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一度排本省第三,這個「沒有存在感」的省會喊出目標:國家中心...

2020-12-09 每日經濟新聞

濟南黃河大橋 圖片來源:濟南市人民政府官網

1855年,黃河在蘭考縣東壩頭附近決口,奪大清河入渤海,形成現行河道。

自此,濟南依黃河而居已有160餘年。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條側臥濟南城北的河流成為城市發展的「硬傷」,就連濟南人也自我調侃:「離黃河很近,離黃河很遠。」

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今年的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黃河」一詞被提及22次之多:

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典範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城市,加強與沿黃各市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領域合作,引領和帶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這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黃河,正成為濟南未來的發力點。

6月7日至9日,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赴鄭州、西安學習考察,借鑑兩市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並分別與兩市籤署合作協議。

這是繼去年北上南下取經後,濟南首次將目光聚焦黃河流域城市。

就在十幾天前,濟南剛剛明確作為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

除了抱團發展,濟南還有城市進階的夢想。

學習西安鄭州

去年9月,在鄭州舉行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濟南與鄭州、西安一道,作為「中心城市」被「點名」。

不久後,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談及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時又強調,「強化西安、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這其中,顯然也繞不開濟南。

黃河流域示意圖

今年初,《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將推動建設黃河下遊城市群,推動濟南都市圈和鄭州都市圈對接合作,引領帶動山東中西部地區和中原地區協同發展。

此後,「黃河」成為濟南各類政策文件和重要會議的高頻詞。

5月12日,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更是罕見出現22次;半個月後,濟南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研討,明確提出濟南作為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範區、黃河流域國家中心城市」。

作為三個「中心城市」中唯一的非「國家中心城市」,這一次,濟南已經錨定追趕的目標。

很快,濟南就圍繞這一課題展開學習——6月7日至9日,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赴鄭州、西安學習考察,主題正是借鑑兩市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經驗和做法。

鄭州鄭東新區 圖片來源:攝圖網

選擇這兩座城市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

「西安和鄭州這兩個城市和濟南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都是省會城市,而且都是黃河流域的中心城市,這兩年發展也比較快,包括政策創新各方面都是推出比較早的。」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分析,在城市面臨的問題上,濟南與它們也有很多相似性。

「 我們去學習,可能針對性、啟發性更強一些。更能深入體會到別的城市是怎麼起步、突破的,學習借鑑作用就更大一些。」

據報導,3天時間裡,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市長孫述濤帶隊,考察鄭州和西安兩市的十幾個大項目,涵蓋產業、生態、文化等多個領域。

在考察回歸後的交流座談會上,濟南市市長孫述濤直言:「鄭州、西安這兩個城市,雖然資源稟賦、發展特點有所不同,但在落實『黃河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首位度低,經濟總量不如省內「小弟」

儘管三座城市在發展基礎、戰略機遇乃至問題痛點上都十分相似,但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

在經濟體量上,作為黃河流域首個GDP過萬億的省會城市,2019年,鄭州GDP、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分別是濟南1.2倍、1.4倍和3.7倍。

而距離萬億GDP都只差「臨門一腳」的濟南和西安,競爭膠著。2019年GDP還比濟南少100多億的西安,今年一季度已經反超濟南近70億元,並喊話:「有充足的底氣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超過濟南。」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公報 整理製圖:城市進化論

至於首位度,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省會濟南在山東都缺少「存在感」,經濟總量一度只能排在全省第三,低於青島和煙臺。即便在2018年經濟總量超越煙臺、並於2019年初合併萊蕪之後,其首位度依然無法和作為省內唯一龍頭的西安和鄭州相比。

2019年,西安首位度高達36.1%,鄭州為21.4%,濟南卻僅為13.3%,僅為西安三分之一左右。

衡量中心城市實力,人口也是一個關鍵指標。

在「搶人大戰」中表現突出的西安,以及坐擁中原人口腹地的鄭州,2019年末常住人口均已超過1000萬。而作為我國人口第二大省山東的省會城市,濟南2019年末常住人口僅為890.87萬人,離千萬人口城市還有一段距離。

此外,在教育、科創、文旅等方面,濟南的表現也略顯遜色。

看到差距之後,濟南要向鄭州和西安學什麼?

