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和婚姻,到底是兩碼事,能分清這兩者的人,應該就做好準備可以進入婚姻了。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想起最近正在重新追的《甄嬛傳》,這部劇真的很好看,讓人忍不住追了又追。
第一次看劇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問,溫實初那麼好,為什麼甄嬛不選他呢?
甄嬛一開始也不想成為後宮那麼多女子中的一個,而溫實初和甄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家族又是世交,不應該是最好的一對嗎?
但甄嬛一開始就明確地拒絕了溫實初,面對他的情真意切,甄嬛輕輕巧巧地表明心跡,連身邊的丫鬟都看不懂了。
其實甄嬛雖然表面弱小,但內心裡有很強大的底氣,而這種底氣多來自她的家庭、她生長的環境、以及父母對她無保留的愛。
就是說,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有選擇的情況下,她會在自己能選擇的範圍裡挑最好的那個人,或者說比自己強、可以引領自己的人。
而溫實初雖然能力強,人品也溫厚,但總歸在甄嬛的眼裡並不是最強的那個,所以甄嬛從頭到尾都沒有中意過溫實初。
說這個是想表明,有時候即使人有正向的三觀,也並不一定是最適合在一起的那個,如果想要奔著長久在一起,相處輕鬆、久處不累、並讓自己心甘情願付出,才是關鍵。
回到網友的這個問題,題主在詢問怎麼了解對方的三觀時有一個前提,就是「相親」。為什麼要特別強調「相親」呢?
或許是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總覺得「相親」比自由戀愛更加現實,更代表了一種生活的真相。
年輕時愛上一個人,就是天雷勾動地火,就是兩情相悅有情飲水飽,因為年輕時的愛情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自由。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是TA了。
但經歷過年輕時的自由後,也許兜兜轉轉失去了錯過了也清醒了,回到現實本身,終於明白,有些愛情也只會存在特定的時候特定的心情,這個時候就算人群中有人一見鍾情,恐怕連自己都不信了。
所以在多數人眼裡,「相親」其實更像是對愛情的妥協,既然不能自由選擇那個心動的人,就在別人的安排中遇一個順眼的。那如果真的遇到了,該怎麼確信TA就是陪自己走完一生的人呢?
有這麼幾個細節可以參考:
1、觀察TA對別人的態度
這裡的別人,指代很多人,熟悉的陌生的、朋友、同事、父母等等,我們每個人其實每天都扮演了很多角色,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就反應了我們生存的真相。
如果一個人每天都過得很糾結,對待身邊的人從來不順暢,對陌生人不夠友好,對父母親人沒有耐心,這樣的人即使條件再好,也不會是理想的對象。
2、了解TA對未來的規劃
其次,相親一般都由朋友熟人介紹,但通過別人介紹來的信息,聽聽就好不要太當真。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其實需要你通過觀察、了解、思考之後才能判斷。
當你們聊天、相處的時候,不要總是聊無關緊要的天氣、飲食,多談談工作、休息的方式、喜歡的運動等等。
興趣愛好這種東西雖然嘴上說得不全部可信,但通過細節其實很能判斷對方到底說的是真是假,也比較容易判斷對方對未來的想法和規劃。
如果一個人總是說過一天算一天,從來不去想以後,你應該不會滿意吧?
3、問問自己的內心
最後我想說,一個人是不是理想的對象,不是一開始就能肯定的,因為每個人都在不停地成長、發展、變化,有人一直努力往上走,也有人不肯活得太費力,當下的情況只能代表一段時間,所以如果你真的中意這個人,不妨多了解看看。
另外,回到剛開始說的心甘情願的問題。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沒有太多理由,對方一看就不是可靠的人,可你就是願意一頭陷進去,隨對方心動和心痛。
或者對方很優秀,三觀正人品好,但彼此就是不來電,不願意為對方付出,無論別人怎麼說郎才女貌自己心裡就是跨不出去。
只能說在現實的裹挾下,要麼委屈自己,要麼聽從內心,反正生活是自己的,往後餘生自己看著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