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指示精神,團結引領廣大家庭傳承和弘揚「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體家庭文明新風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林區黨委文明辦、林區婦聯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活動自7月底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區各單位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推送了許多優秀作品,我們將擇優陸續在平臺上展播,帶您一起學習感受良好家風文化。
今天推送的優秀作品名稱:《向著目標勇敢前進--給孩子的一封信》
作者:黎雁
給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兒子:
收到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媽媽很激動,這是媽媽有生以來接到的最喜歡的任務,心中有千言萬語都想對你說。。。。。。在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到家,你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書包寫作業,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媽媽檢查起來特別輕鬆;每當學校有集體活動的時候,老師總是推薦你參加,細細數來,校園主持人大賽、經典誦讀、美德少年競選、鋼琴比賽等,雖然有畏難情緒,但總是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媽媽的鼓勵下,克服困難,出色的完成任務,取得可喜的成績,鍛鍊了自己,展示了自己,戰勝了自己,獲得了成功,那一刻媽媽為你驕傲,滿懷激動舉著顫抖的雙手為你記下每一次難忘的瞬間。。。。。。
轉眼間,六年過去了,你順利的步入了初中,在學校,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生活、訓練、比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獲得了榮譽,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為了有更好的學習環境,經徵求你的意見,我們義無反顧的將你轉入新學校,這也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爸爸媽媽做出的一個重大抉擇,在第一個星期,我們沒有聯繫,回想起來我是難過的,後悔沒有在你最孤單的時候給予關心,但在媽媽心目中,你一直都是堅強的,獨立的,而且你做到了,調整得很好,很快的適應了新環境,媽媽覺得你轉入新學校收穫很多,不挑食了,長高了,懂事了,認識了更多的同學和朋友,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這一刻,我不後悔這個選擇。
在每個周末,因為玩遊戲時間過長媽媽生氣而吵你,你不耐煩的時候,那一刻我很生氣,我覺得那不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是陽光、開朗、積極進取的,不會沉迷遊戲,不會因為它失去自我,媽媽第一次感到迷茫,無奈,無措,無力,覺得和你的距離越來越遠,不知道怎麼樣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讓你不受它們荼毒。
後來我反思,可能媽媽的方式有問題,又責怪爸爸太寵你慣你,媽媽太愛嘮叨,比較急躁,雖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你往富有正能量的方向發展,但你在學校作業很多,很辛苦,學習壓力大,需要適當減壓,也需要理解,於是,媽媽不敢跟你講話了,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要用哪種方式才能讓你接受。
近段時間,我發現你有了很大改觀,不急躁了,周末玩遊戲也少了,雖然有時候行動上不是很迅速,但能接受爸爸媽媽的教導,我感覺我的兒子又回來了,我很欣慰,雖然是這樣,媽媽還是想羅嗦幾句,你看看就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遊戲是虛幻的世界,適當遊戲減壓可以,要合理利用時間,要有掌控自我的能力,要敢於時刻做一場與別人無關,自己發動並且針對自己的戰爭。千萬不要沉迷其中,失去自我,一個被遊戲控制的人整天活在虛幻的世界裡,那只會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你願意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你的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要活出自我。
媽媽知道你是個感情內斂不善表達的孩子,但你也是個聰明、孝順、懂事、寬容、善解人意、有責任心的孩子,你是家裡小小男子漢,出門你會為媽媽把自動門按著,上街購物,你會把重的東西提著,做的飯菜不好吃或沒有你喜歡吃的時候,你不會埋怨,想吃的東西媽媽不舒服你還會自己動手去做。。。。。。
媽媽是個實在的人,不喜歡形式主義,或膚淺的認為是華而不實的,從小沒教你一些細節,是媽媽的問題,但媽媽過生日,你送我的禮物讓我很感動,今年3.8婦女節,收到你的禮物,雖然只有簡短的一句話,仍然還是讓我深深感動了一把,我的孩子長大了。。。。。。
轉眼間,還有20來天,就到你人生第一個轉折點,在媽媽心中,你永遠是優秀的,因為想讓你變得更優秀,所以才這樣那樣的要求你,而不是因為你不如別人優秀,每個人都有他的閃光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兒子,把握現在,希望你解下包袱,輕裝上陣,調整好心態,不要緊張,相信自己,沉著冷靜應對,把寫作業當作考試一樣,把考試當成認真寫作業一樣,書寫好人生的每一筆,只要努力過,你將無怨無悔。
加油吧!兒子,向著目標,勇敢前進。
永遠愛你的媽媽
來 源/ 林區婦聯
推送單位/林區財政局
本文屬於政務公益宣傳,對於文字或者圖片有異議的,請聯繫刪除!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2020年家風家教主題宣傳活動優秀作品展播(六)|家書家信——《向著目標勇敢前進——給孩子的一封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