據公開報導,鄭州的黃河國家地質公園、鄭東新區、龍湖金融島,西安的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華為西安研究所、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大唐不夜城等,均為此次濟南「西行取經」的重要點位。

在鄭州,孫立成表示,在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上,鄭州研究深、見事早、行動快,值得濟南認真學習借鑑。

對於正在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濟南來說,鄭州鄭東新區的發展同樣具有參考價值。公開資料顯示,啟動建設至今,鄭東新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50平方公裡,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5000億元,吸引頭部企業富士康及大量總部經濟、金融機構入駐,人口已達150萬左右。

在西安,網紅景點和夜間經濟受到濟南考察團成員的關注。

「水平很高,非常完備規範,打造的產品也更加成熟。」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郅良直言,對比西安,濟南在「夜經濟產品」包括特色街區的打造上,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西安大唐不夜城 圖片來源:攝圖網

濟南如何補齊短板?

作為此次考察的直接成果,濟南分別與鄭州、西安籤署協同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濟南 圖片來源:濟南市人民政府官網

當地媒體評價,這標誌著「濟南與這兩座城市的合作站上了新的起點,也標誌著沿黃城市的協同發展邁出新步伐」。

根據建議,濟南將與兩市在生態保護、產業聯動、戰略統籌、科技資源互通共享、對外開放合作共贏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構建起常態化交流機制,並不斷深化拓展各領域合作。

除了與沿黃城市抱團發展,濟南還有著更高的目標——爭當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模範生」。

6月8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格局揭開面紗。

「一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

「兩心」: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三圈」: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

根據規劃,山東將全省16個地市劃為三個「圈」。其中,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這也意味著,濟南的「圈子」最大。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此前印發的《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方案》,在推動省際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融合發展,打造流域協作發展先行示範區。

而從定位來看,省會經濟圈要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新高地。

對照此次濟南西行考察的重點領域,二者也是不謀而合。

「 今天的濟南,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加快跨越發展的黃金期,接連踏上了面積超一萬平方公裡、人口超一千萬,地區生產總值邁入萬億元俱樂部的重要關口。」

濟南市副市長尹清忠在發布會上如此說道。

這一次,站在重要關口的濟南,能否抓住「黃河大合唱」的機遇,「圓夢」國家中心城市?

編輯|鄭直 肖勇

本文來自我的小夥伴:

