和投資價值等多角度全方位考量,對參賽項目進行現場打分,同時結合自身經驗對創業者和項目本身給予指導和建議。對本次入圍總決賽的項目,評委們紛紛給予高度評價,參賽選手們的精彩路演也獲得了評委們的陣陣掌聲。
本次決賽採用8+7的現場答辯模式,8分鐘項目陳述,7分鐘評委提問,提問結束後由評委打分,現場公布成績。選手們在現場路演、評委問答等環節出色發揮,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創業項目,展現了新穎的創業理念、紮實的創業基礎和卓越的創業能力。
9月至11月,我省晉級全國行業總決賽的企業將陸續在宜春、洛陽、杭州、廣州、大連、深圳進行全國比賽。
校企合作公司斬獲初創組頭名
清晰的思路,準確的回答,全面的介紹,遼寧東大礦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主講人袁帥在臺上的演出引起陣陣掌聲,研究開發礦產資源高效綠色分選技術,該項目的核心內容。
十九大報告中曾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該公司無疑就是此項發展理念的代表之一。
2018年2月,依託東北大學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礦冶學科群,由東北大學、朝陽天馬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成立的科技成果轉化研發新型實體-遼寧東大礦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其中東北大學佔股51%,朝陽天馬集團佔股49%,並設有技術研發基地—朝陽東大礦冶研究院。
東大礦冶研究和工程團隊中藏龍臥虎,現有院士、教授、博士及碩士學位以上研究人員80餘人,項目建設工程技術人員100餘人。主要包括東北大學礦產資源資源綠色開發利用方向團隊、天馬集團工程技術團隊,長期從事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工作。
正因如此,袁帥在路演時介紹,他們的團隊具備多項發明專利,且極具競爭力,如懸浮焙燒、磁選技術等都入選了世界鋼鐵工業十大技術要聞。
除了科研實力,在項目所在行業、市場,以及商業模式等諸多方面,該項目都獲得了專家評審的一致認可,最終以92.6分斬獲初創組頭名。在初創組的比賽中,還有人形機器人、鈉離子電池等項目在技術層面上也可比肩世界一流。
成長組冠軍已布局26個城市進軍海外市場
相比於初創型企業,成長組的項目都已經出具規模,遼寧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憑藉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發展,獲得了成長組的第一名。
目前,該公司已經在全國26個城市布局,2019年初進軍海外市場,「從遼寧走到全國,瀋陽是研發和生產中心,北京是運營中心。」項目主講人說。
該項目通過軟硬體的產品研發,打造出了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該平臺可實現多門類實驗程序的整合。
學生可以通過線上下載等方式完成web實驗。支持PC端、移動端。通過用戶的反饋,對線上的實驗進行橫向比較,篩選出更多優質實驗提供在校學生和社會學習人員選擇。
隨著教育信息化2.0定位於「網際網路+教育」的具體實施計劃,著力打造教育信息化生態,到2020年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
正是出於這種前瞻性,目前該企業已服務400餘所高校和雙一流高校;並與多家央企開展合作……以91.2分的成績力壓群雄,斬獲頭名。
遼寧相繼開發百餘個
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產品
近年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力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省創新氛圍日趨濃厚、創新企業快速成長、創新動能加快集聚,為老工業基地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在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東北區域首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功獲批,瀋陽裝備製造、大連信息技術、鞍山雷射、本溪生物醫藥、盤錦石化等特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沈大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穩步推進,「兩核驅動、一帶支撐、多點輻射」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這都體現出我省通過建設創新型區域,匯聚高端要素、吸引高端人才、搭建高端平臺,支撐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在創新型產業發展上,相繼開發出了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升壓變壓器等100餘個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產品,做優了工業機器人、核主泵、IC裝備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創新鏈。
全省43家企業在全國大賽斬獲獎項
獲獎勵資金超千萬
科技型企業培育方面,據遼寧省科技廳統計,2018年全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100家,兩年實現倍增;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800家,呈現旺盛增長態勢。
另外,我省還大力建設「雙創」載體,全省現有省級以上眾創空間、孵化器200多個,在孵企業和團隊數超過1萬家。
為了構建一個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遼寧省出臺了「1+3」政策文件,省科技廳等13部門又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廣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試點有關政策措施和瀋陽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科技創新典型經驗的通知》,在全省選擇16家不同類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試點,全力推進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三權」改革。
到今年,我省已經連續七年舉辦遼寧創新創業大賽,共吸引4000多個企業和團隊參賽,近600個企業和團隊在國家和省級大賽中獲獎,自2016年中央財政設立大賽獎勵資金以來,我省共有43家企業在國家大賽上斬獲獎項,並獲得獎勵資金支持1350萬元。
獲獎名單
成長組
第一名:遼寧向日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名:遼寧優訊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名:瀋陽眾創高科節能電機技術有限公司
優秀獎:瀋陽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錦州公略焊接技術有限公司、遼寧科大物聯科技有限公司
初創組
第一名:遼寧東大礦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第二名:遼寧眾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名:盤錦伊艾克機器人有限公司
優秀獎:遼寧星空鈉電電池有限公司、瀋陽康貝思之翼教育科技研發中心(有限合夥)、錦州市福康中藥材科技有限公司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