城市進化論(微信號:urban_evolution)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國內「最沒存在感」省會,市區人口過百萬,知名度卻不如周邊城市
    許多相信的朋友都明確地問著,星條形地二字,在我國的城市體系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常常匯集起自己代表一個地區的全部資源,當地最發達的基礎設施,以及城內最集中的現代市貌;而且,現在各省各省的省會幾乎都是本省的頭目,其中清朝,林肯,武漢,杭州等等,城市在本地區的8度甚至在全國的城市中都能名列前茅
  • 國內最沒存在感的省會,合併他市後經濟也只排第二!遊客常常忽略
    在中國,「省會」是一個省(自治區)的行政中心,通常是該省的經濟、文化、科學和教育中心,從大概率來說,省會往往佔據更多的資源,享有最高的知名度,對我們遊客來說,去外省旅遊首先知道的是省會城市,但是,總有例外,中國有一些省份,省會的存在非常薄弱,如果我突然問你:山東省會城市在哪裡?相信大部分外國遊客都不會脫口而出,山東省會濟南是一個存在感比較弱的地方。
  • 最不好玩的省會城市:省內沒有存在感,網絡排第一的景點是動物園
    石家莊作為河北省的省會,因為臨近北京和天津這兩大直轄市,所以在河北省省內的「存在感」比較低,大量的資源和人才都被北京和天津吸走,使得大家都慢慢忽視了石家莊這個省會。所以,前段時間,當我到石家莊去旅遊的時候,剛來到這座城市都有些摸不著頭腦,石家莊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 中國最「霸道」的省會,佔省內一半GDP和1/3人口,連成都也比不過
    我們都知道,省會城市通常是一個省份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與交通中心,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來說全省要想實現經濟發展和彎道超車,通常會先集結全省之力優先發展省會城市,不過在我國部分省份也存在著各城市均衡發展的情況,這主要還是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來看。
  • 中國「最霸氣」的省會,GDP佔全省一半,很多人卻不知道在哪個省
    說到省會,現在可以說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先鋒」,省會是各省的中心城市,通常是對外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但是,在眾多省會城市中,既有有名且「存在感」強的城市,也有相對「存在感」較弱的城市。在省會中,銀川可以說是「存在感」較低的省會之一,一聽到銀川這個城市的名字,很多人馬上就想不起來它在哪個省,這可能是因為銀川平時比較「低調」,新聞也不多,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很容易被大家忽視。
  • 中國「最牛」的省會,GDP佔全省一半,不是南京也不是杭州
    在我國,省會一般是省的經濟、政治、科學、教育、文化以及交通的中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省內最發達的城市,其中最發達的省會城市有南京、廣州、杭州等,都是萬億俱樂部的成員,而在20多個省會城市中,最霸氣的城市卻佔據了gdp的半壁江山,可謂人人皆知。
  • 最好玩的省會城市:省內沒有存在感,網絡排第一的景點是動物園
    省會城市通常是省會的核心城市,各資源集中在省會城市,省會有歷史淵源,被設定為歷史悠久的城市,但是,在河北省是例外,省會石家莊原本是個很年輕的城市。石家莊作為河北省的省會,離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很近,河北省省內「存在感」很低,大量的資源和人才被北京和天津吸收,逐漸忽視了石家莊這一省會。
  • 中國「最小」的省會城市,面積是深圳的1/6,人均GDP卻有20萬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一樣快速的發展速度,在各自的省的共同發展,通常是一個省的省會城市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想必的省會城市整體經濟在這個省的其他城市也很好。
  • 中國這一省會「很牛」,面積是上海的8倍,GDP超六千億卻排第三!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面積國家之一,所以很多城市的佔地面積很大,例如呼倫貝爾、酒泉和赤峰等,那麼,今天我們說到全國最大的省會城市,有多大?這是哈爾濱,作為黑龍江的省會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基礎深厚,是國家有名的歷史名城,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城市,全市陸地面積達到5.3萬平方公裡,可以說非常大。
  • 中國一座省會城市,人均GDP將近20萬元
    人均gdp是衡量一座城市經濟實力的表現,一般一座城市的人均GDP越高,則代表著做城市越發達,反之則不發達或者欠發達。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座人均gdp很高的省會城市,它就是我國臺灣省省會臺北。通過人均gdp我們不難發現,臺北是一座很發達的城市。臺北地理位置十分的優越,相信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臺北也將會發展得更好,變得更加強大,成為我國面向世界的重要省會級別城市。
  • 大同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僅次於省會太原,為什麼GDP總量卻倒數第四
    城建規模方面,大同僅次於省會太原,遠超山西其他9個地級市。城建水平方面,大同不亞於太原,甚至某些方面比太原還好。大同的城建沒有問題,關鍵是人口和經濟總量太低了,和省域副中心的地位不匹配。2019年,大同的gdp總量僅為1317.84億元,排名山西省倒數第四,常住人口也只有346.3萬人,人口規模偏少。
  • 中國「最悲催」的省會,沒有985、211不說,省內也毫無存在感
    大家好,一個城市之所以能成為這個省的省會城市,是因為它在各方面都起著模範作用,省會城市之所以在其他城市前居於首位,是因為其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引人注目。放眼全國,現在有的省會比不上省內的某個城市,但對文化教育來說,卻起到了帶頭作用,因此,中國的很多大學幾乎都存在於省會城市,比如武漢、西安、南京、合肥等,但是,今天我們說的這個省會是例外,本省內名列前茅的大學都不在管轄範圍內,還是全國唯一沒有985、211大學的省會城市,這麼悲傷的城市在哪裡?和威先生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這省會比深圳小7倍多,人均gdp比它還高,還是世界一線城市
    我國稱上地大物博這四個字,有些城市的面積比一些國家的面積都還要大,確實讓我們感到十分自豪。如今經濟發展越來越好,有很多城市都發展成為了一、二線城市,但是能在全球範圍排上一線的,也就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了。
  • 我國名字「最像」的2個省會,一個是旅遊勝地,一個卻毫無存在感
    我國名字」最像「的2個省會,一個是旅遊勝地,一個卻毫無存在感中國國土面積特別大,有很多省份,國家為了更好地管理,在每個省會都設置省會。一般來說,省會是全省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中心。眾所周知的省會有南京、長沙、杭州等。城市的名字和人的名字一樣,有時會把名字對號,有時會取相似的名字。就長沙和長春來說,有一個「長」字。而且,杭州和福州的名字也很相似。這個和人一樣,人的名字也相似,但是人的形狀完全不同。城市也一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安徽省「最小」的縣,人均GDP超越省會,躋身全國幸福百縣榜
    我們國家的版圖遼闊,地域廣袤,擁有很多的省份和眾多的城市,這麼多的省份中安徽省對於小夥伴們來說都是不陌生的吧,安徽省位於我國的華東地區,省會是合肥市,安徽省地勢主要由平原,丘陵和山地組成,擁有這長江,淮河,錢塘江三大水系,沿江通海,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要衝和我們國家各個比較重大的經濟板塊的銜接地帶
  • 如果長沙有機會成直轄市,誰是下個湖南省會,你覺得呢
    大家都知道提到中國的直轄市,肯定就會想到重慶,上海,天津,成都這4個直轄市,其實直轄市帶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現代化大都市,而且經濟和城市建設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很多其他城市也想成為直轄市,所以在這幾年的一些城市建設或者是經濟發展中,都朝著這個目標去奮進。
  • 我國「最心塞」的省會,在省內沒有存在感,風頭被2座直轄市搶光
    我們的社會也在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有了相當大的提高,國家的發展對城市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現在我國各城市的發展非常迅速,雖說在同一個國家,但各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發展也有很大的差異 但是,在我國普遍存在省會發展比省內其他城市略高的情況,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城市並非如此。
  • 山東首個新一線城市,GDP超越本省省會,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說到山東,很多人會想起很多代名詞,如五嶽之首的泰山、山東雜糧煎餅、山東水果等,但如果是山東城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青島,而不是省會濟南。這座城市不僅是山東半島東南地區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旅遊城市,是山東經濟的中心。
  • 中國兩座「最短」的省會,直線距離僅150公裡,存在感卻不強
    在多年的進步中,我們國家有很多省,它們中也有各自獨特的省會和各自的特色和文化,但它們都是全省政治、文化、交通等多個方面的中心,今天介紹的是我們距離最短、距離只有150公裡的兩個省廳所在地,在國內的存在感還不高, 會是哪裡的兩個地方呢? 一起看看吧!
  • 我國唯一GDP過兩萬億的省會城市,城建在中國城市排名第三
    中國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可以在很多省市建立富裕的敵國, 在這麼多省會城市中,只有一個城市的GDP能超過2萬億, 當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這個城市是廣東省廣州市,廣州是中國最早開放的地區之一,確實很富裕,城市建設在中國城市中排名第三, 你沒事吧?